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個月內,“水逆”的快遞巨頭們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一個接一個。
先是順豐虧損,股價大跌,王衛致歉;
緊接著,兩家快遞企業被義烏郵政管理局下達警示函;
近日,申通發布公告,預計一季度凈虧損0.7億元至1億元;
……
當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被上述“水逆”劇情所吸引時,昨日晚間(4月27日),圓通發布了2020年年度報告及2021年一季報,給業內帶來了一個不小的“驚喜”。
1凈利大增,成績亮眼
開扒之前,不妨先來回顧前些天(4月20日),A股快遞四巨頭發布的3月份快遞業績簡報:
通過上述各項數據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哪些信息?
1、整體上來看,四家快遞公司的業務量都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說明快遞整體的增量空間依然樂觀。據國家郵政局預測,2021年快遞業務量完成955億件,同比增長15%左右。更值得關注的是,四家快遞的單票收入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以價換量”依然是擴大市占率的最有效手段,也是主流打法。
2、局部看點頗多,以圓通和韻達的“榜眼之爭”為例,兩家從去年一直延續到今年,在業務量的增速上基本處于“你追我趕”“你趕我超”的狀態。打到今年3月份,圓通(59.2%)以接近5個百分點的優勢,在業務量的比拼中再次趕超韻達(54.69%)。
結合上述成績單,我們再把視角回到圓通2020年年度報告及2021年一季報:
數據顯示,圓通2020年營收349.07億元,同比增長12.06%;歸母凈利潤17.67億元,同比增長5.94%;業務完成量126.48億件,同比增長38.76%,市占率15.17%,提升0.82個百分點;單票成本2.13元,同比降低18.12%,實現了營收、凈利、份額和成本三升一降的良好發展格局。
2021年一季度表現也很搶眼,財報顯示,圓通2021年前三個月營收89.6億元,同比大增61.91%,歸母凈利潤3.71億元,同比上揚36.69%,扣非凈利潤3.39億元,同比增長44.81%。上市公司表示,此番營收增長主要系業務量增長所致。根據1-3月經營數據測算,圓通一季度業務量達到31.45億票,較2020年同期大增88.9%。
該如何看待圓通這兩份“成績單”?
橫向比對手。去年的市占率提升了0.82個百分點,提升至15.17%,說明圓通市占率穩步提升且增勢明顯,與前面幾家對手的差距在縮小。另外,從3月份的單票收入降幅來看,如果圓通的價格再降一些,3月份的業務量是不是就能追上韻達,甚至說超過了?并非沒有可能。
縱向看自身。2020全年,圓通的營收、凈利、份額和成本三升一降,說明去年圓通在經營管理方面的改善明顯,確實讓人看到了更多的可能,后勁大,底氣足。今年一季度,量收和扣非凈利潤三個核心指標的同比增長都保持在40%以上,則表明圓通已經走出疫情影響之下的“陰霾”,不但完成了自我“救贖”,戰略規劃和落地更清晰、有力。
另外一點值得關注的是,除了快遞主業,圓通的兩大“雙子星”——航空和國際兩大業務板塊的表現也頗為搶眼。
財報顯示,其航空業務2020年營業收入11.93億元,歸母凈利潤2.16億元,同比增長超200%;子公司圓通速遞國際2020年業務收入50.48億港元,歸母凈利潤2.52億港元,同比增長超800%。
綜上,按照圓通這個勢頭,接下來的表現更讓人期待。
2厚積薄發,換擋提速
梳理完“成績單”,再來重新審視圓通的棋盤。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為山九仞,也不是一日之功。通過梳理年報和一季報,老鬼的朋友安德華這樣評價:
圓通的業績表現就好比在高速路上行駛的汽車,在積攢了足夠的勢能之后,將擋桿推向新的位置。
1、產能釋放點燃
縱觀近年來的表現,可以明顯發現,圓通在“設備”“車輛”“場地”等基建方面的軍備投入,不但一個都沒落下,而且是全面發力。
據了解,截至2020年末,圓通在全國范圍內共擁有樞紐轉運中心75個,實施了13個轉運中心的改造和擴建計劃,完成14個轉運中心的搬遷,并布局完成了126套自動化分揀設備,大幅提升轉運中心的現代化、智能化水平。公司自有干線運輸車輛達3105輛,不斷夯實自有運能基礎,帶來核心資產的掌控力和議價能力明顯提升。
如此密集的基建投入,對圓通全網產能的擴充與效益的提升可以說是突飛猛進。所有這一切的訴求和目的很明顯,不用老鬼說,大家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了——就是應對激烈的市場挑戰和同行競爭。
這樣的圓通,一旦將前期積累的產能最大程度的釋放出來,可以預見,今年一季度業務強勢反彈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隨著價格策略的持續落地和層層推進,肯定會帶來更大的增量。
