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區域性物流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功能節點,越來越引起各級政府的重視,近期,不少省市主要領導對本區域內物流的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怎樣結合本區域的產業特點,區位優勢,發展區域物流,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依然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本文就此談幾點看法,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一、抓支點
先看一則新聞,近日,沙特交通和物流服務部副部長一行參訪京東物流、極兔物流,希望兩大物流企業布局沙特,而這背后則是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建立全球物流樞紐的雄心。
沙特的思路是,利用其地理優勢,以大躍進方式,推進沙特物流在國際區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沙特利雅得機場為支點,形成巨大的航空樞紐,成就沙特在全球物流中的地位。區域物流建設,以城市中心,以支點為紐帶。各區域如何運用自身特色,找到物流發展支點,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區域物流的范疇包含與物流活動相關聯的各類設施,不僅包括作為公共設施的港口、機場、鐵路貨站等交通設施,還包括公共的物流園區和企業的物流中心、倉庫等。這些設施,在一定的情況下,都可作為區域物流發展的支點,或稱引擎。隨著國際物流重要性的提升,依托港口、機場為支點的區域物流發展態勢將更加普遍。如上所述,區域物流的發展,必須要找對支點,從全國大勢來看,以港口支點為支撐的海運直接聯通國際市場的東部地區更容易形成要素和產業聚集,其經濟增長速度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而中西部地區受高額物流成本的制約,沒有找準物流支點,從而造成經濟發展與開發強度相對落后。以西部惟一直轄市重慶來說,其區域物流的建設要點是,東向以“江—海聯運”通道,可拓展鐵—水、江—海、近洋等,構建“地網”;而西向以現在開行的中歐班列為基礎加以拓展,其支點則是沿江港口和中歐班列重慶鐵路樞紐。不僅是重慶,全國各大區域都以支點為依托,進行物流區域建設:如北京的“雙支點”或稱“雙樞紐”模式,就是充分發揮北京首都機場、大興機場“一地兩場”協同發展優勢,盤活用好兩大機場航運資源互補優勢和已經成熟的物流產業鏈比較優勢,促進京畿經濟發展。再如遼寧省委書記郝鵬就要求,以區域性港口貿易節點城市為支點,深度融入全省港口一體化發展、加強通道、產業、平臺、市場、生態融合對接;而新疆則是以蒙哈吉三國口岸為支點,推進商貿物流區域合作。
孟菲斯,美國中南部一座小城市,1973年,FedEX(美國聯邦快遞公司)開始在孟菲斯機場建設超級轉運中心,作為支點,成就了一座城市,讓孟菲斯成為一座以機場為經濟引擎的航空都市,之后的UPS與美國路易斯維爾之間,DHL(德國敦豪快遞服務公司)與德國萊比錫之間,都是支點與城市的這種模式。湖北鄂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級小市,抓住了順豐機場建立的這個支點,一躍而成為全球矚目的航空貨運中心——是全球第四個、亞洲第一個專業貨運機場,預計2030年貨運年吞吐量330萬噸、2050年實現貨郵吞吐量700萬噸以上,雖然鄂州臨長江有港口,也在京九、武九鐵路聯絡線和武黃城際鐵路交匯處,但機場才是其經濟騰飛的物流支點。無獨有偶,圓通的嘉興機場,京東南通航空樞紐等等,都是其城市的物流發展支點。圓通宣布投資122億元在浙江嘉興建全球航空物流樞紐,并依托該樞紐打造立足長三角、聯通全國、輻射全世界的超級共享聯運中心和商貿集散中心,到2030年,每年航空貨郵量達110萬噸。其實,以航空樞紐為支點爭做中國孟菲斯的城市“大有人在”,既有內陸樞紐城市重慶、武漢、鄭州、西安,又有上海、深圳、廣州等沿海發達城市,還有營口、臨沂、贛州這樣的新興城市及二連浩特這樣的陸上邊境口岸。國家對區域物流支點的作用認識深刻,2020年布局建設30個左右的國家物流樞紐,未來5年將有更多國家物流樞紐建設項目,總數超過210個。近日,國家發改委會牽頭,五部委印發《關于布局建設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的通知》,將102個城市列入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布局建設名單,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那么,面對市場屬性強、輻射能力廣、需求不斷增長的物流支點建設,由政府直接配置的技術型思路面臨轉型,亟須建立以用地、資金為抓手的政策型公共資源配置機制。