快遞物流是經濟的“晴雨表”。12月初,2023年快遞量首次破1200億件大關,我國快遞年業務量實現連續三年突破1000億件,展示出中國消費市場持續向好的良好態勢,為穩中向好的中國經濟寫下生動注腳。這一年,快遞業務量收持續攀升,末端履約服務提質增效,頭部物流企業進村、出海加速,在打通產銷通道、貫通供需兩端、連通線上線下、暢通內外循環等方面繼續發揮了更加突出的作用。同時,快遞港股上市潮、即時物流進入盈利期、網絡貨運平臺紛紛推出創新業務,都頻頻彰顯出產業復蘇的朝氣。
12月中旬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重點,把握關鍵,扎實做好經濟工作。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推動消費從疫后恢復轉向持續擴大,培育壯大新型消費,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有分析指出,在電商增長背景下,一系列政策出臺,有助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能,并帶動供給、物流等相關上下游產業升級,消費者對物流水平的要求提升,將為供應鏈基礎設施帶來更多發展變革機遇。
預計2024年國內物流市場總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而南都記者盤點發現,在過去一年,物流業已呈現出六大發展趨勢。
趨勢一: 扎堆赴港上市,物流出海加速
今年,港股的物流賽道熱鬧非凡,相繼迎來極兔、順豐、菜鳥的紛紛官宣IPO。11月27日,極兔速遞正式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此前順豐(二次上市)和菜鳥都已向港交所遞表,有消息顯示,菜鳥有望于2024年初在香港IPO。隨著極兔上市,國內快遞業正式形成順豐+京東(德邦)+“通達兔”多強格局。 現階段,港股已匯聚京東物流、中通快遞、圓通國際、安能物流等物流行業頭部企業,順豐集團旗下也已有順豐同城、順豐房托、嘉里物流三大港股上市公司。若順豐控股和菜鳥完成港股上市,那也就意味著快遞物流領域內幾大模式各不相同的頭部企業,都將匯聚于港交所開展“同臺競技”。
國際化布局是選擇港股上市的物流企業的一大特色。南都記者注意到,極兔、順豐和菜鳥等都擁有一定全球化布局優勢,從三家官宣上市的意圖來看,加強國際及跨境物流能力、強化在全球物流領域的布局、投入技術研發都位列其中,彰顯出在國內快遞市場競爭激烈、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的當下,海外市場對中國頭部企業探索增量的重要意義。
有分析認為,伴隨“國貨出海”浪潮,物流企業借助上市能獲得更多資金支持以擴大國外網絡規模。而港股上市門檻低于A股,又擁有連接國際的更高開放度、更快的效率、更加成熟的市場、豐富的投資標的、更強的流動性,正成為越來越多物流企業的IPO首選地。基于快遞物流高質量發展的背景和資本市場的加持,行業新一輪競爭將走向何方備受關注。
趨勢二: 深挖航空貨運機遇,打造時效“護城河”
隨著電子商務、快遞物流的快速發展及出海熱潮,近年來我國航空貨運的發展按下了“快進鍵”。2023年,順豐、京東物流、圓通、中通等一眾企業都明顯加快了在航空貨運領域的投入。繼順豐參與出資設立的全球第四、亞洲第一專業貨運航空樞紐機場——鄂州花湖機場建成投用后;作為圓通全球航空物流樞紐項目(東方天地港)的基地、定位為長三角航空物流樞紐的嘉興南湖機場,預計也將于2025年建成啟用。 穩定的貨運航線和貨機資源是物流產品時效的保證。有物流企業人士對南都記者分析稱,航空網絡有助于提升干線物流時效,從而便于企業開發更多高端產品,滿足商務件、冷鏈件的寄遞需求,脫離低端電商件的同質化競爭;同時為開拓國際市場提供了更多可能。而自有貨運機場的存在能夠進一步強化航空干線的把控能力,保證包裹即便遇到業務量波峰期也能高效平穩流轉。
