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意味著從化石能源時代向非化石能源時代過渡的開始。從人類歷史上的兩次工業革命的經驗來看,煤炭、石油等能源的獲取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國的興衰。碳中和之下,有這六大商機值得把握。
01新能源汽車對中國而言,新能源汽車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汽車跟飛機一樣,是一個國家制造業的標桿,代表著這個國家工業制造水平。中國在汽車領域前景非常廣闊。美國汽車保有量是每千人800輛,日本是每千人600輛,歐盟是每千人400多輛,世界平均水平是每千人280輛,而中國是每千人180輛。跟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汽車保有量遠遠不足。在新能源汽車方面,中國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據《全球新能源車市場格局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世界份額達到53%。未來,新能源汽車在中國有30萬億以上的廣闊市場。像華為、小米、阿里、百度都相繼宣布造車了。這里特別聊一下特斯拉。2014年,中央為了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出臺了相關的補貼政策。結果出現了大量騙補貼的行為。問題出現以后,中央就想了一招——引進國外的競爭者。2019年,上海市政府正式宣布,引進特斯拉。當時,上海市政府給特斯拉提了兩個條件:第一,特斯拉在上海建的超級工廠,品質不能低于在北加州的品質。第二,特斯拉的上下游產業鏈要放在中國。特斯拉進入中國以后,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隨之升級,特斯拉90%的零部件都國產化了。而且,特斯拉在中國的超級工廠的管理團隊、工程團隊、制造團隊等等大范圍使用中國人,相當于給中國培養了一批世界領先水平的汽車人才隊伍。產業鏈、人才、汽車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便未來面臨國外老牌車企的沖擊,中國也能穩如泰山。但對國內的新能源車企就不太友好了。補貼取消,還引進了一條“大鱷魚”,倒逼車企也必須認真發展。因此,特斯拉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領域來說,既是鯰魚也是鱷魚。
02第三代半導體半導體跟芯片行業的發展息息相關。第一代半導體,我們跟發達國家的差距很大,第二代半導體我們有機會有所突破。到了第三代半導體,以氮化鎵、碳化硅為代表,是中國可以彎道超車的機會。如果第三代半導體能有所突破,中國在芯片方面的很多問題都可以順利突破。大家也都知道,受疫情影響,中國的芯片嚴重短缺,汽車行業也被迫減產。為了不受制于人,中央計劃成立半導體攻關小組,在未來5-10年內,投入10萬億人民幣,進行芯片和半導體的攻關。我認為這個非常正確,技術的攻關,肯定需要科研體系改革和投資。不投錢、不花精力,是肯定沒法彎道超車的。
03氫能與氫能電池產業我國約90%的碳排放集中在工業、能源和交通領域,實現碳中和的技術路徑包括可再生能源發電、電池儲能、清潔氫能和碳封存技術。氫作為一種蘊藏豐富、用途廣泛、清潔方便的能源載體,被認為是本世紀最具發展力的清潔能源。我國氫氣年產能超過3000萬噸,是全球第一氫氣生產和消費大國,但不論是上游制氫運氫、中游加氫還是下游用氫,氫能產業鏈長、復雜度大、成本高,讓其在產業化發展上遭遇諸多難點,其中關鍵是制氫和氫儲運。據測算,儲能市場未來也將會有萬億級美元的市場空間。國內的某些企業,現在已經開始了轉型升級,由動力電池向儲能電池轉變。盡管儲能技術的發展,目前還面臨著很多難題。但是一旦儲能技術取得突破,就意味著新能源革命的到來。
04綠色建筑我們以前搞建筑,是一種粗放型的發展方式。未來的建筑行業要大力發展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產品。近零能耗,是指利用可再生資源,優化能源系統運行,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適室內環境。零能耗,是指充分利用建筑物本體及周邊或外購的可再生能源,使可再生能源全年供能大于或者等于建筑物全年全部用能。以前搞建筑,就是蓋個普通的房子。今后可能就不同了,從大樓的整體設計到建筑材料再到施工方式,都要符合綠色建筑的要求。舉個例子,國內的互聯網巨頭騰訊即將要建造的濱海大廈,就是一個“海綿型”建筑。廣場上的透水磚將水吸收后,再用來澆灌花草;大樓的幕墻,可以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通過采用智能照明系統和節能系統,濱海大廈預計每年可以節約電能132萬千瓦。
05綠色金融2016年,中國就提出了綠色金融的指導意見。2019年,中國貼標綠色金融的債券發行。在綠色金融方面,中國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央行也在屢次評為G20成員國最綠色的央行。我們現任的央行行長易綱在金融發展方面的水平很高,他主導制定了高標準的綠色金融發展體系和道路。像綠色債券、碳金融產品、綠色保險等等都屬于綠色金融的產品。在2021年4月的亞洲論壇上,易綱還提出了3條未來綠色金融的發展內容:如何更好地動員資金,支持低碳轉型;
如何管理好因氣候變化引起的金融風險;
國際協調與合作,要發揮好G20等平臺的作用。在綠色金融方面,中國面臨的難題是,要跟歐盟共同建立綠色金融的分類標準。倘若標準建成,對金融體系的發展影響會非常深遠,相當于走出了完全不同的一條道路。
06碳交易2020年12月底,《碳排放交易管理辦法》正式發布,碳交易市場開始進入大發展階段。未來,企業年度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當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的當量(約等于1萬噸媒),就會被納入到碳交易市場。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家,碳排放量占全球的1/4,可以預見,碳交易市場潛力巨大。據預測,中國的碳交易市場未來會達到30-40億噸,涉及的金額將在5000億-1萬億左右。目前碳交易市場的試點城市有7個,覆蓋鋼鐵、電力、建筑等各個行業。碳交易市場目前最活躍的地方在廣東,但我預測碳交易市場未來發展最好的地方應該還是在上海。除此之外,中國的碳交易市場還會走向世界,跟世界的碳交易市場進行聯動。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家,在碳交易量方面理應可以超越歐盟、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因此,未來的中國,碳交易市場可能是規模僅次于股票的金融交易市場。地球家園,需要世界各國合力守護,需要世界各國同心改善。通過中國近些年在碳中和領域取得的顯著成就,人們應當進一步堅定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決心信心。以此為引領,以此為借鑒,相信未來,世界各國將推出更多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機制舉措,為地球家園的生態保護、環境改善貢獻新的力量,為全世界和全人類的未來接續奮斗、勵精圖治。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