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國機械500強》發展狀況
中國機械工業企業管理協會理事長 孫伯淮
(2006年7月21日)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下午好!
今天,我們第四次相聚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2006年《中國機械500強》發布會。首先,我代表主辦單位,向進入2006年《中國機械500強》的企業和躋身2006年《世界機械500強》的53家中國企業表示熱烈祝賀!
現在,我就2006年《中國機械500強》發布的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
一、關于《中國機械500強》發布活動
隨著經濟全球化與貿易自由化和中國機械工業融入國際分工體系步伐的日益加快,機械行業的產業規模與企業規模日趨擴大,企業核心競爭力日漸增強,機械工業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和國家裝備制造業的基礎,為我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綜合國力的提高、參與國際分工與國際競爭做出了貢獻。
《中國機械500強》發布活動,目的是通過遴選過程中的調查研究和系統性分析,全面、系統、準確、科學地反映我國機械工業的經濟總量與資產質量、產業結構、區域布局、產品結構、產業集中度及企業競爭力的發展和變化,為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為行業發展規劃提供依據,使社會及相關企業對機械行業和企業發展情況能夠有充分的了解,對企業制定發展戰略、參與競爭、投資建設、調整產品結構、推進產業升級、促進技術進步、提高全行業整體經濟效益及參與國際競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中國機械500強》分析、研究和排序所采用的CVA模型,是運用現代產業組織理論、結合我國企業現狀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之后確定的。該模型在企業研究領域內具有較大影響,它不僅考察企業的規模優勢,同時對企業的財務效率和管理效率進行了綜合性的測度,使我們能夠從更全面的角度分析和研判企業的競爭力強弱。
《中國機械500強》分析的數據,主要依據企業自主申報,同時也參照了權威統計機構的數據,最大程度地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研究的可靠性。企業自主申報的所有數據均經企業法人代表和財務負責人簽字蓋章認可,并且經過主辦單位的核實;主辦單位無法確認真實性的,采用來自其他權威部門的統計資料;企業未申報數據并且明確表示不參加排序的,按照國際通行原則,不列為此次排序對象。
二、2006年《中國機械500強》基本特點
1、《中國機械500強》企業總體特點:
《中國機械500強》企業,是機械工業的脊梁和骨干。當前我國機械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共36800家左右,500強企業在數量上占1.36%,銷售收入為20641億元,占全行業的76.39%,利潤為1608億元,占全行業的75.11%,其他各項指標的增長率都高于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增長率差距最大,高出全國規模以上企業近5個百分點,顯示500強企業在行業的市場份額、資產質量、技術創新、產業集中度、國際競爭力等諸多方面都居于舉足輕重的地位,具有較強的控制力和較高的帶動力,可以說,機械500強企業始終代表著我國機械工業企業的最高水準,是中國機械工業的支柱。
本屆《中國機械500強》企業比前幾屆凸現了質的變化。在銷售收入方面,2003年,機械500強企業的銷售收入總額為10074億元,2004年為13674億元,同比增長35.74%,2005年為16642億元,同比增長21.7%,2006年為20641億元,同比增長29.06%;在利潤方面,2003年,機械500強企業的利潤總額為814億元,2004年為1213億元,同比增長49%,2005年為1308億元,同比增長7.8%,2006年為1608 億元,同比增長18.76% 。
本屆機械500強企業整體經濟效益明顯提高,相應入圍機械500強的門檻也在提高。在本屆機械500強中,銷售收入在100億以上的企業有43家,比上年度年增加了1家,而且這部分企業的銷售收入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利潤在10億以上的企業有26家,比去年增加了2家。2005年機械500強的入圍門檻銷售收入為40013萬元,而今年為45228萬元,提高了13.33%。與2003年我們首次發布的門檻相比,增長了350%。
本屆500強中,前100強企業和其余400強企業之間差距明顯。機械100強在銷售收入上占整個500強的71.58%,而利潤率更高,達74.88%,比去年提高了一個百分點。其余400家企業的銷售收入和利潤率分別為28.42%、25.12%,是100強的1/3左右。這說明在《中國機械500強》企業中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中國機械500強》企業的整體實力與《世界機械500強》企業差距在逐步縮小。本屆《中國機械500強》有53家企業躋身于《世界機械500強》企業的行列,比2004年的43家增長了10家,增長了23%,其中有3家入圍世界機械100強。
2、《中國機械500強》企業行業結構主要特點:
通用設備制造業所占企業較高,共有163家,占500強企業的32.60%,相比較2004年的143家和2005年的136家有了較大幅度的增加,可見該行業有了較快的發展。金屬切削機床企業有35家,占7%,比去年增加了16家,成為增長快速的行業之一。鍋爐及原動機制造業44家,比去年增加了7家,發展迅速。
專用設備制造業77家,占15.4%。其中礦山、冶金、工程機械制造業的企業有42家,占8.40%,說明上述行業發展快、變化大、成績喜人,為冶金、煤炭、建材、建筑等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先進的技術裝備,有的達到當代國際水平。
農業機械企業有8家入選,與上一年持平,但是在榜單中的位置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說明農業機械制造企業呈穩步發展的勢頭,為實現支援“三農”、“工業反哺農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戰略部署做出了新的貢獻。
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是機械工業的重要構成,在本屆500強企業中,有137家,占27.4%,其中汽車制造業有105家,占21.00%。通過多年的發展,中國汽車產業的自主品牌得到了市場一定程度的認可,也取得了很好的經營業績,汽車行業在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下,繼續穩步發展,仍是重要的支柱產業,對國民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3、《中國機械500強》企業區域分布的主要特點:
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決定了我國機械行業發展狀況的不平衡,同樣也決定了機械企業500強在地域分布上也呈現很大的不平衡, 企業實力是地區經濟勢力的基礎,2006年中國機械企業500強在地域分布基本上與地區經濟發展的情況相一致,經濟發達的地區集中了較多的機械500強企業。
除了青海、西藏和貴州外,全國有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機械企業入圍,其中東部地區占據了半壁江山,起到了率先發展的表率作用。企業數最多的4個省市江蘇、浙江、上海和山東都屬于華東地區,占500強比例為44.6%,共有223家企業入選,與2005年持平。
西部地區共有68家企業入圍本屆機械500強,占13.6%,比去年減少了4家,比04年減少了7家。這68家企業中,西南區45家,西北區23家。和去年一樣,西部地區進入500強企業中一半以上來自重慶、陜西和四川,這三個省市的企業數分別為25家、13家和11家。
東北三省共有51家企業入選500強,其中,遼寧省入選企業數為29家,比2005年和2004年增加7家;黑龍江省入選企業數為15家,比2005年增加2家,比2004年增加3家;而吉林省入選企業數為7家,比2005年增加3家,比2004年增加4家。三省的數據變化說明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政策起到了一定作用。
三、關于《中國機械500強》企業的幾點建議
機械500強企業,是中國機械工業的骨干力量,是行業的排頭兵。在我國市場進一步開放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情況下,500強企業要面對跨國公司競爭走向國際市場,更多的躋身世界機械500強行列。下面提兩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1、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塑造強勢民族品牌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源泉,品牌是企業的生命力所在。作為機械500強企業,在參與國際競爭和國際化經營的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地自主創新,塑造出更強勢的民族品牌,使企業做強、做大、做久。
為提高我國機械工業的國際競爭力,機械500強企業更要明晰創新重點,提高產品的技術附加值,把引進技術和消化吸收結合進行集成創新,在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上有所突破。
要加快實現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和通過自主創新和國際化經營戰略,實現由現有的“加工中心”身份向“自主品牌創造中心”轉變。
加快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充分發揮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作用。
建立和完善責、權、利相結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激發員工的創新精神和使命感,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加快自主創新,塑造強勢民族品牌。
品牌是企業綜合實力的集中表現;品牌建設是企業不斷走向卓越的不歸路,永無止境。昨天,我在這里參加了陜汽重卡品牌宣言的發布活動,我想借此機會,把他們對品牌的一段詮釋送給大家:品牌是消費者最期待和信任并能確保質量的產品;品牌是識別于其他產品或服務的特征;品牌是中國產品走向世界的通行證;品牌是企業承擔更多歷史責任的勇氣。我認為:我們的機械500強企業,應該有能力、有勇氣打出中國創造的品牌、承擔中國創造的責任。
2、瞄準國際化大市場,積極推行國際化戰略
國際化戰略是我國機械工業企業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的必然選擇,也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需要。中國要從機械設備進口大國發展成為機械產品出口大國,要從機械產品生產大國發展成為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機械工業強國,必須提高機械工業自身的國際化水平。
首先,建立適度競爭結構,促進行業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加快企業重組步伐,最終在行業內,形成幾個可以與世界跨國巨頭抗衡的跨國經營集團。同時積極開展企業跨國并購,實現國際資源整合。在機械行業內整合與并購上,一要牢牢立足國內市場,二要重視客戶關系管理整合,三要走切合實際的多元化經營之路;四要積極開展與跨國公司合作。
加速縮短與發達工業國家企業間的差距,加快行業技術國際化進程。目前機械行業的發展速度,大體還處于低層次結構的高增長,機械制造業還處在世界產業鏈的中低端水平上。借鑒國外先進的工藝,進行最優方法的研究,促進機械行業快速發展,培育國內機械行業走向成熟,已成為機械500強企業的首要任務。
要實施國際化戰略,首先是人才的國際化。作為以國際市場為目標的機械500強企業,需要擁有和加快培養一批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復合型管理人才;能按市場經濟規律組織產品生產,把握企業方向的經營人才和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級技術人才以及既懂技術又懂營銷,了解市場行情,又能改進、設計開發產品的研究、設計人才還包括制造高級技能人才。
要實現國際化經營,還需要關注下游產業國際化,盯緊目標市場國家。一是關注目前機械行業下游產業的國際化進程。他們的國際化就是機械行業國際化基礎之一。主動配合支持他們的國際化進程,在共同走出去的進程中實現共贏;二是集中財力和人力放在主要目標市場上。集中精力研究目標市場國家的經濟、政治、法律、人文狀況和自然等環境條件,有針對性地產品、技術、人才和服務的準備工作;三是堅持盯緊目標市場,持之以恒,直至取得成效。
本次發布活動,得到了行業主管機構、企業、統計和研究機構的大力支持。我們將不斷總結經驗,改進和完善中國機械工業500強的研究工作,關注中國機械企業的發展,每年進行《中國機械500強》發展狀況分析和發展趨勢研究,并舉辦這樣的發布活動,希望大家積極參與。
作者:孫伯淮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