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正接近尾聲,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一年終于作結。
行業旱澇不均,而哪怕最不熟悉科技產業的人都意識到了:汽車產業,正在經歷史無前例的大變局。
新四化(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浪潮下,汽車成為繼手機之后最有想象力的硬件產品。
一個大趨勢是“軟件定義汽車”。其含義是,汽車正在變得“軟件容器化”——硬件慢慢變成軟件的容器,裝填在硬件里的數據、算法越來越值錢,而這正在改變汽車產業的價值構成。
數十年前,一輛車約90%的價值來自硬件和基本電氣部件,僅10%的價值存在于軟件和控制模塊中;而在不遠的未來,軟件和數字技術預計將占汽車價值的一半左右。
例如今年股價搶眼的特斯拉,看銷量,特斯拉遠不及三大汽車廠,但其市盈率是三大汽車廠平均水平的61倍;國內新造車勢力也齊發力,比亞迪在橫盤5年后迎來股價爆發,蔚來汽車、理想汽車、小鵬汽車的市值均在短時間內超過國際一線汽車廠——整個產業鏈的價值體系正在重塑。
單看自動駕駛一項指標,也發生了鮮明變化。特斯拉量產的一騎紅塵,讓自動駕駛過去幾年紛紛擾擾的路徑之爭不再是行業核心議題,核心議題變成:一切車廠追趕特斯拉。主流車廠無一例外正在“特斯拉化”:紛紛發布具有L3自動駕駛功能的車型,并將于2022-2023年實現大規模量產。
這背后,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改變:汽車電子架構向域控制快速演進;隨著對算力需求的提升,以AI芯片+域控制器為代表的新一代計算平臺將成為自動駕駛核心單元。
邏輯很簡單:
信息時代開啟至今,行業周期規律一直是“硬件突破——軟件拾取紅利”。軟硬結合之中,一條不變的上揚曲線是計算能力;自動駕駛每提高一級,對算力的要求都大幅提升;而誰為算力負責?芯片。
不同于過去買到汽車就是貶值的開始,“軟件定義汽車”,意味著買車只是體驗的開始,汽車會像手機一樣不斷在軟件升級中進化——而這需要預埋的芯片有很大的冗余能力。
于是,一個賽道成為重中之重:自動駕駛芯片。
在這個賽道里,有一家相對低調的玩家正在踩下加速鍵:成立于2016年的黑芝麻智能。
黑芝麻智能創始人、CEO單記章68年生,清華大學微電子系學士、碩士,硅谷芯片行業從業20多年,曾為世界知名圖像芯片公司OmniVision(OV)創始團隊成員,主導核心研發,帶領團隊打入蘋果手機;也曾主導開發世界領先的汽車級HDR,應用于歐洲超90%的高端汽車。
黑芝麻智能聯合創始人、COO劉衛紅,清華大學工學碩士,多倫多大學MBA,在汽車制造,零部件研發制造行業從業20多年;曾任博世底盤制動事業部亞太區總裁,負責公司戰略、運營、業務拓展及重組并購。
一個懂芯片,一個懂汽車,公司戰略從第一天起就定為二者的交集。
在單記章看來,汽車行業一個周期有5年,2022-2023年即將量產的這一批車已完成了“定義”——做什么樣的車,用什么供應商,買誰家的芯片。
這意味著,對于想打進這一波量產車的初創科技公司而言:第一場考試的答卷已經交上去了,時間窗口正在關閉。
誰進入了這批量產車?
“已經有客戶定點和量產了。”這是單記章對黑芝麻智能戰績最簡單的概括。
1.談市場:“國內只有我們可以對標英偉達”
甲小姐:黑芝麻智能站在當下三個很火的關鍵詞的交點: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半導體。你的定位是究竟什么,一家AI公司?一家芯片公司?一家汽車供應商?
單記章:我們是一家以芯片為核心的公司,但是我們的落地場景是汽車。
甲小姐:如果你定位芯片公司,它的擴張模式是“橫著長”,把芯片賣到更多場景;如果你定位汽車行業供應商,它的擴展模式是“縱著長”,在汽車行業做大做深。哪個是你的戰略?
