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
隨著疫情防控優化,不少市民開始自備退燒、止痛類藥物,用藥需求激增,部分地區、部分品種出現了緊缺,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最新回應:加大重點藥物市場供給 努力緩解買藥難問題。
面對當前的大量需求,藥品的精準投放是解決資源錯配、避免藥物浪費的關鍵,在這一過程中,醫藥物流,特別第三方醫藥物流企業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就此談幾點看法,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一、物流領域里的黃金賽道
醫藥行業被譽為“永不衰落的朝陽企業”,而物流,是其中最關鍵的一環。醫藥物流是指藥品、醫療器械等在空間上的轉移,是物流技術和管理在醫藥領域的具體應用,貫穿于整個醫藥產業鏈中。
醫藥產品在實物形態上,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價值高、品種繁多等特點,其儲存、包裝、運輸等物流形式都有特殊的要求。
12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重磅發布《現代物流發展規劃》,醫藥物流首次進入國家頂層設計,《規劃》明確提出完善醫藥物流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壯大第三方醫藥物流企業。
社會醫藥物流,或稱第三方醫藥物流企業,主要來自綜合物流公司,以及電商平臺的物流公司的業務拓展和創新,布局的初衷是市場大,政策好,利潤高。
“十三五”以來,我國醫藥物流市場需求迅速增加,這里有一組數據:2019年中國醫藥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營收23908.6億元,同比增長87.4%,相應的醫藥物流費用也水漲船高。
醫藥生產企業,需要有全國物流網絡運營能力的物流企業為其做全國物流網絡一體化配送服務,大中型藥企需要物流企業為其提供多倉聯動服務。社會物流可以通過提供共同配送、集中存儲等物流服務,幫助其實現物流服務,降低物流成本,讓其更加關注于主業,提高其核心競爭力。
伴隨著“一票制”、“兩票制”、常慢病分級診療、處方外流等醫療醫藥改革政策的推進,醫藥經營企業對社會第三方物流的需求日益加劇。
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群眾對于醫療與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醫藥行業的覆蓋率持續增長,醫藥物流的需求直線上升;我國“多孩”政策的實行、人口老齡化現象的加劇,對醫藥物流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長期向好的邏輯不會改變。
新型醫療服務模式迎來新一輪的增長,在線問診技術、線上購藥的成熟運用,給醫藥物流的訂單采購模式、物流配送模式帶來顛覆性的影響,未來醫藥行業將更多交易于網絡。
對于零售企業及B2C電商平臺,隨著分級診療、處方外流的推進,送藥及健康服務到家將是一個廣泛的需求,據測算至2024年,我國醫藥電商市場規模將達3000億元。
從政策角度來說,2016年2月,國務院取消從事第三方藥品物流業務的資質行政審批事項,降低了物流企業進入藥品物流領域的限制;2019年,國家藥監局發布的《辦法》征求意見稿,為社會物流入局醫藥物流打開了大門。
另一方面,醫藥物流在所有物流業務中屬于高端市場,利潤率遠高于普通物流,無論是B端還是C端,醫藥物流領域都不似零售、外賣競爭激烈,社會物流在配送服務能力上比醫藥流通物流企業要強很多,有一定的差異性競爭優勢。
實力較強的社會化物流企業與平臺,如菜鳥、京東物流、順豐、三通一達、蘇寧物流等都不同程度地布局了醫藥物流;美團、餓了么和阿里健康都推出的24小時送藥服務,不過更多的集中于最后一公里服務。
我國的醫藥物流屬于新興領域,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第三物流企業要想成為優秀的醫藥物流企業,不僅要有入局的意愿,還要面臨巨大的挑戰,主要表現在兩“重”上,一個是責任之重,一個是投資之重。
