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安能終成王。這也預示著,繼五年前的“快遞上市潮”后,快運行業也正式走入舞臺中央,全面擁抱資本并接受其洗禮。
好事多磨,歷經近3年時間,安能物流上市終于落定。10月29日,安能發布公告稱,將于2021年10月30日至11月4日招股,全球擬公開發售總計8022萬股,每股發售價13.88-16.88港元,計劃11月4日定價。按照最高發售價格預測,其此次募集規模將超過2億美元,預期上市時間為11月11日,股票代碼9956。選擇在“雙11”這個特殊節點上市,安能這一決策著實讓人印象深刻。上市后,安能將成為“港股快運第一股”。這也預示著,繼五年前的“快遞上市潮”后,快運行業也正式走入舞臺中央,全面擁抱資本并接受其洗禮。十年磨一劍,安能終成王。
這一路走來,安能并不輕松,甚至可以用坎坷來形容。安能董事長王擁軍2018年在回顧創業之路時曾直言:安能創業八年,曾九次發不出工資。縱然如此,依然堅持了下來,而且越做越大。這樣的安能,確實“超能打”。問題來了:快運“難啃”,快運戰場亦高手云集,安能是如何一步一步“打”到臺前并行至舞臺中央的?上市后,安能拿什么去吸引資本市場,募資2億美元?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局面,安能接下來能否帶來更多驚喜?
01效率驅動
安能成立于2010年,作為快運市場“后來者”,為了快速拓展市場、打造差異化競爭,安能選擇了一條前人從未嘗試過的打法——仿效快遞中的通達系,以加盟制模式起網,同時將效率優先放在核心位置,自建直營干線網絡、分撥中心、車線和基礎設施。拿自建分撥中心來說,王擁軍認為,就像高鐵車站是高鐵網絡的核心,分撥中心也是物流的核心環節,它決定了調度優化運籌的效率,因此安能對線下基礎設施的運營堅持自控。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深耕數字化
為了改變傳統物流粗放式經營,安能自主研發40多套IT系統,開發了一系列專有的、部署于整個業務流程的數字化工具,通過全鏈路數字化運營和智能化決策來實現效率升級,如數字化運營系統、安能“智慧大腦”羅盤系統等。以數字化運營系統為例,在貨物從發貨人到收貨人手中整個鏈條中,安能將其劃分為不同的場景,如針對銷售效率設計了360智靈通系統,這個系統不但完成銷售的基礎功能,讓銷售的動作數字化,還通過數據分析和監控來輔助網點經營決策和提升運營質量。除了銷售效率系統外,還有對應中轉場站內部人、車、貨、場管理的運作效率系統、對應貨車運輸全周期管理的運力效率系統等等。安能數據顯示,數字化運營使得安能分撥中心之間的干線連通率不斷提高,貨物從始發到目的地的中轉平均運輸次數從2018的1.52次優化至2020年的1.38次。次數越低,說明線路拉的越直、品質越好、時效越快。
2、堅持車隊自營
安能2020年開始組建自營車隊,截止2021年4月份,安能自營車隊由約2400輛高運力干線運輸卡車和超過3600輛掛車組成,且全部由約3600名安能合同司機運營。此外,車隊還包括由第三方車隊運營的超過1000輛卡車。在貨源路徑規劃上,安能通過自主研發的大數據算法與運營相結合,科學規劃分撥布局與車線,根據貨源結構與車體形態,做車輛調度與路由規劃。無論是車輛資源的調取,還是行車線路的經停,都能做到與貨源的高度匹配,進而達到時效最優化。
3、分撥下沉
為提高不同貨源維度配送效率,安能將全國快運網絡深入到產地,在產地周邊設立分撥,這一方面利于發揮地緣優勢;另一方面也可即時響應貨主需求,降低接貨成本,幫助下沉市場的商品通過更高效的供應鏈快速、直接從原產地抵達消費端。以仁懷白酒為例,仁懷酒企及作坊3000多家,以小規模酒企或家庭作坊居多,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工廠多位于山腰及山頂,山路蜿蜒狹窄,交通不便捷且土地資源稀缺,倉儲配套設施緊缺。于是,2014年安能在仁懷設立分撥,鋪設大量網點,通過高頻的上門提貨和點發全國的優質服務解決了當地酒類銷售覆蓋范圍和交付時效問題,同時也通過與貨源的近距離接觸,極大縮減了運輸時效,提高了運輸效率。2020年的運聯峰會上,當被問到是什么樣的力量驅動安能往前變時,王擁軍給出的答案依然是“效率”這兩個字。在王擁軍看來,物流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就要想辦法怎么降低成本。于是,所有的問題最終都逼著企業去思考如何提高效率,沒有一個對極致效率的追求,就沒有辦法形成差異化的能力。如何追求極致效率?每家企業都沒有一定的答案,這也是每家企業要不停奮斗的方向。在這個進程中,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你沒法在效率上突破,就可能慢慢被邊緣化。成為“最具效率的物流運營商”——安能總裁秦興華亦向外界表示,這是他對安能的期望,也是安能所致力于達成的方向和目標。
02底氣何在?