2022年,民航局發布的《“十四五”航空物流發展專項規劃》提出,到2025年,中國民航將初步建成安全、智慧、高效、綠色的航空物流體系,航空物流保障能力顯著增強,降本增效成效顯著,體系自主可控能力大幅提升,航空物流對高端制造、郵政快遞、跨境電商等產業服務能力持續提高。
今年以來,京東物流在持續拓寬航空網絡,其正在推進中的航空貨運樞紐以南通興東國際機場為主運營基地,主要經營國內、國際航空貨郵運輸業務。中國郵政在南京基地打造其全國最大的國際貨運核心樞紐。另外,中通也在10月與浙江空港物流發展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拓展空港物流能力。未來,航空貨運市場將成為企業間競爭的重要“護城河”。
趨勢三: 從“價格戰”到“服務戰”,行業“內卷”升級
“送貨上門,不上必賠”、重點經濟圈“次日達、”“同城半日達”覆蓋200多城、“增加夜間配送”……今年618、雙11等電商大促前后,快遞行業頻頻開啟末端時效與服務“內卷”。同時,部分企業通過與電商平臺合作,強調按時送達、送貨上門、不上必賠等確定性履約服務,帶動前端交易轉化。
對于企業而言,送貨上門意味著給到快遞員更多的激勵,對應需要付出更多成本,但行業的利潤空間還在持續收縮。2023年,受市場競爭激烈、優化貨品結構、調整結算規則影響,快遞行業的“價格戰”再度抬頭,主要企業的單票價格自今年3月以來持續下滑。受此影響,第三季度,德邦、申通、圓通處于“增收不增利”狀態,順豐、韻達“增利不增收”,企業業績并不容樂觀。如何兼顧高服務水平和穩定的營收質量,成為擺在物流企業面前的課題。
安信交運研報指出,旺季之后,行業仍將快速進入競爭加速期。目前終端價格較低,各家加盟商經營壓力較大,同時總部端成本下降曲線斜率放緩,單票盈利/現金流持續分化。在頭部企業提價動力意愿較低的背景下,行業將持續保持高壓,格局動蕩隨時會發生。行業龍頭在穩定的加盟網絡支持和運營實力下,有望推動規模效應與管理效應充分降本,長期有望實現份額與利潤雙升。
趨勢四: 網絡貨運平臺試水新業務,差異化競爭成關鍵
2023,國民經濟增長企穩回升,供應鏈上下游加快復蘇,社會物流需求恢復增長,同城貨運平臺新業務試水不斷:貨拉拉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并新推出同城跑腿業務、冷運服務;滴滴旗下貨運自動駕駛公司兩度獲投資,自動駕駛貨運KargoBot正式對外亮相;哈啰旗下汽車配送服務哈啰送貨在深圳、東莞開放接單;滿幫推出短途(同城)貨運品牌“省省”;“運滿滿冷運”先后完成A、B輪融資……一時間,同城貨運競爭呈現“白熱化”態勢。
根據第三方機構統計,2022年的中國同城貨運細分市場的GTV為2132億美元,并預期于2022~2027年按復合年增長率12.1%增長。然而另有數據顯示,中國同城貨運的TOP10市場占有率僅有3.5%。這意味整個市場還有96.5%空間未被開發,也意味著市場格局遠沒有固化,未來的各種機會很大,也不斷有新老玩家入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場競爭之外,行業監管也日益收緊。近兩年,有關部門對貨拉拉、快狗打車等主要網絡貨運平臺的約談不斷,主要針對惡意壓價競爭、過高的抽成比例或會員費、違規運營、侵害從業人員和乘客合法權益、潛藏安全穩定風險隱患等。