以支點為抓手的物流區域建設要轉變過去粗放式的發展模式,體現多維目標導向,不僅是追求物流效率化單一目標,同時也要兼顧城市發展和環境友好等目標,綜合考慮城市資源稟賦、發展基礎、比較優勢、未來潛力,突出國家所需和城市所長,按綜合型、復合型、功能型分類推進建設,促進生產消費緊密銜接,加快形成內暢外聯的現代流通網絡,更好服務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通過物流支點建設,培育發展高端高質高新產業,釋放生產要素中的價值,促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要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圍繞物流支點,建設一流的現代化產城融合示范園區,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源和活躍增長極。二、興園區物流是基礎設施的中堅,其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這里要興的園區,不僅是物流園區,更是圍線物流園區的產業園區。物流產業園區要由傳統模式向高端融合,向高效高能的智能物流轉變,以實現物流集散地向平臺化、創新化、高端化的國際物流創新發展示范區蛻變。
物流園區建設和改造對區域物流業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應結合區域產業布局和區位優勢,突出園區功能定位和服務特點,完善國際物流園-區域物流園-專業物流基地-城市配送中心物流產業布局體系,實現由低端分散向高效集聚轉變,構建現代化產業格局,物流樞紐園區將吸引產業集聚,與產業相互作用、互動反饋形成特色產業園區。隨著物流樞紐規模和功能轉型升級,產業發展規模或產業結構都隨之發生變化,物流樞紐承載區域產業利用物流樞紐的資源要素集聚能力,輻射、擴張和延伸市場需求的空間范圍,優化經濟資源利用效率。區域物流建設,以園區為抓手,這是因為,隨著產業和消費活動的不斷升級,為適應市場需要和創造價值,作為市場主體的物流企業對物流設施空間使用存在多元需求,制造、倉儲、交易展示如果能夠在園地內完成,將大大提升物流設施的產出效益。區域中心城市人口、產業高度集中,對物流設施規劃建設高度重視,經過迭代革新形成了一套順應市場規律、嚴謹有效的技術措施和政策機制框架,對現有物流園區進行資源整合,提升物流園區服務層次,提高增值服務功能,逐步形成配送中心、信息中心和控制中心的融合。區域物流園區的建設,要將都市圈甚至城市群作為一個整體加以考慮,呈現“都市圈組織”態勢。區域性物流建設要形成以政府主導、以設施集群形式存在的物流園區和物流基地,更進一步,在未來要形成逐步由政府主導的園區模式向市場主導的靈活配置模式轉變,但同時要注意,以市場為主導的物流園區在建設經營方面傾向于追求利潤最大化等經濟目標,較少考慮資源整合和集約降碳等社會效益,因此需要政府予以政策上的引導。依托園區,通過聚流和輻射重塑產業空間分工布局,優化經濟要素時空配置,發展物流樞紐經濟。要加強物流基礎設施與工業園區、商品交易市場等統籌布局、聯動發展。支持物流企業與生產制造、商貿流通企業深度協作,創新供應鏈協同運營模式。發揮物流園區作用,打造區域經濟新格局,打造“通道+樞紐+網絡”物流運行體系,優化經濟空間布局,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利用物流園區的集聚擴散功能,吸引各種生產要素集聚以發展本地產業,并贏得多種經濟輻射的經濟模式,將物流業與其他相關行業相互交叉滲透融合,形成新的復合型經濟體。
拓展物流樞紐功能,要充分利用高效的物流園區,推進物流與產業發展的深度匹配和融合,促進區域產業拓展和發展。物流樞紐園區,要深化區域物流供應鏈的網絡連接和要素流動,成為帶動所在地區融入國際、國內統一大市場的門戶接口。航空物流樞紐園區,正成為臨空經濟發展的引擎,在區域發展新格局中發揮壓艙石作用。上面談到的沙特王儲的物流規劃,其核心是建設59個龐大的物流中心,占地超過1億平方米。人們常說的“孟菲斯”,因為機場的建立,航空港園區的形成,帶動了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電子信息等高附加值和創新產業集聚,使其現有擁有全美最大的電子設備技術維修中心、飛機零部件中心和醫療器械中心,成為速度型高端服務業的聚集地。湖北鄂州花湖機場的空港園區,借助機場的強大的虹吸效應,制定了“一體兩翼”的臨空產業規劃:主體是由大物流和大數據雙引擎驅動的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兩翼則是醫療健康和智慧制造,預計可吸納10萬人就業,產值超過千億元。未來配套的物流供應鏈服務,倉儲、運輸、金融、車后服務……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是一個千億級市場。當地人說,花湖機場不是順豐機場,叫順豐機場就狹隘了,因為這座機場是公共基礎設施,是區域最大的物流平臺,產業聚集地,而順豐只是花湖機場最大的駐場單位,從機場稱謂上,我們可以體會鄂州人的良苦用心,也體現了圍繞空港興產業園區的決心。航空貨運樞紐帶動形成臨空經濟產業集聚區后,為關聯產業創造發展了外向型經濟的開放平臺,航空貨運樞紐不但可以滿足這些產業的高端快遞服務需求,而且能通過規模效應創造、吸引和釋放更多需求。
