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領域的碳減排有望納入碳排放權交易體系,這將進一步擴大我國碳交易市場的覆蓋范圍,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并推動公眾綠色出行。
目前,廣州、北京等多地的碳排放權交易機構已開始低碳出行碳普惠交易探索。但在碳普惠項目方法學開發、碳普惠核證減排量交易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6日)宣布與嘀嗒出行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低碳出行推廣和傳播、碳普惠項目方法學開發、碳普惠制核證減排量交易、個人碳賬戶、綠色金融與環境、社會及治理(ESG)投資合作等領域開展合作。
今后,廣東用戶參與順風合乘的碳減排值,將有望申報廣東省碳普惠核證減排量,并作為補充抵消機制進入廣東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總經理孟萌表示,交通領域碳減排是實現我國雙碳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民踐行低碳生活的有益嘗試。在出行選擇多樣化的今天,合乘出行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既可減少城市道路交通的壓力,又能減少單次出行產生的碳排放,可謂一舉兩得。
“廣州、珠海等城市都在積極打造綠色出行試點,同時廣東省也有最健全的碳普惠交易機制。”孟萌稱,此次戰略合作,旨在共同打造全民參與的低碳出行模式,并率先嘗試在廣東省進行碳普惠交易。
去年9月,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碳中和與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論壇上,高德地圖與北京市政路橋建材集團就相關出行活動產生的1.5萬噸碳減排量達成交易,完成了全國首個全方式綠色出行碳普惠減排量交易。
碳普惠制是指為小微企業、社區家庭和個人節能減碳行為進行具體量化和賦予一定價值,并建立起以商業激勵、政策鼓勵和核證減排量交易相結合的一種正向引導機制。
北京綠普惠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四川瀘州、江蘇蘇州等地推廣的碳普惠活動,量化和記錄的場景包含騎行、公交地鐵出行、機動車停駛和ETC等,合作企業包括美團、百度地圖、貨車之家等。截至今年4月22日,“綠普惠云”已量化并記錄減排人數333萬人,減排次數1.08億次,減排量3.86萬噸。
業內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交通領域碳計量仍面臨著標準不統一、減排量重復計算、缺少第三方核證等問題,在碳普惠項目方法學開發、碳普惠核證減排量交易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各方加強合作,不斷探索創新。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