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農產品已經成為當下許多消費者的選擇,如果收到貨物完好無損,則算得上一次愉悅的網購體驗。假如收到的盡是破損、腐爛的果蔬,想必大多數人的“拆箱快感”會頃刻消失。
為降低農產品在配送過程中的破損率,不少電商平臺的商家十分注重包裝箱的選擇,加厚紙箱、箱子里面塞泡沫。甚至“箱子套箱子”,各種包裝法屢見不鮮,但是,隨之也帶來一系列問題,比如過度包裝增加包裝成本、運費高、資源浪費等。
農產品電商包裝的困境引起了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的關注。近年來,該站聚焦農產品電商綠色包裝技術,通過“減量、替代、降成本”,實現了果蔬包裝的“瘦身”,有效降低了農產品破損問題的發生。
▲ “箱子套箱子”的苦惱
盛夏之際,位于大興區龐各莊鎮的老宋瓜園里一派熱火朝天,只見園區的廠房里堆滿了紙質包裝盒,工人們正忙著把剛采摘的小西瓜裝箱打包,有的是一箱裝一個,有的是一箱裝兩個。箱子尺寸并不大,拿在手里掂量也比較輕。
“別看這一個小小的包裝盒不怎么起眼,它可直接影響著發出去的西瓜在配送過程中有無破損,關系到消費者的購買體驗,也影響到我們的效益。”老宋瓜園第三代傳承人宋志佳告訴記者,園區從2014年開始電商銷售西瓜,西瓜包裝經歷了普通紙箱、紙箱+泡沫、紙箱+充氣柱這三個階段,西瓜破損率由最高時的20%降至目前的0.8%。
“過去我們為了保證西瓜在配送過程中不破損,把西瓜裝在禮盒箱里,再用一個大一點的箱子把禮盒套上。”宋志佳告訴記者,這種“箱子套箱子”的方法雖然能比較好地保護西瓜,但帶來的苦惱也是顯而易見。
首先就是費工時。“光折疊一個箱子就要花費1分鐘多,高峰時期我們一天的訂單量上百單,人工包裝就比較耗時,影響作業效率。”老宋瓜園的包裝員表示。
另外,“箱子套箱子”不僅包裝成本高,也增加了快遞的重量,抬高了快遞成本。“最早一個包裝盒要16塊錢,而且因為外包裝個頭大,超過了快遞運輸標準,快遞費就得20多塊錢。”宋志佳表示,高昂的配送成本無形中增加了消費者的負擔,也影響了購物體驗。
而更顯而易見的是,包裝廢棄物帶來的環境污染。據有關報道,2020年,我國快遞包裝廢物總量已超1000萬噸。2021年,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超過1000億件,快遞包裝廢棄物還將持續增加。
“快遞包裝廢棄物中,果蔬銷售包裝占有一定比例。”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正高級農藝師王福東介紹,好的果蔬包裝可以保護產品,起到保鮮和承載品牌宣傳的作用。但目前果蔬電商包裝多使用非綠色的塑料包裝材料,可降解、可重復、可回收的包材占比小,形成了大量的不可降解、不可回收的垃圾。
▲ 包裝需跟上產業發展要求
北京作為國內電子商務起步最早的城市,巨大的潛力和高速增長給生鮮電商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然而,這些電商的生存情況也一直備受關注。
“我國現有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4000多家,雖產品價格高于地頭批發價格的3至10倍,卻只有不到1%的農產品電商盈利,虧損或嚴重虧損的占絕大多數。”王福東直言。
在他看來,造成果蔬電商效益差的主要原因為產品非標準化、包裝不合理、配送保鮮措施不當,流通配送過程中果蔬產品易出現失水萎蔫、黃化、腐爛變質等問題。比如,電商“密水農家”2016年夏季蔬菜配送損耗率最高時達到39%,退單賠單讓張啟這位新農人苦不堪言。
“品質沒保障,損耗率高,造成投訴率高,退單率高,制約了果蔬電商的健康發展。”在王福東看來,問題的根本是由于產品、包裝、配送不規范造成的,電商企業要想持續保證果蔬品質,應具備產品標準化經營思路。
