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王晶晶
為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近日聯合發布《關于繼續實施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政策的公告》。其中明確,自2023年1月1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止,對物流企業自有(包括自用和出租)或承租的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減按所屬土地等級適用稅額標準的50%計征城鎮土地使用稅。
面對稅惠“大禮包”,大多中小微物流企業卻因不符合該政策條件而無法受惠。“比如,大宗商品這條就對企業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很多第三方物流、網絡貨運、城市配送企業都達不到。”甘肅物流學會會長、甘肅省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譚克東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我國物流企業99%為中小企業,貨運業主98%為個體工商戶。國家稅收政策及其金融服務等方面優惠,更多的是大型服務物流企業直接受益,惠及中小微企業的有限。”海南省物流協會秘書長、海南全順達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游平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談到他對稅費優惠政策的感受。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了解到,當前,小規模物流企業享受的政策優惠有以下方面。一是月銷售額未超過10萬元(以1個季度為1個納稅期的,季度銷售額未超過30萬元)的,免征增值稅。二是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三是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減半征收個人所得稅。此外,在就業方面還有相關補貼等。
物流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涉及面廣。當前,我國物流業處于高速發展階段,讓物流行業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還需要我國在政策、措施等方面不斷跟進。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多位企業家表示,當前,由于物流從業人員多、流動性大、管理成本高,再加上國家相關用工法規要求,企業提供不了相匹配的報酬。人才“招工難”成為困擾大多數中小物流企業的難題。
“中小微物流企業從業人員,大都是文化水平較低,技能水平不高,算不上高技術人才。國家很多人才優惠政策,惠及不到。對這類人群,應出臺針對性服務,如減免考證、技能培訓等方面費用。”李游平表示。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兼物流產業中心主任劉大成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中小物流企業在供應鏈中屬于生態鏈的底端。不論是面對制造企業,還是面對大型第三方物流企業,中小物流企業基本上沒有話語權。
一般而言,大型物流企業占據產業鏈上游,以快遞行業為例,京東、順豐、四通一達等,公司規模大,市場化程度高,幾乎占據整個物流快遞市場,中小物流企業只能以依托大型物流企業集團、加盟等形式進入,獲利空間小、賬期長,加上場地租金成本高,使得中小微物流企業經營壓力大。
李游平建議,希望我國出臺相應的行業法規,要求物流頭部企業,在對待合作、加盟的小微物流企業時,可以在運價、服務方式、結算等方面給予相對平等的對待。
貴州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張愈江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希望繼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至1%,并在貸款額度、成本、辦理實效等方面出臺更細化的政策。引導各產業與物流業深度融合,出臺從源頭降低供應鏈物流成本方面的政策。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