重慶通過發展渝新歐集裝箱班列、陸海貿易新通道等外向型物流服務園區體系,吸聚和培育富士康等一批高端制造企業聚集,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使之短短數年成為重慶支柱性產業。航運業是上海的傳統優勢行業,圍繞上海港,不僅有央企中國海運與中遠集團,而且有航運企業4000家,年均增長接近300家。再比如珠三角區域,探索規模化物流園區網絡和高端化綜合等物流新業態,有效構建城市間物流產業的“血液”流動,帶動區域產業優勢集群效應。總之,加強物流基礎園區與工業園區、商品交易市場等統籌布局、聯動發展,支持物流企業與生產制造、商貿流通企業深度協作,創新供應鏈協同運營模式是一條成功之路。三、促發展改革開放之初,有一句話常被各級領導說起,那就是“要致富,先修路”,其中蘊含著樸素的物流先行對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在我國邁入第二大經濟體的今天,這一原理則發展為區域物流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深入實施區域協同發展戰略,加強物流區域建設是根本,區域協同發展與物流產業發展具有相互驅動、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迭代關系,推進物流樞紐建設,能更好地發揮物流樞紐對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我國經濟發展的特點是制造,是全球的制造大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也是以制造為中心,制造業的發展離不開物流業的支撐,物流業的發展離不開制造業的壯大。區域物流,特點是物流樞紐,具有鮮明的集聚和輻射特征,能夠升級產業分工和供應鏈服務體系,改變生產企業的布局和生產方式,提高全面區域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率,是區域經濟系統形成與發展的主導力量之一,通過整合區域內的物流資源要素,可以達到優化產業結構、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目的,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重要驅動力,進而突破城市規模和經濟規模的瓶頸。制造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為獲得競爭優勢,必須要提高市場反應能力與執行能力,降低作業成本,通過區域物流的建設,以提供快捷、經濟、穩定和一站式的現代物流服務可增強城市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以下通過實例來展示區域物流發展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先說國外,沙特王國雄心勃勃的物流區域建設,與王國的2030年經濟多元化戰略交織在一起,旨在加強與國際貿易網絡和全球供應鏈的聯系,提高沙特制造產品的出口效率,促進其占GDP的比例從目前的6%上升到令人印象深刻的10%。沙特阿拉伯的物流總體規劃,將自己定位為全球物流樞紐,不僅實現經濟多元化目標,而且還希望在全球貿易和商業中發揮關鍵作用。借助于航空樞紐,孟菲斯是美國主要制造業企業中心之一,重點產業包括紡織業、取暖設備制造、鋼琴制造、汽車零部件生產等;路易斯維爾,是聯合包裹打造航空貨運樞紐,是美國主要醫療保健企業中心之一;萊比錫是德國郵政敦豪打造的航空貨運樞紐,是德國機械制造業重鎮,主要生產印刷、農業、紡織機械和精密儀器。再看國內,陳吉寧主政上海后,主抓三個世界級物流集群總部,以帶動經濟發展。一是打造世界級的航空物流樞紐,圍繞產業升級和世界級產業集群,依托長三角一體化,深入開展補鏈延鏈升鏈建鏈行動,增強對供應鏈的配置力、影響力。二是推進航運總部基地建設,以上海港為中心,打造最繁忙港口物流樞紐。
三是推進亞洲最大新能源汽車物流基地,形成制造業供應鏈集群。制造業是上海的支柱產業,上海打造汽車萬億級產業集群,而物流集群能幫助上海制造的汽車走向全國,走進全球,同時促進汽車制造產業的深化升級,形成汽車物流業與汽車制造業的深度協同發展。陳敏爾主政天津后,推出“以港口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的發展思路,以京津冀一體化為方針,整合優化物流樞紐資源,首先是京津冀港口群一體化,共同推進京津冀港口群建設,以物流興業帶動天津投資,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先進產業集群。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最具活力的四大灣區之一,結合大灣區完善的制造業基礎、極具彈性的制造業供應鏈和長期的外向型經濟傳統,物流建設對于區域產業的帶動能力將得到進一步強化。按理,大灣區物流發展有著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但現實是存在著三個相互競爭激烈的物流中心節點城市:香港-深圳-廣州,在100多公里的直線空間范圍內,海港、空港密布,同質化程度之高,全球罕見,導致的區域內物流資源的重復配置和不合理配置,直接影響了大灣區一體化進程和區域經濟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如何構建競合關系?方法是,鞏固提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增強廣州、深圳國際航運綜合服務功能,與香港形成優勢互補、互惠共贏的港口、航運、物流和配套服務體系,增強港口群整體國際競爭力。
物流樞紐,不僅帶動區域物流發展,還將撬動其它高端產業的發展,國外發展經驗表明,一個貨運核心樞紐能為當地帶來巨大的經濟貢獻,具有芝麻開門的驚喜,引發蝴蝶效應。因此,在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等區域經濟集聚及一體化效應逐步加強的背景下,區域物流發揮的作用也愈發突顯。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