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車是物料搬運作業的重要設備,是實現物流機械化作業,減輕工人勞動強度,提高作業效率的主要工具。叉車具有通用性強、機動靈活、活動范圍大等特點。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各行各業對叉車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尤其近幾年物流熱刺激市場需求,叉車市場拓展空間巨大。根據世界工業車輛協會統計,中國工業車輛市場連續幾年以接近30%的速度增長。與兩年前的市場容量相比,中國市場蘊含著無限商機,正因為如此,中國逐漸成為國內外叉車大鱷競技的角斗場,截止到2004年,已有13家境外公司(包括2家臺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叉車業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代。
外資介入改變了生產與產品結構
改革開放以來,國外叉車制造商紛紛進入中國市場,林德、小松、漢拿、三菱、豐田、TCM和海斯特等著名制造商均在我國設立獨資或合資公司進行叉車生產銷售。20世紀90年代中期,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叉車市場出現高峰。之后,外資企業進入的勢頭曾一度減弱。2002年中國加入WTO后,這種狀況出現了新的變化,如日本豐田搬運株式會社在江蘇昆山建立獨資廠,與此同時,原本已在中國建有合資叉車企業的部分國外企業亦紛紛增資擴股,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外資的進入給整個行業帶來了良好的發展環境,提高了產品的科技含量。日產叉車(上海)有限公司,是日產汽車公司的一家全資子公司,據了解,這家公司是為了適應快速增長的中國叉車市場需求而成立的,日產將進一步擴大在中國的叉車業務,日產叉車(上海)有限公司的一個重要任務是為今后在中國實現日產叉車產品的本土化生產做準備。目前,中國叉車市場國產品牌仍占據主導地位,進口產品雖然品質優良,但關稅、運輸等成本較高,阻礙了其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而本土化生產將有效地改變這一狀況。
同其他領域外商投資的謹小慎微相比,外商對叉車領域的投入不僅力度大,而且是全面開花。憑借在中國市場10年的積累,林德對下一個10年充滿信心,2004年5月,一臺林德靜壓傳動叉車北起哈爾濱,南到深圳進行路演,總行程近6000km,全方位體現了靜壓傳動叉車的優異性能,以及林德(中國)叉車有限公司全國性服務網絡的保障能力。豐田叉車從2003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盡管進入時間較晚,但借助強大的品牌優勢和在全球叉車行業的地位,很快便在市場上取得了驕人業績。此外永恒力作為世界第四大叉車及倉儲技術供應商,于2004年8月在中國設立了自己的銷售服務公司,開始全線進入中國市場。
同力至優和TCM相比,豐田、小松和尼桑這幾大制造商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借助自己在其他領域奠定的品牌優勢和銷售網絡,后發制人。對這些制造商而言,品牌借力是他們迅速切入市場的法寶。
此外,韓國企業在中國市場亦表現良好。以斗山和現代為主的叉車品牌已進入了中國叉車銷售前10名的行列。同時,一些未在中國開展業務的韓國叉車公司對中國市場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希望能找到一些優質的車輛配套和屬具制造商,展開合作。顯然,在日系和歐美系為主導的外資企業大家庭里,韓系的地位正在逐步提高。
華東地區是眾多臺資企業的大本營,因此也成了諸如臺勵福、友嘉等幾家臺灣叉車制造商進軍內地市場的橋頭堡。產品的價格優勢、與大陸方長期合作的經驗及大量臺資企業的涌進為臺資企業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條件。
盡管國內企業的叉車產品質量有了很大提高,產品的耐用性與性價比也得到了穩步提升,但外商獨資、合資企業叉車與進口叉車仍主導國內高質量叉車市場。按美國現代物料搬運雜志的排名,全球前20位叉車廠商中過半數已在中國建廠或以代理形式進入國內。按目前中國的市場發展情況,剩下幾家如曼尼托、JCB和阿特萊特等進入中國市場只是時間的問題,外資品牌的全面進入勢不可擋。
市場布局“抓大放小”