單記章:一個細分行業只有頭部能生存,我們第一步的目標就是在汽車行業做到最強。等將來上市了,有錢了,可能會擴展其他領域,但說實話,人工智能現在能落地的場景目前看還有限。
甲小姐:芯片和汽車產業的交集處,正在發生什么?
單記章:現在“軟件定義汽車”是大趨勢,是說我的硬件都幫你預埋好了,你買了車之后,功能可以通過軟件持續升級——這就要求強大的計算平臺。比如特斯拉預裝大算力芯片,通過OTA技術進行后續軟件升級。
甲小姐:從資本市場看,汽車產業是今年最驚心動魄的賽道。
單記章:比以前熱太多了。去年我跟一家傳統車企老大聊,他說“我們還沒下場,造車新勢力說不定哪天就死掉了”;今年他們非常著急,他們看到特斯拉的股價,看到蔚來的股價,其實心里很著急。他們發現現在的年輕人選車竟然不看品牌。
甲小姐:這種心態變化,影響到傳統主機廠的行為嗎?
單記章:現在他們新技術的選型會比較激進。
甲小姐:汽車曾經是一個無比成熟的行業,過去 100 年里,汽車工業幾乎沒有創業公司出現,直到 2003 年成立的特斯拉打破僵局,這之前新公司幾乎沒有任何機會。現在一家創業公司要想破局,最重要的是什么?
單記章:時間點。芯片的周期很長,車的周期更長,你要對這個周期很理解,理解市場的時間窗口正好需要什么。我們2016年成立,花了三年時間專門開發核心IP,后面推出了兩款芯片——19年8月底推出的華山一號A500已經開始量產;20年6月推出的華山二號A1000已經定點。現在對于主機廠來講,在駕駛域選擇芯片,目前國內只有我們有可以跟英偉達對標的產品。
甲小姐:你卡住的這個“時間點”是什么?
單記章:是主機廠在選擇下一代車型的技術路線該怎么定義的時間點。量產時間在2022年、2023年的那批車現在已經定義得差不多了——你過了這個時間點就要等下一個周期,下一個周期可能是五年以后。
甲小姐:“五年一個周期”是怎么得出的?
單記章:我們的芯片和方案設計要三到四年,出來后我們自己去認證要一年左右,之后交給車廠,車廠要經過至少一年半到兩年的認證,然后才上市;如果不算前期設計,就算我們芯片出來后也要三年時間上市,而車真正起量可能是一兩年之后。這樣算起來,差不多五年一個周期。
甲小姐:也就是說,那批2022-2023年量產的車,供應商都已經定了,這一波時間窗口正在關閉?
單記章:是的,明年6月份之前還沒有東西的,基本上很難了。
甲小姐:這一波選型是從何時開始的?
單記章:我們最早跟德國的交流是2019年,中國車廠差不多是今年。去年大家選擇的還是Mobileye,今年全都變了。
甲小姐:你們的芯片已經確定會進入哪些量產車?
單記章:一汽紅旗系列。上汽、蔚來、比亞迪等車廠我們也都在推進。
甲小姐:一旦主機廠選擇了你,其他人就很難有機會了?
單記章:是,這是資質問題。你要證明你有能力做進去,做進去后客戶是不愿意換的,因為資金、資源投入成本很高。
甲小姐:從傳統汽車到造車新勢力,汽車零部件的數量在大幅降低,汽車的迭代周期會不會越來越短?
單記章:所謂“軟件定義汽車”,就是軟件升級,硬件基本上不會變,硬件投入太大了。
2.談戰略:“我期待英偉達會像在手機里輸給高通一樣,在車里輸給我們”
甲小姐:一些科技公司在場景選擇方面花了不少時間試錯,黑芝麻智能似乎沒走彎路。
單記章:很多科技公司人也比我們多,錢也比我們多,時間也比我們長,但產品就是比我們慢。
甲小姐:是因為戰略方向的搖擺?
