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快遞企業史上最大規模并購案,往前再推進一步。
根據最新公告,這項交易對價高達175.55億港元的要約收購已經結束并停止接納,要約人(即順豐控股)已收到10.39億股的部分要約有效接納,占標的公司已發行總股本的約57.5%。
順豐控股近年來,已經坐穩國內民營快遞企業老大之位;而嘉里物流,則在亞太地區國際物流業務中處于絕對領導地位。兩者的聯姻,被外界解讀為順豐控股邁出國際化布局的重要一步。
記者注意到,不只是順豐,中國快遞出海瞄準全球化的雄心早已展露。在各大快遞巨頭爭搶國內市場份額“頭破血流”之際,海外的“星辰大海”的確可以作為一番。而大家不約而同的將關鍵一站,選在了東南亞。
事實上,當由東南亞市場孵化出來的“攪局者”極兔來搶占中國快遞市場份額時,中國快遞企業“搶灘”東南亞,似乎也已經演變為一場內部競爭。
一、搶灘東南亞,速度為先
“快遞出海”這一概念并非舶來品。傳郵萬里,國脈所系。郵驛作為國家的信息、資金和貨物傳輸系統肩負著重要經濟和文化使命,全球物流和供應鏈也將處處體現著“中國制造”“中國速度”的驚喜。
得益于有效的防疫措施,中國在全球疫情大背景下,率先實現復工復產,完整的制造業產業鏈優勢凸顯,進出口貿易快速回暖。近年來,中國快遞企業紛紛自建跨境貨運航線、海外起網。尤其是跨境航線方面,國內快遞企業紛紛展示自身的布局速度。
2021年5月,中通國際開通云南昆明至緬甸仰光的全貨機直飛線路,實現緬甸仰光清關、派件的正常時效為“72小時”,緬甸全境配送時效為“72+24小時”;6月末,圓通速遞的定期國際貨運航線已涵蓋國內主要城市至日本東京、大阪、韓國首爾等在內的東亞,巴基斯坦卡拉奇、拉合爾、孟加拉達卡等在內的南亞及吉隆坡、馬尼拉等東南亞貨運航線;9月份,順豐控股湖北國際物流樞紐相關業務舉辦在服貿會期間對外披露,預計明年將開通鄂州始發9條國際直飛航線,連接日韓、亞太、歐洲及北美,并提供跨境業務綜合解決方案,具備功能完善的口岸資質、7*24小時通關保障、智能卡口管理、貨物運抵自動觸發放行等。
各家快遞企業心照不宣地選擇東南亞市場。這背后,以印尼為代表的東南亞等地區尚處于城市化進程中,電商市場步入興起初期。這部分新興市場,有著與成熟市場相近的人口密度和面積。“印尼市場是當前最核心的新興市場,印度等國或是下一個十年的潛力市場。”中泰證券出具的研報認為。
實際上,快遞企業“出戰”東南亞后,復刻了國內“速度戰”的打法。
截至2020年年底,百世國際在泰國與越南的市場份額已經躋身行業前五。今年8月,百世集團宣布,百世國際與菜鳥聯手正式啟動中國至泰國、越南、柬埔寨的全鏈路跨境直送服務。在今年服貿會期間,百世國際也正式推出了中國至新馬泰特快跨境物流服務,最快48小時內達。
記者了解,目前,該特快服務已覆蓋新加坡全境、馬來西亞巴生谷地區和泰國大曼谷地區,與其它國際快遞巨頭的同類產品相比,可在保證同等服務與時效的情況下幫客戶實現高達70%的成本優化。
百世國際跨境相關負責人介紹,“疫情以來,東南亞網購激增,消費者對快遞時效要求不斷提高,但大多電商平臺和獨立站在跨境物流上僅提供標快、經濟服務。百世國際適時推出特快服務,滿足東南亞用戶對物流時效的多元化需求。”
崛起于印尼,立足于東南亞的極兔,因高管多位中國人而流淌著“中國基因”。這只野蠻的“兔子”,五年內迅速獲得印尼市場第一、東南亞市場第二的市場份額地位,其背后正是領先同行的時效加持。據悉,印尼購物旺季期間,印尼航運公司關閉運營長達兩周。而極兔打破了快遞周日、節假日不配送和夜間停運的模式,做到了一年365天都在運營。
二、全球化賽道上的"追逐戰"
順豐控股拿下嘉里物流,無疑是其邁向東南亞市場的加速器。
但包括東南亞市場在內,由于疫情肆虐全球,嚴重波及國際貨運市場,全球供應鏈時而不時遭遇停擺風險。但即便如此,嘉里物流上半年的業績,讓順豐控股覺得這場百億并購是值得的。
作為馬來西亞郭氏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嘉里物流的業務范圍覆蓋綜合物流、國際貨代等。嘉里物流在2021年的中報顯示,其國際貨代業務在2021年上半年錄得279%的分部溢利增長。而順豐也表示,在完成收購嘉里物流后,預計國際業務營收將超300億元。
然而,快遞出海的真正魅力不僅在于享用藍海市場的紅利,新的競爭對手和不同地域的本土化適應將給國內企業帶來巨大挑戰。
盡管我國的商品出口已經覆蓋22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目前沒有任何中國快遞企業具有全球速達的能力。而全球化這塊巨大的蛋糕卻被僅有的幾家國際巨頭UPS、FedEx、DHL瓜分。
2020年,市值超過千億的快遞“巨無霸”的賽道上有UPS、FedEx、DHL和順豐。UPS的市值是順豐的4.3倍,FedEx的市值是順豐的1.8倍。但在快遞業務量上,UPS、FedEx和順豐控股在2020年的業務量分別為63億票、69.18億票和81.37億票,顯然順豐的業務量占優。
在營收方面,順豐控股所對標的UPS在2021年上半年的營收逆勢增長至2965億,同時期順豐的營收是883億,相當于UPS的29.8%。這其中,UPS報告期內的國際業務營收占比為20%,達到94億美元。相比之下,順豐控股國際業務實現不含稅營業收入32.81億元,僅占比3.7%,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
作為國內民營快遞一哥的順豐控股,它的盈利能力和體量與全球快遞的第一梯隊相比仍有一段需要追趕的距離。
即便就國內快遞業格局而言,頭部八家企業的集中程度基本趨向穩定,市場格局變動微乎其微。但顯然,各家都意識到了,在繼續搶占國內市場的同時,出海亦是巨大的機遇所在。
打破國際快遞巨頭的壟斷也是中國企業走向全球化的必經之路。
“對于國內快遞企業布局海外市場而言,無論是專攻東南亞還是野心全球,打好運輸、倉儲、清關、派送環節的‘組合拳’的核心競爭力不在于削低每個環節的運營成本提高利潤。”一位行業分析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要想在海外獲得破局“增量不增收”困境的砝碼,故伎重演“價格戰”的廝殺并不明智。“新的機遇在于誰能更適應本土化,更快實現高效高質的服務與向數字化信息化變革才是全球市場亟待恢復商貿交易需要的‘造血干細胞’。”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