除了組織、運營上對效率的極致追求,在戰略決策與關鍵事件的處置上,安能的高管團隊同樣“極具效率”。前述我們講過,安能發展初期日子過的并不好。為了擴大網絡規模、提高貨量規模,在行業站穩腳跟,安能承受著巨大的資金壓力(創業8年,9次發不出工資),一是零擔快運主要針對工業生產、商貿流通的B2B貨運需求,在貨物公斤段、市場規模等方面介于快遞與整車物流之間,整體增速遠低于快遞市場;二是相對于快遞而言,2B物流行業并未得到資本過多青睞。直到2012年左右,快運市場才受到資本市場重視,安能也得以在此期間拿到第一筆風險投資來改善資金狀況。有了資本加持,效果也立竿見影,2016年安能快運業務率先實現盈利。然好景不長,2018年由于決策失誤,安能大舉進軍競爭白熱化的快遞,巨額燒錢后,不僅收效甚微,還再一次讓安能整體陷入資金短缺危機。痛定思痛,2019年安能揮刀砍掉快遞業務,聚焦主業快運。對于這段經歷,王擁軍將其形容為物流史上“史詩般的撤退”:一來,安能重新聚焦于快運業務;二來,這次撤退教訓就像紅軍長征過草地,使整個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得到了進一步鍛煉歷煉與成長,大家都意識到,要走一條穩健、聚焦于效率的道路。這份果敢和效率,真的很安能。
陣痛之后,安能的商業模式也隨即迭代——建立物流產業互聯網,向2B產業互聯網升級。要知道,產業互聯網升級的基礎前提是打造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安能累積十多年的加盟制與自建自營基礎設施雙模式及全鏈數字化運營,所帶來最為核心一點就是全鏈路的高效率協同、優化,這與產業互聯網非常契合:
既通過資源自營自建掌握最核心可控的環節,保證2B的服務質量;加盟模式又使得網絡具有開放性、共享性,可與社會海量資源協同發展,實現雙贏。
事實也給出了肯定的答案。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5年-2020年,安能貨運總量的年復合增長率為31.0%,且自2019年至2020年的增長率為25.9%,保持高速增長。2020年,安能物流貨運總量約為1020萬噸,在中國所有快運網絡中的市場份額占比17.3%,排名第一,位于順豐、德邦、中通之前,為中國最大的快運網絡。業績方面,安能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安能總收入分別約為53.3億元、53.4億元、70.8億元人民幣;2021年前四個月的收入為28.4億元,同比增長127%。2018~2020年,公司的經調整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8.4億元、8.9億元及12.0億元人民幣,2021年前四個月的經調整EBITDA為4.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9%。目前,安能在全國建立了140個分撥中心,開通4000條車線,全國26000家網點幾乎遍布每一個鄉鎮。接下來,安能計劃進一步拓展產業互聯網,未來10年內將分撥中心數量增加到大約300個,選址將圍繞下沉市場中具有產業集中帶特色、產值至少百億級別以上的區域,例如唐山、宿遷等城市。這也是安能上市能夠“募資2億美元”的底氣所在。03后勁可期
上市不是終點,是更大的起點。此次安能募資的核心目標是進一步鞏固其在行業的領導地位,加速中國零擔行業的整合,并在未來幾年內保持強勁的盈利性增長。招股書顯示,安能上市的募資金額中——
約40%將用于在戰略地區興建、升級和潛在收購5至10個核心樞紐,應對高速增長的業務及改善網絡結構,確保實現穩定和長期規劃;約30%將用于投資干線運輸車隊,進一步提升營運效率;約20%用于投資科技創新;約10%用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等。
快遞專家/貫鑠資本CEO趙小敏對《驛站》表示,快運行業區域特征明顯且經營狀況各異、水平參差不齊,謀求IPO的過程能讓企業強化自身管理、優化結構體系,同時還能獲得資本加持,這是企業最快速且有力的出路。安能上市,一方面給快運市場注入了強心劑,一方面通過上市這個轉折事件,安能有更多機會加速擴大規模和增強競爭力。
“安能崇尚‘能人’行動,能人行動有個基礎條件:有足夠展現的平臺可以吸引足夠優秀的人才,同時能有良性的共振機制,二者缺一不可,這猶如飛翔的鷹。從2019年安能砍掉寄予厚望的快遞業務就可看出,團結、遇事理性果斷。”趙小敏稱。“安能上市,也預示著零擔快運市場將迎來一波上市潮。”物流行業專家楊達卿認為,零擔快運市場是“低價亂市”,企業資源分散化,普遍利潤率不高,但總體市場空間大,企業要突圍需要狼性和資本加持。安能有狼性的競爭文化,也較好地贏得資本加持,已經贏得了規模優勢。楊達卿同時指出,快運是第三方物流通向供應鏈服務的基礎支撐,目前物流企業普遍向供應鏈服務發展,基于零擔快運,逐步彌補倉儲。接下來,安能或能發展成為優秀的供應鏈企業。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也表示,最近幾年,B2B供應鏈升級及全球零售渠道變革,為零擔快運行業提供了眾多利好。站在這個角度,上市后的安能更令人期待。備好板凳,靜待安能雙11。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