單記章:是,他們不知道該做哪個東西。
甲小姐:為什么他們不知道,為什么你們知道?
單記章:因為他們沒做過。每個行業有每個行業的特點,你需要很長時間去建立理解。
甲小姐:很多AI獨角獸選擇的第一個落地場景是安防,他們的融資額也比你大得多。為什么你選擇了汽車市場而不是安防市場?
單記章:安防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但是面臨巨頭的挑戰也更大。有海康、大華這樣的傳統巨頭,阿里和華為也在大力投入,所以安防的市場競爭會非常大。
另一方面,安防不是技術驅動的,是成本驅動的,而且這個市場已經有了壟斷級的玩家,海思一家占了70%,創業公司想做大很難,你要是想去賺點小錢那沒問題。
甲小姐:這似乎和你之前做手機行業相關——一般的場景你看不上。
單記章:我之前做手機芯片,現在做汽車芯片,我認為車是下一代的的智能終端,而且是比手機更大的市場。手機的量雖然是車的十倍,但車的價格是手機的不止十倍,毛利也比手機高很多。我們公司的定位就是在汽車行業的“二級供應商”。
甲小姐:你就是想成為一個汽車行業的英偉達?
單記章:是也不是,我們目標成為像英偉達這樣的行業引領者,同時我們還是回到產品本身,基于芯片提供更貼近客戶需求的方案和更完善的服務。
甲小姐:你的同事告訴我,不同類型主機廠面對供應商的態度不同。新造車廠比拼的還是消費側的創新和影響力,在供應端的選擇反而保守。
單記章:我是這么理解的。初創公司其實風險很高,不敢冒險,所以即使他選擇我們的芯片,也是B點用我們的;但傳統車廠某個車型A點會用我們的。
甲小姐:你們能接受英偉達是A點,你們是B點嗎?
單記章:我們顯然接受。如果最終證明了我們的能力,中國車廠一定會給我們更多份額。
甲小姐:中國車廠在技術選型的時候,會偏好國內供應商嗎?
單記章:顯然有。比如我們了解有些車廠,他們有兩個list,一個是外國的components,一個是中國的components,他們都希望有更多的中國供應商和產品可供選擇。
甲小姐:你的最終目標市場就是中國嗎?
單記章:現在聽起來可能是大話,但在自動駕駛芯片這個領域,中國芯片廠商其實是在全球市場上與國際巨頭競爭的,我們是真的有機會做出領先全球的芯片產品。目前我們主要面向中國市場,但隨著我們產品的成熟,我們會選擇合適的時機和方式進入全球市場,比如我們跟博世這樣全球頂級Tier1的合作,未來一定不只是中國市場。
甲小姐:假設向一個陌生的朋友介紹黑芝麻智能,只給一個值得關注的理由,你會怎么說?
單記章:已經有客戶量產和定點了。
甲小姐:假如一家主機廠決定采用你們作為B點,它會釋放多少訂單給你們?
單記章:車廠很保守,雖然他們經過了這么長時間的認證,也不會像手機一樣第一天就出一堆量,一旦出問題,召回風險特別大——車的量是慢慢起來的,他要看到運行一段時間,比如3個月、6個月沒問題,量就會起來很快。
甲小姐:如果A點沒有問題,你們作為B點怎么辦?
單記章:現在有一個特殊時間點,中美關系的問題,英偉達顯然比我們成熟,所以像蔚來、理想汽車他們選擇成熟的方案很自然,但他們一定希望有更多的中國供應商和產品可供選擇。從這個角度講,我們做B點一般是沒有問題的;假如是傳統車廠,我們會全力以赴爭取A點。現在能選的就兩家,要么是我們A點,要么是英偉達A點。
甲小姐:如果沒有中美關系這個大背景呢?
單記章:那我們就全力以赴爭A點。
甲小姐:聽起來現在你的策略是,卡住B點的位置,坐等大勢站在你們這一邊,使得他們紛紛棄A選B。為什么不是現在就和英偉達死磕A點?
單記章:非常難。汽車和手機不一樣,手機做不到perfect也無所謂,車不行。
甲小姐:除了你是一家中國公司,有國產替代的優勢,你還用什么和英偉達競爭?