與此同時,電商包裝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已經引起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國家郵政局已明確要求,北、上、廣等6省市快遞網點要在2022年底前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等,降低不可降解的塑料膠帶使用量,2025年年底前在全行業實施。北京、上海也已出臺垃圾分類措施,減少果蔬包裝垃圾產生數量是其中措施之一。
“目前,北京市電商銷售的蔬菜總量年約5.5億公斤,電商對包裝材料需求數量大。”王福東認為,目前果蔬包裝材料和技術應用還遠未達到國家綠色發展戰略要求。“如果包裝技術跟不上產業發展要求,將制約果蔬電商產業的發展。”
據介紹,果蔬由于自身活體的特性,同時包裝種類多,果蔬包裝涵蓋農業專業技術,除滿足包裝保護商品的基本要求外,也要有保鮮等功能,還要考慮使用成本問題。現有標準不能滿足果蔬電商產業的需要,這就需要依靠農業技術部門通過項目進行試驗、示范,并進行推廣,才能保證實施效果,同時也可用于果蔬其他銷售方式的包裝。
早在2015年,王福東就開始關注電商銷售西瓜、蔬菜、食用菌、鮮食玉米等農產品存在品質無法保證的問題,關注農產品的包裝方式,在包裝、保鮮技術上下功夫。
“我們陸續制定了蔬菜、西瓜、栗蘑、鮮食玉米等產品的《分級包裝保鮮技術規范》,解決了這些農產品的包裝、保鮮技術問題。”王福東介紹。他強調,對農產品進行分級是解決產品包裝和保鮮問題的前提。
▲ 包裝減量帶來多重效益
伴隨著小型西瓜在水果市場上崛起,王福東開始關注小型西瓜的配送破損問題。根據2016年的調查,他發現,電商銷售小型西瓜包裝破損率在8%-20%。
“通過跟蹤模擬電商配送場景,我們認為破損率高的根本原因是個體過大造成紙箱與西瓜擠壓,個體過小配送時瓜體不穩定易撞擊。”為此,王福東帶領團隊率先從精細分級入手,形成“充氣柱+紙箱”的西瓜銷售包裝方式,西瓜大小與包裝規格匹配,解決了西瓜包裝破損率高問題。目前,電商銷售小西瓜包裝破損率控制在1%以內。
為緩解農產品電商包裝廢棄物污染問題,2019年,王福東又開始研究蔬菜等產品綠色包裝技術,在保證包裝基本功能不降低的前提下,實現“減量、替代、降成本”。
“對于過度包裝,適度降低包裝材料強度,減少包材單位重量,實現減量。使用可降解包裝材料,替代不可降解包裝材料,實現替代。使用循環包裝,使用植物纖維一次成型包裝,降低包裝使用成本。”王福東解釋,在分析包裝保護、保鮮,方便貯運,品牌承載等功能的基礎上,我們對蔬菜、西瓜、食用菌、鮮食玉米等不同農產品用商超、電商等不同銷售方式,采取不同的包裝策略。
例如,針對西瓜“充氣柱+紙箱”最常見的電商包裝方式,王福東通過分析紙箱強度、耐濕性能和箱體重量,認為存在不同程度的過度包裝問題,而適度降低包裝重量,不會影響使用效果。
“開始想減少紙箱層數,但經過反復試驗后,認為減少每層重量效果更好,原來基礎不同減少重量也不同。”在老宋瓜園的廠房,堆滿了經過設計改造后的單粒和雙粒西瓜包裝盒,王福東拿起一個對記者進行演示。
“不對比看不出來,但實際上比以前使用的包裝箱重量減了,制作紙箱的價格也降低了。”王福東介紹,老宋瓜園的單個西瓜包裝箱重量由360克左右降至300克左右,包裝制作降低0.2元;雙個包裝箱由530克降至400克,包裝制作降低0.3元。“今年3-5月示范單個減量包裝7800個,雙個包裝16000個,可節約成本6360元,減少包裝廢棄物排放2548千克。”
“現在一個西瓜紙箱制作成本不到3元錢,快遞費7塊錢,相比之前的包裝成本、快遞費用明顯降低,消費者的網購花銷減少了,我們的效益也提高了。”宋志佳表示。
目前,包裝減重技術在京郊多個農業企業、合作社應用,并取得預期效果。同時,循環保溫包裝、雙穗氣調包裝,以及生物降解、植物纖維包裝材料也已在20多家電商企業推廣應用,不僅保證了農產品品質,也降低了包裝材料使用總量,減少了廢棄物產生數量和碳排放量。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