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猶記得前段時間,馬化騰在騰訊財報會上語出驚人:騰訊不出AI半成品。
所以到目前為止,騰訊口中被寄予厚望的“混元”大模型仍是猶抱琵琶半遮面,遲遲不露真容。
但這可不代表騰訊不在AI圈兒里“卷”,最新消息稱騰訊大手一揮,相當闊綽得拿出4000萬美元來投資一家國內的AI創業公司——MiniMax。
融資2.5億美元,估值超13億
MiniMax是何方神圣,能引得騰訊大筆跟投?
據透露,MiniMax最新完成了2.5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整體估值已經超過13億美元,成功躋身AI領域獨角獸行列。
這一輪融資,還成功吸引了騰訊以4000萬美元押注。這是自AI大模型浪潮席卷后,騰訊首次出手投資!
公開資料顯示,MiniMax是一家聚焦通用大模型的中國AI創企,成立于2021年,自創立起就宣稱:All in AGI。
在這輪價值2.5億美元的融資之前,MiniMax已經接受了多輪注資,其中,明勢資本領投了MiniMax的天使輪融資,云啟資本跟投,在今年3月初,甚至還吸引了米哈游領投。
吸金能力可見一斑。
MiniMax稱從底層做起,形成了文本到視覺(text to visual)、文本到語音(text to audio)、文本到文本(text to text)三大模態的基礎模型架構。
一開始就搞出來三個模態大模型,這在AI創業型公司中還真是比較少見。
早在2021年11月,MiniMax就發布了他們第一款基于大模型的虛擬聊天軟件——Glow,主打情感陪伴類A社交,有自由聊天和劇情任務多種模式。
上線后僅4個月的時間,注冊用戶就超過了500萬。
到了2023年3月份,團隊又推出了生成式對話AI——Inspo,包括寫作、獲取信息、提供建議等對話式AI常見能力,支持上下文記憶。
4月18日,金山辦公推出了旗下copilot辦公助手——WPS AI。發布會現場,金山辦公CEO章慶元直接表示,WPS AI底層混用了多個大模型,MiniMax就是其中之一。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MiniMax在無聲無息中,已經開始全面攻占用戶心智了。這比國內一些“打雞血”一樣的互聯網企業,領先了起碼一個身位。
前商湯副總裁領銜,深諳AI之道
從行業切入點、入局時機以及前瞻眼光看,MiniMax的背后不可能是一個草臺班子。
查看相關信息,MiniMax的聯合創始人是前商湯科技副總裁、通用智能技術負責人閆俊杰,他也曾擔任過商湯科技研究院副院長。
另一名早期公開的核心成員,是閆俊杰在中科院的校友楊斌。
閆俊杰于2015年博士畢業于中科院自動化所,此前在商湯科技負責搭建深度學習的工具鏈和底層算法,以及通用智能的技術發展。此外,他還搭建了商湯的人臉識別和智慧城市相關的技術體系。
在深度學習和計算機視覺領域,閆俊杰發表頂級會議和期刊論文100余篇, Google Scholar引用超過10000次。
至于楊斌,據了解先后在Uber AI研究院、以及自動駕駛卡車領域有多年研發經驗,對基于數據驅動的端到端無人卡車運輸問題頗有研究。
此外,還有上面提到過的Glow和Inspo兩款應用,天眼查APP顯示,他們的注冊公司為北京稀宇科技,法人代表為 周彧聰。
關于周彧聰,公開的信息并不多,他曾任商湯科技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視覺計算實驗室主任,在智慧城市事業群擔任首席科學家。也曾在多個國際知名的計算機視覺競賽中獲得了優異的成績,如ICCV、ECCV、PAMI等。
騰訊AI之道:兩手都要硬
一開始,就停不下來。騰訊在給MiniMax注資4000萬美元后,又入股了深言科技,這也是一家專注大規模預訓練模型技術的AI公司,由清華孵化。
據不完全統計,騰訊已經陸續投資了20多家與AI相關的企業。涉及的領域集中在語言文本處理、圖像處理等多模態大模型能力上。
一邊是投入自研“混元”大模型,一邊是不停投資AI公司。騰訊信奉的宗旨就是,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這是騰訊縱橫互聯網行業多年,總結出來的獨門秘籍。
但是,Tony馬能一直總覽全局,把握AI的發展走向嗎?AI大模型的訓練,實質上是需要恐怖算力支撐下的資本之爭。現在分心去做AI投資,將來一旦出了偏差,是要對整個集團負責任的。
“騰訊要做得對,而不是做得急。”騰訊集團總裁劉熾平曾在財報會議上表示,騰訊對AI的態度是審慎的,克制的。而在慎獨之下,種種跡象仍能窺見馬化騰心中,一直存在的野心。
AI浪潮中,騰訊絕對不可能甘心做跟隨者。附庸大形勢,才不是騰訊的一貫作風。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