單記章:英偉達的強大是做非常uniform(一致的)的平臺性的東西,但是汽車行業未來需要專用的芯片平臺以及靈活的客戶方案和緊密的客戶支持,這都不是英偉達所擅長的部分——早期做圖像處理它輸給我們OV,做手機輸給高通,我期待英偉達會像在手機里輸給高通一樣,在車里輸給我們。
我們現在跟英偉達差半代——我們比他的上一代先進,比他最新的一代落后半代,但我們下一代出來的時候,我們的芯片性能會超過他們。
甲小姐:國內的寒武紀、壁仞等很多公司,國外的谷歌TPU這些都號稱對標英偉達,他們如果未來進入汽車領域,會成為你的挑戰嗎?
單記章:賽道不同。他們是做通用GPU方案的,不是做在車上面的。第一,從技術來講,我們在車上是做inference,他們大部分是在云端的應用,這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領域,他們要做到我們這個領域,首先要把功耗降下來;第二,我們實際上是做了一個SoC,里邊各種各樣的計算能力會非常多;第三,汽車芯片的難點對他們來說也是很大的挑戰。
三年前北極光的楊磊問我:“這件事靠砸錢是不是能把東西砸出來?”后來他說,到了今天我看是砸不出來的。我相信好多人想做,第一不敢去砸,第二確實沒有下決心去砸。不能說他們做不出來,有可能做出來,但是要花好多時間。
3.談產業:“整個產業從線性結構變成網狀結構”
甲小姐:剛才說到汽車產業五年一周期,這個節奏和手機產業鏈很不一樣,手機每年都要發新貨。為什么手機迭代這么快,車的周期這么長?
單記章:因為汽車安全要求更高。汽車產業里做事的人還是習慣“我慢慢地做”,手機有個功能就要快上。我跟雷軍聊,他說“這個東西的賣點你給我一句話說出來”,汽車里不太會是這樣,他會去分析很多東西,能做得穩定了,他才會買。
甲小姐:大家都在期待像手機一樣的下一個拳頭級賽道,所以很多人會拿智能汽車產業鏈和智能手機產業鏈作比較。除了迭代周期,你認為這兩個產業鏈類似嗎?
單記章:我認為非常接近,當然車更復雜,要求更高。汽車產業鏈慢慢變成了一個和手機類似的結構。以前汽車的供應鏈是線性的,從二級供應商到一級供應商到車廠,現在這個局面在變化:我們直接跟車廠交流,跟車廠交流完了,再讓一級供應商去生產。這個產業鏈的生態也在引入更多玩家,比如滴滴這種運營方,還有Pony.ai、Waymo這種方案解決商。整個產業從線性結構變成網狀結構。
汽車供應鏈正在變得像手機。我以前在OV就做攝像頭,但都是和手機廠直接交流。汽車電子系統正由分散式架構向中央控制系統演進,以前的Components就是各種各樣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電子控制單元),會有一堆廠家提供這些東西,但現在Components慢慢變成了幾個大的域控制器的芯片,一個是駕駛域,這是我們在做的;一個是座艙域;還有一個是車身域。
甲小姐:這兩年,不少車廠發現高級自動駕駛短期落地不ready,從駕駛域轉向相對好落地的座艙域去了。你為什么還是堅持駕駛域?
單記章:第一,自動駕駛是一個革命性領域,對創業公司來講更有機會切入市場;第二,正是因為它特別難,門檻高,而我們有多年技術積累,才有機會;第三,高價值——駕駛域一個芯片比手機最高檔的控制器芯片都要貴很多。
甲小姐:將來你們會從駕駛域拓展到座艙域嗎?
單記章:駕駛芯片比座艙芯片復雜很多。特斯拉的顯示屏關了黑了,車還是在那兒跑著——駕駛的安全級別要求比座艙要高太多了。從我們的角度講,進入座艙域對芯片成本的增加是不多的,就看我們什么時候進入。我們先把最難的搞定。
甲小姐:對比做手機芯片,汽車芯片難在哪?
