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以視頻方式發表的主旨演講中指出,“中國將推進內外貿一體化,加快建設國際消費城市,發展‘絲路電商’,構建現代物流體系,提升跨境物流能力”,指明了我國物流業發展的方向。
“十四五”期間,我國開啟了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14億多人口參與的現代化建設與發展,必將形成強大的消費市場潛能。為發揮我國消費引領經濟發展和參與國際貿易的優勢,按照我國生產、消費規模特點和運行特征,需要在出口和進口兩端保持強大的物流能力和不斷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理由很充分,我國改革開放的基本經驗就是引進外資和發展外向型經濟。當下,中國已成為世界制造業基地和最大出口國,隨著我國消費能力的提升,擴大原材料進口和消費品進口,則是近些年來的基本特征,也是舉辦進口博覽會向世界敞開大門的應有之意。
如此一來,在進口貿易中,作為買家的中國較作為賣家的中國必須多一項能力——國際供應鏈能力。同時,制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也需要確保出口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和穩定。兩者碰頭,則是一個龐大中國生產、消費產業鏈供應鏈的大系統建設和高效、安全運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花了很大氣力改善港口和后方集疏運系統條件,促進了制造業在我國的落地生根。由于對外經驗和能力的缺乏,長期以來我國物流除遠洋運輸等少數領域外,大多數領域被鎖定在國內發展。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這種狀況得到改觀,我國物流開始邁出走出國門的步伐,在境外的物流基礎設施、服務運作等方面有了一定建樹。但與我國進出口國際貿易的國際地位相比,國際物流能力低下的短板是明顯的,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我國亟待補齊4個方面的物流短板。
一是補齊內外貿一體化的基礎設施網絡暢通和供應鏈物流服務系統穩定運行的短板。加快延伸物流服務鏈條,提高內外貿物流運行的協同性、平衡性和網絡共享性,尤其要加大境外物流基礎設施,如港口、鐵路貨場、海外倉、分撥配送中心等的建設,并實現境外貨物落地組織和進口貨物向設施聚集的一體化運作,這就需要物流鏈條上的企業通力合作,不斷提高銜接和協同能力。
二是做好國內現代化規模消費物流服務大文章。這可以從支撐和服務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入手,強化國家物流樞紐的布局和服務功能、運行網絡銜接,結合我國加快建設國際消費城市戰略實施,把生產、流通、消費有機高效串接起來,打造高質量的國內物流服務平臺,培育競爭力強和服務優質的物流服務主體,加快構建現代物流體系,完成我國從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的華麗轉身。
三是提升對外對內兩端的高端物流服務水平,積極培育和發展“絲路電商”,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享便捷的物流服務、電商網絡給生活帶來的實惠,也為我國構建現代物流體系注入新的活力。
四是提升國內國際物流系統對接的治理能力,尤其是提升跨境物流治理能力,為發揮我國消費增長潛力和優勢提供體制機制保障。為此,需要我國加快創新政府管理方式和手段,對政府管理進行數字、智慧賦能,提高管理質量與效率,最終確保國內國際產業鏈供應鏈有機銜接、安全穩定運行,推動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