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目標
“十四五”時期,基本建成海空兩港鏈接全球、世界一流,公鐵兩網密接京冀、覆蓋城鄉,城市交通快慢有序、公交優先的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形成樞紐國際化、京津同城化、津濱便捷化、城鄉一體化的交通格局,交通強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到2025年
? 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地位更加凸顯,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突破2200萬標準箱;
? 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地位基本確立,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31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40萬噸;
? “軌道上的京津冀”基本形成,5條高鐵城際連通北京,京津雄30分鐘通勤,京津冀主要城市1小時通達,全市高鐵城際里程達到470公里,鐵路網總里程突破1500公里,路網密度居全國前列;
? 公路網更加完善,建成“八橫六縱”高速公路網,普通國省道覆蓋至鄉鎮,全市國省級公路達到4160公里,路網整體水平全國領先;
? 城市軌道交通骨干地位突出,國家已批復的近期建設規劃項目全部建成,運營里程突破500公里,雙城主城區內部45分鐘通勤,雙城之間20分鐘通達;
? 公交出行更加便捷,“津城”建成區內建筑區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100%、300米覆蓋率達到80%,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5%以上。
到2035年
? 基本建成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
? 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地位進一步凸顯,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智慧綠色國際海港樞紐、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和區域航空樞紐。? 綜合立體交通網連通效能進一步增強,基本實現“2—3—6—18出行交通圈”(雙城之間20分鐘通達、京津雄30分鐘通達、京津冀主要城市60分鐘通達、全國主要城市180分鐘通達)、“3—1—2—3快貨物流圈”(京津冀主要城市3小時送達、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 交通基礎設施質量、智能化與綠色化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居全國前列,交通運輸全面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支撐天津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
重點任務
“十四五”時期:? 建設智慧綠色、世界一流的國際海港樞紐。
強化設施支撐,建設北疆港區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海嘉汽車滾裝碼頭、大港港區北京燃氣LNG碼頭等20余個重大項目。強化智慧引領,實施智慧專業化碼頭科技示范工程,建成國際領先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和港口智能管控中心。強化綠色引領,建成“公轉鐵”、“散改集”雙示范港口,港作船舶100%使用岸電,具備受電設施的靠港船舶100%使用岸電。強化樞紐功能,構建面向全球、便捷高效的集裝箱運輸網絡,組建環渤海港口聯盟,加強津冀港口干支聯動,大力發展水水中轉,打造東北亞集裝箱轉運中心。強化航運服務,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完善現代航運服務體系,促進港產城融合發展。
? 建設立體暢達、輻射全球的國際航空樞紐。
大幅提升航空保障能力,實施天津濱海國際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新建T3航站樓、延長東跑道,實現“三航站樓、兩跑道”運行,協同打造京津冀世界級機場群。打造“機場+軌道”樣板,與T3航站樓一體化設計、建設京濱城際鐵路機場站,接入京津冀城際鐵路網和國家高速鐵路網,推進Z2號線、津靜線市域(郊)鐵路(機場線)進入機場。增強區域航空樞紐地位,改善空域資源配置,做強日韓、東南亞航線,拓展“一帶一路”航線,開通歐美澳航線,做大空空中轉。建設國際航空物流中心,集聚貨運要素,做強基地航空公司,高標準建設航空物流園,支持東麗區打造臨空經濟區,提高口岸服務效能。
? 建設密接京冀、通達全國的區域鐵路樞紐。
構建京津多通道快速鐵路網,建設京濱、京唐、津興鐵路,推進“津城”至武清、廊坊、通州(津武線)市域(郊)鐵路適時啟動建設,推動京津城際“公交化”運營,連同既有京滬高鐵形成5條高鐵城際連通北京格局。構建雙城多層級軌道交通網,建設津濱、津靜、津寧等市域(郊)鐵路,強化雙城之間、雙城與外圍各區快速聯系。完善區域廣覆蓋干線鐵路網,建設津濰鐵路、津承城際等,增強與環渤海、長三角地區便捷聯系。推進建設區域貨運組織中樞,推進建設霸州—徐水—淶源—張家口等鐵路,補齊西向、北向貨運鐵路短板。優化提升綜合客運樞紐功能,完善天津站、天津西站、濱海西站等3座主客運站功能,新建寶坻南站、北辰站、京濱城際鐵路機場站等高鐵站,建設綜合立體客運樞紐,以高效交通服務構筑承接非首都功能“微中心”。強化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
? 建設廣泛覆蓋、服務優質的公路交通體系。
強化京津同城化發展,實施京津塘高速公路改造工程,強化與北京城區、通州副中心、大興國際機場快速聯系;推進密涿京滬聯絡線、唐廊高速公路二期前期工作,提升改造京津、京嵐公路,建設馬營公路等,實現各區便捷通達北京。增強雙城輻射帶動能力,建設津石、塘承高速公路、津漢公路等。增強省際區際聯通能力,建設津歧、武靜、寶武公路等。增強港口集疏運能力,建設天津港集疏運專用貨運通道等。提高公路服務品質,加強預防性養護,實施生命安全防護工程,推動“公路+旅游”融合發展,高標準建設“四好農村路”。
? 建設快慢有序、富有活力的客運交通體系。
建成軌道交通骨架網絡,建設“津城”M4、M6二期、M7、M8、M10、M11號線,“濱城”B1、Z4號線,雙城間Z2號線等。打造公交都市標桿城市,新改建公交首末站、中途站,提升公交專用道行車速度,加快公交站點充電、加氫等配套設施建設,鼓勵發展定制公交。引導網約車、共享單車等新業態規范有序發展。完善綜合客運服務體系,不斷提升京津同城化、津濱通勤便捷化水平。
? 建設多式融合、效率最優的貨運交通體系。
發揮公鐵水航郵等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建設港口型、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大力發展多式聯運、網絡貨運等新型運輸組織模式,創建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城市,完善區、鄉鎮、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
? 建設融合創新、先進適用的智慧交通體系。
促進交通大數據融合共享,打造綜合交通運輸“數字大腦”,實現數據歸集、數據共享、數據孿生。提升重點領域智慧化水平,建設智慧港口、智慧公路、智慧出行、智慧管理體系。構建高層次創新發展體系,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無人集卡、船聯網、自動駕駛地鐵、無人配送車等全場景試點應用。
? 建設雙碳引領、精明增長的綠色交通體系。
強化土地、岸線集約利用,航道、錨地資源共享,公路、鐵路通道共用。制定實施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提前達峰行動方案,全面推進新增或更新公交、城市配送車輛電動化,鼓勵創建零碳碼頭、零碳樞紐、零碳物流園區。
? 建設韌性可靠、應急高效的安全交通體系。
建立更加完善的安全監管體系,深入開展工程建設、危險貨物運輸、城市公交、軌道交通運營等重點領域安全生產治理。提升專業應急處置能力,增強社會應急救援能力,強化京津冀應急協調聯動。“十四五”期間交通運輸領域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應急保障能力明顯提升。
? 建設協同高效、共建共享的交通治理體系。
深化行業改革,完善京津冀協調管理機制。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加快形成立法完備、執法高效、監督嚴密、保障有力的交通運輸法治體系。
來源:交通運輸部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