單記章:第一,工作環境要求不同。手機一般到零下10℃就不工作了,但汽車芯片工作環境是零下40℃到105℃;第二,信號種類特別多,是融合的數據,有攝像頭 、激光雷達、超聲波雷達,甚至還有車路協同,路上過來的信號;第三,數據通量特別大,車上的攝像頭可能有十幾個,各種雷達也有十幾二十個;第四,計算種類不一樣,計算能力也需要更強,以前早期是CPU,后面增強了用GPU,現在是綜合的計算,涉及CPU、GPU、DSP、NPU的計算等等,以前CPU的計算能力標準單位是k,但神經網絡的計算能力的單位是t;第五,車不能出錯——手機可以重啟,車是不能隨便重啟的,你要保證出錯了能實時恢復;第六,信息安全,你不能被黑客入侵。
甲小姐:車企自己可以做汽車芯片嗎?
單記章:特斯拉原來自己做了一個,現在傳出來它要博通幫它做,為什么?你要建立一個很大的團隊做芯片,但只用在自己的車上,這個不劃算;另外,做車的人不一定對芯片擅長,能提需求和能做出來差得很遠。
甲小姐:在手機生態中,霸主級公司類型在不斷變遷。最開始是硬件,然后可以上網了,移動夢網很賺錢,后來出現APP,應用商城,再后來是微信這樣的super APP自成生態——整個生態里,權力的掌控者在不斷更替。現在汽車產業的霸主是主機廠,未來會發生變化嗎?
單記章:短期不會變,但是要保持長期產業地位,需要具備更多能力,比如運營能力,所以傳統車廠的危機感很強。
甲小姐:無論將來的霸主是誰,對你的業務來講無所謂?
單記章:是的,我們無所謂。
甲小姐:從產業鏈的成熟度和完整度看,此刻的智能汽車產業鏈類似手機產業鏈的哪一年?2000年?2007年?還是2010年?
單記章:可能相當于2008年英偉達剛出來手機芯片的時候,或者2009年華為剛做手機芯片的時候。
甲小姐:那已經不早了。
單記章:所以后面想進來可能沒機會了。
甲小姐:是否此刻的智能汽車產業鏈已經不歡迎創業公司了?
單記章:手機在那個時間點后還是有不少創新公司的,但“平臺型”公司的機會已經非常難了。
甲小姐:整個智能汽車產業鏈上最終會有幾個“平臺級”機會?
單記章:一個是硬件平臺,做車的;一個是運營平臺,類似滴滴;還有一個東西還沒有產生,類似于APP Store的應用平臺;我們是底層的計算平臺。
甲小姐:假設你現在是投資人,放眼整個自動駕駛的全產業鏈,你會投誰?
單記章:我覺得還有另外一個投資機會——操作系統,現在沒有。PC時代是英特爾和微軟,手機時代是ARM和安卓,汽車現在沒有操作系統。很多人都在想這件事,現在還沒有形成生態。
4.談路徑:“量產自動駕駛的技術路徑爭論結束了”
甲小姐:今天你已經可以看到各個主機廠未來幾年內的選型,大家選擇了什么級別的自動駕駛?
單記章:所有都是L2+。官方說L2+,實際是按照L3的技術要求去做。
甲小姐:自動駕駛這幾年市場熱度起起落落,一直爭議不斷,有形成標志性的共識嗎?
單記章:特斯拉量產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使得量產自動駕駛的技術路徑爭論結束了。原來人們還在討論是Waymo路線還是特斯拉路線。
甲小姐:特斯拉賣到什么程度后這種爭論沒有了?
單記章:特斯拉自動駕駛3.0推出后,這可能是最重要的節點。
甲小姐:最終市場是用腳投票的?
單記章:對,大家看到了一個真正做成功的案例在那兒。Waymo說1萬輛車,現在還差得遠。所以大家已經接受特斯拉模式了。
甲小姐:傳感器的選型上,特斯拉是不用激光雷達的,主機廠呢?