2、成本管控助推
快遞追求的是規模效應,有了足夠的量才有盈利的空間。
反過來說,以規模效應著稱的快遞也是一種“成本經濟”,成本越低,盈利或競爭優勢越大。成本怎么降?無非兩個路徑:一是開源,二是節流,兩者相輔相成,看似“微不足道”,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的成本,如果能夠節省下來,就是一筆巨款。對日單量以千萬計的巨型快遞網絡來講,尤甚。
此前,潘水苗就曾表示,“成本管控的顆粒度要做到每一輛車、每一個工位”。由此可以看出圓通在成本管控方面的力度之大,所產生的效果也很顯著:
據年報數據,圓通2020年單票快遞產品成本為2.13元,整體降幅達18.12%。對比2018年的同比降幅8.04%,2019年同比降幅14.03%,2020年單票成本降幅為圓通近三年降幅最大的一年。
拆解來看,運輸成本與中心操作成本是最大的兩項成本,由于科技投入與數字化轉型的推進,圓通這兩項成本正在快速下降。如下圖:
成本優勢的領先又進一步帶來更廣闊的貨量空間,2018年至2020年,公司業務完成量分別為66.64億件、91.15億件、126.48億件,增速分別為31.61%、36.78%、38.76%,市場占有率分別為13.14%、14.35%、15.17%。
3、數智化換擋
如果說圓通全網自上而下的擴充產能是為了積蓄勢能,那么要想高速行駛,必須要有能夠與其匹配的“檔位”。
作為通達系中最早自建IT系統,并斥巨資打造數字化體系的快遞,圓通在數智化方面的基礎積累可以說是最完善,也最豐富的。自潘水苗上任以來,圓通自上而下的數智化轉型,可以說一環扣一環。
結合公開信息,老鬼發現,圓通數智化轉型的一個重要落腳點就是業務場景的應用,且是無數個串聯的場景。
如:自2009年起,圓通就持續投入大量資金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快遞服務運營系統——“金剛系統”,現已具備對其獨立開發及升級的能力。以此系統為底層數據系統,圓通還開發了全鏈路管控系統,并形成了包括“管理駕駛艙”、“網點管家”、“客戶管家”、“行者系統”、“自動化分揀系統”等核心系統和平臺,實現了對快件流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監控、跟蹤及資源調度,管控邊界進一步延伸,業務運營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
千萬不要小看這個動作。圓通要想“吃下”巨大的市場需求,只有將數智化轉型為企業經營、管理,才能發揮更大的價值。
4、服務提升加速
服務質量的重要性,無需老鬼多言。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且從近期行業監管部門的動作來看,一股腦的追求規模已經不合時宜,現在開始比拼的是品控、服務質量和管理、運營效率。
在服務質量提升方面,圓通所取得的成效可以從如下幾個動作中反映出來:
去年,圓通服務質量加速從事后管控向實時管控、被動管控向主動管控轉變,質量管控更加科學、精準,快件全程時長持續縮短,客戶體驗不斷改善,2020年,公司整體投訴率較去年同期下降19%,服務質量穩步提升,就是保服務、提質量的最直接體現。
同時,服務質量一定要依靠科技手段,全面向信息化轉型。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云呼叫系統應用,圓通速遞做到了全網呼叫中心業務的統一維護和統一監控。截至2020年末,公司已在全網安裝、運行云呼叫中心近600家,持續推進共享客服團隊建設,提高客戶服務熱線響應率,目前,公司共在26個省區市建立了129家共享客服中心,支撐更完善的落實和達成。同時,圓通現大力推進統一客服和智能客服建設,著力提升客戶服務能力。
在全面保障寄遞安全方面,公司綜合運用數字化工具,對快件全生命流程進行精準管控,2020年,公司快件遺失率同比下降超45%。
結語
時勢造英雄,英雄逐時勢。
此前,老鬼有個觀點:快遞江湖過去的“黃金十年”是時勢造英雄,催生了現在這幾大上市巨頭;接下來的“黃金十年”則是英雄逐時勢,考驗的是企業決策層的管理智慧。
英雄如何逐時勢?兩大策略——
一是“產能驅動的成本競爭論”,這是近些年各大快遞巨頭的主要打法。
二是“規模效應下的資源協同”,這將是未來幾年的主要打法。
在老鬼看來,相較于其他玩家,圓通兩個最明顯的優勢是,手握“航空+國際”兩大稀缺資源,這為圓通未來的戰略布局和價值提升帶來更多想象空間。比如去年疫情期間,圓通國際凈利暴增,再比如杭州亞運會官方物流服務贊助商花落圓通。
由此看來,通過前期一系列的戰略布局和卡位,圓通“規模效應下的資源協同”效應開始顯現,拋去意氣之爭的主觀因素,老鬼認為,圓通爭奪“市占率第一”的意義已經不大,關鍵是如何借助資源協同的力量完善和充實自身的業務布局。
近水樓臺先得月,正處在提速換擋期的圓通,不可低估。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