“在監管、司機、貨主等多力作用之下,同城貨運過去‘燒錢補貼’的野蠻競爭時代已經遠去,在未來,大家比拼的依然是差異化服務,以滿足用戶日益升級的個性化需求。”有業內人士對南都記者談到,未來同城貨運的競爭,一味地跨界出擊、跑馬圈地、粗獷經營等都不是最佳選項,“如何搶占企業用戶,才是重中之重。而玩家們如何形成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更好地平衡消費者、司機和平臺三者關系,形成服務差異化,滿足用戶、特別是企業用戶的需求,是整個行業均需思考和面對的問題。”
趨勢五: 萬物到家心智養成,即時物流進入盈利通道
2023年,即時物流行業不斷有新玩家涌入,同時老玩家也紛紛走入盈利拐點。上半年,順豐同城錄得凈利潤3031萬元,正式扭虧為盈,成為首個在即時物流領域實現盈利的企業。達達則在二季度錄得非公認會計準則下的凈利潤841.2萬元,同樣同比扭虧,實現了上市后的首次整體盈利。此外,受益于行業需求,美團的餐飲外賣日訂單峰值于三季度突破7800萬單,美團閃購日訂單峰值突破1300萬單,均維持增長勢頭。
市場高速增長的背景下,曾主打“燒錢換市場”模式的頭部玩家紛紛進入扭虧通道。亮眼成績之外,外界對本地即時物流市場的增長潛力都充滿信心。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2年中國即時零售發展報告》,預計在2025年,“即時零售”開放平臺模式規模將突破萬億門檻,達到約1.2萬億元。隨著即時消費習慣以及萬物到家心智的養成,帶動即時零售和配送領域行業規模不斷攀升,成為促進消費增長的新引擎。
值得關注的是,伴隨業績的回暖、進入新階段,相關企業的一把手也完成人事交接。例如帶領順豐同城實現盈利目標的CEO孫海金接棒陳飛出任董事會主席,后者因專注于其他個人業務辭職。12月,達達集團的董事長(辛利軍)與CFO(陳兆明)雙雙辭職,京東集團CFO單甦接替辛利軍擔任董事會主席和提名委員會成員職位,又一京東系高管掌舵達達,這也意味著達達與京東的融合將進一步深入。即時物流的新一輪競爭將走向何方,也將會是明年值得關注的焦點。
趨勢六: 數智碳管理體系落地,綠色物流駛入快車道
2023年,國家郵政局提出實施綠色發展“9218”工程:明確到年底前,實現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比例達到90%,深入推進過度包裝和塑料污染兩項治理,使用可循環快遞包裝的郵件快件達到10億件,回收復用質量完好的瓦楞紙箱8億個。
當前,全系統全行業按照“禁、限、減、循、降”治理路徑,推廣電商快件原裝直發,推進紙類包裝回收復用,快遞包裝“四化”水平穩步提升。行業的綠色管理基本覆蓋攬配、中轉、運輸、末端等物流全生命周期,企業通過加大新能源、智能化、數字化、輕量化裝備的投入,借助智慧路由系統、區塊鏈技術等一系列科技手段降本增效,實現節能減排。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物流行業踐行“雙碳”又解鎖了許多新的嘗試:比如,利用技術實現碳排放核算的創新——物流企業通過打造碳管理平臺,幫品牌商實時計算碳排放足跡及脫碳路徑;打造“碳中和”物流產業園,在屋頂配備光伏發電設備產生綠色電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末端鼓勵快遞包裝回收的覆蓋面更廣、方式更加多元,借助換雞蛋、領取回收金等方式,鼓勵消費者參與紙箱回收。
有分析人士對南都記者指出,在踐行社會責任和綠色低碳上,現階段物流企業面臨的問題,更多是如何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的平衡統一,尤其是行業仍然處于競爭內卷的情況下,如何既能降本增效獲得利潤,又能降低對環境的影響。整體的雙碳戰略推進有賴于三方結合:政府的引導、民眾的認知教育、企業的踐行,會是個長期的過程。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