單記章:在2022-2023年上市的L2+/L3級別的車上,激光雷達還不是標配。未來等到L4級別的車量產,大家會使用激光雷達。激光雷達的挑戰主要在于如何實現大規模的量產以及降低成本。
甲小姐:這一波量產車的技術路線定義,國營汽車廠、民營汽車廠及新造車廠商,大家是趨同的還是不同的?
單記章:下一代量產車幾乎全選擇了特斯拉路線,沒人選擇Waymo路線。大家現在的目標就是——先做到一個跟特斯拉一樣的東西。
各種電氣架構、傳感器選型,基本上都走特斯拉路線;商業模式上面也在追隨特斯拉,比如訂閱模式,硬件預埋,軟件定義汽車——硬件可能以很低的價格甚至成本價賣給你,后面收月費,我相信這種商業模式可能會流行起來。
甲小姐:這對你來講是好事?
單記章:對,這意味著計算平臺的能力要足夠強。
甲小姐:主機廠做出這樣的一致選擇,除了看到了特斯拉,還有什么別的原因?
單記章:大家不太敢認為技術上能夠完全自動駕駛;另外就是人的心理,你坐上去是不是真的敢放手;還有一個就是責任主體問題。
甲小姐:你怎么看那些直接奔著L4級別的Robotaxi去的公司?
單記章:說老實話,我認為他們的商業路徑還在驗證中。未來開放道路的自動駕駛商業模式如何演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甲小姐:近來自動駕駛在國內一個很熱的概念是“車路協同”,這和美國的單車智能走出了兩條不同的發展之路。
單記章:中國的車路協同是必然方向,從國家層面到這個商業層面,路徑都已往這個方向走;美國在路方面走得很慢,跟政府能力相關。
甲小姐:現在車路協同發展到了什么程度?
單記章:現在基本上是各個地方的樣板工程。車路協同現在的最大問題是大家沒有規范和標準;沒有確定的運營主體;以及不知道怎么盈利——車路協同的商業模式到底是什么?大家能做的只是試點項目。
甲小姐:目前試點項目的商業模式是什么?
單記章:目前還沒有清晰的商業模式,主要是政府支持產業鏈企業去驗證技術的可行性。
甲小姐:車路協同你們有嘗試嗎?
單記章:我們和客戶合作了一個城市的項目,在無錫。另外,我們最近和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成立了車路協同聯合實驗室。
甲小姐:你們現在收入多少?
單記章:今年大概億級。
甲小姐:車面世之前,車廠會給你付費嗎?
單記章:會的,我們跟車廠合作,會有專門的團隊幫助他們一起聯合開發產品,車廠也會付開發費給我們。
甲小姐:億級體量來自開發費嗎?
單記章:其實開發費占小頭。我們的商業模式有前裝和后裝。前裝方面,我們芯片是今年6月份才宣布的,所以今年不會有太多開發費;收入主要來自后裝,后裝我們已經量產,現在每天都在出貨。
甲小姐:哪里可以看到你們的后裝產品?
單記章:商用車。
甲小姐:誰在為你的后裝產品買單?
單記章:一類是保險公司,他們希望能分析定險,一方面減少事故率,另一方面分析為什么出事故;另一類是做卡車改裝的公司——法規要求“兩客一危”車輛(注:指從事旅游的包車、三類以上班線客車和運輸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專用車輛)必須安裝智能視頻監控系統。
甲小姐:這些后裝服務和你的主賽道關系似乎并不大,你為什么要做后裝?
單記章:后裝市場和我們的賽道關系很密切,做后裝對我們有非常大的好處。第一,汽車通過后裝駕駛輔助系統來避免危險的需求其實很大;第二,我可以通過后裝來認證我的東西,后裝前裝只不過最后的安全認證不一樣,其他都一樣,包括算法都一樣;第三,產生收入,后裝存量市場很大,商用車有一億輛,外國市場可能更大,我們現在賣兩檔產品,一檔100美元,另一檔4000塊人民幣,一個訂單可能有5萬輛;第四,更重要的是可以收集數據——做前裝是很慢的,但定點了開始量產了會爆發非常快;后裝可能明年就幾十萬輛了,這個數據就不得了了。
甲小姐:后裝對算力的要求和前裝一樣高嗎?