同傳統的銷售模式相比,絕大部分中國叉車制造商在銷售模式上正在達成一致。摒棄完全的代理制和直銷制,“抓大放小”幾乎成為共識。國內最大叉車經銷商偉輪叉車集團的變遷似乎更能說明這一點。偉輪叉車集團是小松、BT、STILL和克拉克等眾多外資品牌的代理商,隨著小松叉車(上海)有限公司的成立和豐田對BT的并購,偉輪叉車集團的代理變得撲朔迷離。這種變化體現了叉車制造商策略的轉移。由于國內代理制度不完善,在代理商達到一定規模后,制造商很容易被代理商所控制,所以直接控制重點市場成為叉車制造商的基本策略。限制代理商既能控制風險,又能最大化地覆蓋重點市場。在這方面,林德和永恒力的變化頗具戲劇性。林德在全球很多市場以代理為主,永恒力在全球市場全部采取代理模式,但到了中國市場,林德除了新疆等地外,全部采取直銷模式;永恒力則一改其在全球其他市場的營銷模式,在蘇州、廣州和北京等地設立服務中心,進行直銷。除林德和永恒力,還有很多制造商也開始跑馬圈地,構建自己的銷售渠道。而國內企業杭叉的銷量能在短短幾年迅速發展壯大,其強大的營銷網絡功不可沒。有專家認為,合力、杭叉和林德3家企業近幾年叉車銷量一直領先,與其廣泛的營銷網點有直接關系。2004年,日本電瓶叉車制造商——力至優也明顯加大了在中國市場的布局力度,除上海外,在北京、廣州同時成立分公司,以上海、北京和廣州為中心輻射中國市場。
華東、華南和華北是目前競爭最激烈的市場,大部分制造商志在必得。但應該注意到,部分制造商在這些地區的爭奪最終會導致價格戰從而使利潤空間下滑,這種現象值得關注。
租賃業的發展活躍了市場
租賃業務在國外發展迅速,已經成為很多叉車制造商的重要收入來源,但在中國,這一業務尚處于起步階段。在全球叉車租賃市場最發達的美國,租賃業務占叉車制造商總體業務比例高達70%;在日本,這一比例也高達50%。毫無疑問,該業務在國內有著很大的發展空問。
國內租賃業發展緩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資金壓力促使很多制造商尤其是還沒有在中國生產叉車的外資企業望而生畏。由于是以租賃為主,制造商必須先從海外幫助客戶墊付購買資金,這就對資金鏈要求很高。自行墊付資金采購叉車壓力太大,沒有相應制度配合將導致風險的增加。當然,對于在國內生產銷售的制造商來說,這方面的壓力就小很多。另外,租賃價格太高是客戶拒絕該業務的又一門檻。很多租賃商租賃給客戶設備2~3年的費用與購買一部叉車的價格相當,客戶更傾向于直接購買。國內除極少數制造商外,很多叉車制造商還沒有相關的租賃部門,制造商的忽視也導致該業務發展緩慢。此外,現有的銷售渠道對叉車租賃有很大影響。要做到叉車租賃,必須要求制造商能直接控制渠道,控制終端用戶。對以代理銷售為主的制造商來說,租賃的資金壓力、售后服務難和回款難等系列問題都是阻礙該業務發展的不利因素。
期待高水平、高質量的叉車產品
世界上著名品牌叉車的特點是品種齊全、技術先進,尤其在提高作業效率、人機工程、節能、環保及安全性等方面發展速度快,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的需求。目前,在中國市場上叉車產品價格分3個檔次,第一檔是林德(中國)叉車有限公司的產品,其產品屬靜壓傳動,產品質量優秀,同樣噸位叉車的價格是國產叉車的1.5~4倍。第二檔是國內引進技術的叉車產品,同樣噸位的產品價格高于國產叉車的20%左右。第三檔就是量大面廣的國產叉車。
國內中檔叉車關鍵部件一般采用進口,產品比較耐用,適合中國國情,是市場需求的主流產品,但未來市場對高檔叉車需求有逐步增加的趨勢,內資企業應加大高性能叉車的研發。
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和使用性能好的產品,裝備先進電子技術的機電一體化的大型叉車,及向通用化、標準化、系列化方向發展的變型產品等市場前景看好。因此,叉車企業今后要重點更新0.5~16t級內燃平衡重叉車系列,積極發展電瓶叉車、液化石油汽叉車等環保型叉車和前移式叉車、集裝箱叉車等產品。近幾年電瓶叉車市場需求增長迅速,高品質、高質量的電瓶叉車逐步為國內一些特殊行業和特殊物流作業所接受。
物流熱刺激叉車的俏銷
叉車是重要的物流作業機械。隨著國內物流業的逐步升溫,企業對物流作業效率的重視,以及中國物料搬運集裝運輸的迅速發展,將進一步刺激叉車市場的需求。
目前,國內叉車主要用于造紙、汽車、煙草、物流、零售業以及倉儲配送中心。據有關統計顯示,今后3~5年,我國現代物流業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物流業的大發展,無疑給叉車制造商創造了一個難得的商機。預計今后幾年我國叉車的需求量將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長。
面對外資品牌強有力的競爭,國產叉車表現出了明顯的進步。在銷售總量前6位的制造商中,國內叉車企業占了5位。國內用戶對性價比較高的國產叉車依然較為青睞,國產叉車總體經營呈上升勢頭。預計我國叉車產量2~5年內將突破5萬臺,最高可達7萬~8萬臺。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叉車市場還有著很大的潛力,以日本為例,在其最輝煌的時期,年產量超過16萬臺,在經濟不景氣的年份里銷量也達到7萬臺左右。
目前國內的物流技術與應用發展很快,應深入研究現代物流技術,重點發展電動倉儲式叉車。國產品牌叉車的利潤空間很小,若達不到經濟規模,則沒有利潤,企業將無法生存發展。應采用目標集中戰略,引進國外先進產品技術和制造技術,重點發展電動叉車、集裝箱叉車和正面吊等技術含量大、附加值高的產品。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