責任之重是指,醫藥產品作為特殊物品,其安全和質量關乎每個人的身體健康,直接影響著民生與社會穩定,要求物流配送快速準確,也要求溫濕度管理、運輸搬運裝配作業合規。
投資之重是說,社會物流入局醫藥物流,需要滿足醫藥行業法律法規(如GSP、GMP等)的相關軟硬件建設,需要比普通物流高得多的裝備設施。
由于第三方醫藥物流資質門檻較高、專業要求高、前期投入高、見效時間長,因此社會物流企業要想在第三方醫藥物流取得突破,要有一定戰略定力,往往堅持就是勝利。
醫藥物流的專業性相對較高,需要熟悉醫藥工業、商業、醫療機構的思維方式、做好文化溝通與交流。
未來,醫藥物流市場業務需求朝著多樣化、訂單碎片化的趨勢發展,對醫藥終端配送提出更高要求,交付場景多,臨時個性化需求的不斷增加,使配送場景也越來越復雜。
而社會物流,快遞,電商頭部企業,憑借其覆蓋廣闊的物流網絡、強大的物流信息系統能力,建立面向消費需求、高效多頻、全國布網的醫藥配送物流體系,具備從藥企到醫院及家庭的全鏈路的醫藥供應鏈整合服務能力,實現從工廠到銷地再到消費者的一站式服務。
在這個黃金賽道里,社會物流將發揮重要作用,在自己成長的同時,為大眾帶去更好的醫藥物流服務。
二、抗疫大軍里的中堅力量
疫情是對社會醫藥物流企業生命力的一個巨大考驗,社會醫藥物流企業經受住了考慮,發揮出了較為及時與穩定的作用,展現了自己的擔當,獲得了滿意的分數。
受新冠疫情影響,需要響應速度更快的物流服務需求,特別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居家醫藥需求。社會醫藥物流在C端醫藥物流市場具有強大的優勢,依托其強大的配送體系,在醫藥零售、2C及創新模式等方面形成了獨特的優勢,通過了最大限度的壓力測試,獲得肯定,帶來了較大的社會效益。
時效性是對醫藥物流最關鍵的一個需求標準,抗疫時,對醫藥物流時效性要求更高,社會醫藥物流頭部企業通過大數據分析優化滿足藥品C端配送的場景需求,加上強大的配送能力,做到了醫品配送的及時性。本人曾在京東上買藥,晚六點下單,不到七點藥就送到家門口,非常方便。
醫藥物流作為社會物流體系的分支領域,其運營水平和我國物流體系的整體水平相關。另一方面由于所涉及貨品的特殊性,醫藥物流必須符合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特殊規定,從社會物流中分化出了來的第三方醫藥物流,在實現我國藥品流通網絡全覆蓋,保障城鄉百姓的用藥安全和用藥需求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新冠疫情,對醫藥物流應急能力進行考驗,社會醫藥物流,由于經過6.18,雙11的沖擊,加之參與國內重要事件的保障工作,在應急方面,顯得成熟與有經驗。
第三方醫藥物流人,成為疫情下的逆行者,長達三年的世紀疫情下,社會醫藥物流的重要性正一步一步地展現出來。醫藥三方物流的發展將會被社會各界普遍接受,而且醫藥物流網絡的價值將會被更多的企業認知。
新冠疫情,再一次證明社會醫藥物流的重要性,其快速、準確、合規的的倉儲、配送作業,極大地降低醫藥物流成本;其高質量、低成本的集中式服務方式,被社會各界普遍接受;人們對社會醫藥物流的認知更上一層樓,意識到其數量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疫情加速了醫藥物流市場“優勝劣汰”的過程,也為第三方醫藥物流的發展創造了機會。實力較強的社會化物流企業與平臺,如菜鳥、京東物流、順豐布局的醫藥物流,有相對的優勢,取得了較好的發展。
第三方醫藥物流企業,不僅切存量蛋糕,更看重增量蛋糕,由于疫情的影響,新版GSP對醫藥企業運送疫苗、生物制品的倉儲運輸溫濕度實時監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二十條優化措施和“新十條”措施出臺后,工業和信息化部進一步加強對抗原檢測試劑、疫苗和防護用品等重點醫療物資生產調度,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以順豐為代表的第三方醫藥物流,試圖憑借巨大的配送網絡探索這一高端物流市場。
這次疫情也充分暴露出我國醫藥物流產業縱深不足的問題,這不僅是社會醫藥物流的問題,但社會醫藥物流應在這方面有更為突出的表現。
總之,近年,我國醫藥供應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經受住了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疊加的嚴峻考驗,為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其中,第三方醫藥物流功不可沒。