單記章:一樣的,后裝也是很多功能集成在一起,8個攝像頭,需要的計算能力也很強。
甲小姐:你做前裝,也做后裝,有沒有想過自己造車?
單記章:從來沒想過,這不是我的事情。
甲小姐:蔚來、理想、小鵬,創始人都不是造車出身的。
單記章:不是不敢做,是我的理解不同,特別是我經歷了手機的周期后,最后看到的是,你能成的東西都是你最強的。
5.談個人:“睜開眼睛第一件事是公司,閉上眼睛前最后一件事也是公司”
甲小姐:你的時間怎么分配?
單記章:早期幾乎全是在找人。前面100人大概都是我找的。所有人談了不止一遍,是一遍又一遍地談。
甲小姐:你的招人原則是什么?
單記章:最重要的一點,你在我這邊必須要開心。Top level的人對收入有訴求,但不是他的第一訴求——說白了,值得你挖的人,都有巨頭可以給更多錢。
甲小姐:你的“top level”指的是什么?
單記章:我們每個領域都有在行業里摸爬滾打至少十幾年的人帶著做。
甲小姐:你還是相信“老師傅”。
單記章:芯片的試錯代價太大了,不能像互聯網那樣快速迭代,它的周期太長了。芯片你錯一點點,幾億就沒了,你一定是不能出錯的。
甲小姐:過去4年,有你覺得很難的決策嗎?
單記章:初創公司“花錢”是最難的事。花錢涉及到你如何定義這個芯片。IP到底哪些是自己開發,哪些是買?花多少錢去買?買哪個類型?這里涉及技術也涉及市場,這個問題會一直碰到,直到現在。我們在定義下一代的芯片——下一代芯片是沒人做的,抄不了,就要去思考到底怎么做。
甲小姐:你的投資人認為你應該花更多的錢,你花得還不夠快。
單記章:前期的速度你快不了,現在東西出來了,該落地了,投入規模變大了,花錢也會更快。
甲小姐:技術、產品、團隊、戰略、商業、產業、財務、營銷這幾件事對你而言由易到難,怎么排序?
單記章:產業、商業、財務、技術、營銷、團隊、產品、戰略。戰略是最難的。
甲小姐:可是你們成立以來,戰略方向沒有任何搖擺。
單記章:沒有搖擺是因為前面思考很多了。你后面怎么去競爭,你怎么變成世界第一,這個還是很難的,你怎么去打敗英偉達?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甲小姐:你在工作之外有什么興趣愛好嗎?
單記章:做這個公司后我就沒有任何愛好了。
甲小姐:聽說你就住在公司旁邊。
單記章:對,這邊算是“荒郊野嶺”了,冬天還有蚊子。
甲小姐:你已經超過50歲了,但工作還是你的一切?
單記章:你決定做這件事就得all in。睜開眼睛第一件事是公司,閉上眼睛前最后一件事也是公司。
甲小姐:你是一個感性的人還是理性的人?
單記章:我不是感性的人。
甲小姐:你并沒有因為創業而焦慮?
單記章:焦慮一定會有的。每天燒錢,差不多工作日一天10萬美元就沒了。好多事情就發現,怎么這件事還沒做?怎么這件事今天該交付沒交付?
甲小姐:無論是AI還是新造車,現在都存在很大的科技泡沫,黑芝麻智能還在早期,你擔心這個泡沫破掉嗎?
單記章:我不是擔心。我們是真正在做這件事,做實事。泡沫破滅,那些不成熟的公司會死掉,之前的互聯網泡沫破滅以后,實際上成就了好多大公司。
甲小姐:你的投資人說你是“掃地僧”——擁有絕世武功,但外面人不知道,你也不喜歡宣傳。
單記章:我還是更喜歡腳踏實地做事。我跟華虹的CTO聊天,他說:“老單,大家都在做PPT造芯片,就你自己在造芯片。”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