疫情對醫藥物流的影響遠未結束,將在更深更廣角度上決定著醫藥物流的發展方向與進程,社會醫藥物流,將在其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踐行自己的責任與擔當。
三、未來發展中的冷鏈關鍵
綜上所述,社會醫藥物流企業發揮的作用不可替代?然而未來怎么發展,冷鏈是關鍵。醫藥冷鏈是指以滿足人們疾病預防、診斷和治療等目的,為保證冷藏藥品、疫苗、血液制品等安全有效,而采取的一種溫控環境的特殊供應鏈網絡。
醫藥物流在不斷發展中,原本作為藥品流通供應鏈補充的醫藥冷鏈,現在成為醫藥物流行業的主要細分市場之一。作為醫藥物流行業皇冠上的明珠,醫藥冷鏈物流自2020年開始,持續成為關注的焦點,受疫情影響,醫藥冷鏈運輸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被大眾所熟知。
醫藥冷鏈物流,是當今物流細分領域不多的幾塊藍海,前景廣闊。新冠疫情,使醫藥冷鏈物流行業價值凸顯,也是第三方醫藥冷鏈物流C位出道。
對第三方物流來說,冷鏈是贏得市場的機會,在藥品運輸中,毛利潤最高的就是冷鏈運輸,兩票制的進一步推行,使得醫藥冷鏈物流市場不斷擴大。
隨著生物醫藥新技術的成熟,以及疾病診斷治療的需求不斷增加,我國醫藥冷鏈產品需求迅速增長,將迎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近幾年,我國醫藥冷鏈增長速度都是兩位數,比如2019年,我國醫藥冷鏈銷售額達3395.03億元,同比增長20.1%;2020年,同比增速達14.97%。
市場對藥品的需求,特別是對需要低溫儲藏的醫藥冷藏品的需求也在逐年上升,生物制藥技術的發展也成為推動醫藥冷鏈物流市場持續擴大的強大動力,比如2019年,我國疫苗、血液制品和其他生物制品的市場規模均有所增長,增速分別為28.85%、23.38%和16.15%。疫情之下,疫苗與檢測試材需求量更大,推動了生物制品的爆發。
早在2016年,國務院取消醫藥物流資質行政審批事項之后,第三方物流就摩拳擦掌,紛紛布局醫藥冷鏈物流;疫情爆發以來,第三方醫藥冷鏈物流擔當著重要使命;未來,第三方醫藥冷鏈物流將會是醫藥冷鏈物流市場競爭的主體。
醫藥冷鏈的門檻確實很高,并不是任何企業都能涉及的領域,它不僅對藥品的倉儲管理有著較高的要求,還對冷鏈設備、配送能力有所挑選。但第三方醫藥物流大部分企業有一個特點,就是不差錢,成本高,投入大,他們都不在乎。
交通運輸部公布的第一批新冠病毒疫苗貨物道路運輸重點聯系企業,總計28家,其中多半都是以順豐為代表的第三方醫藥冷鏈物流企業。
京東冷鏈采用符合GSP標準認證的專業冷鏈設備,提供符合醫藥運輸規范的冷鏈物流服務,消費者下單24小時內送藥上門,并保證全程溫度可視可控、一票到底無斷鏈。根據公開信息,京東醫藥冷鏈產品已覆蓋全國291個城市。
政策來說,新醫改的深化在不同程度上對醫藥冷鏈物流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GSP新規利好醫藥冷鏈物流的發展,“兩票制”、“4+7帶量采購”等政策的推行,新修訂《藥品管理法》的頒布,都為醫藥冷鏈物流行業提供了有利條件,催化了醫藥冷鏈物流的投資高峰。
電商行業、物流行業等社會物流巨頭參與布局,破解了醫藥冷鏈物流行業的競爭格局比較分散的現狀,促進了集中度的提升。
其實,醫藥冷鏈物流的核心不完全是“冷”,而是“恒溫”——不同的產品需要不同的保存溫度,關鍵點是不斷鏈,全程可監控。
保證醫藥冷鏈物流“不斷鏈”,需要保障醫藥品流通的信息共享與全程溫控,實現全程可視化、可追溯。5G、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新技術將不斷賦能醫藥冷鏈行業。
醫藥冷鏈運輸成本遠遠高于醫藥物流行業成本整體水平,第三方醫藥冷鏈物流企業具備發展優勢,行業里一批優秀的企業將嶄露頭角,醫藥冷鏈產業鏈也將進入競爭、共贏的發展新階段,遠方的星辰大海正等著他們。
結語:第三方醫藥物流,作為醫藥物流的新勢力,生力軍,以筑建綠色環保、安全有序的現代醫藥物流服務體系為方向,發展多層次藥品供應鏈物流網絡,其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