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某菜鳥驛站內堆積得滿滿當當的快遞包裹。山西經濟日報記者 王 蕾 攝
“加長版”雙11之后,快遞大戰漸漸落下帷幕。根據國家郵政局的數據,今年雙11期間(11月11日至16日)快遞業務量出現旺季峰值,日均快遞業務量達4.9億件,約是日常業務量的2倍。
“買買買要快樂,收收收要綠色。”近年來,隨著快遞業呈現井噴式增長,其帶來的過度包裝、“大材小用”、循環利用率低等問題也逐漸凸顯。統計顯示,包裝已成為快遞行業中資源消耗和浪費最嚴重的一環,僅一年的快遞膠帶消耗量可繞地球赤道約910圈。對此,今年8月,市場監管總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對未來3年我國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工作進行全面部署。這枚新“標尺”能否有力推動快遞包裝的“綠色革命”?記者近日進行了相關采訪。
▌ “肥胖”的包裝
家住太原市藍水假日小區的80后李女士是一名網購愛好者。用她自己的話說,生活中只要能在網上買到的東西她都會在網上買。11月初,她從網上購買了一瓶沐浴露和一瓶身體乳,共計700毫升。
收到快遞后,李女士便開始拆包裹:外包裝是一個長方體紙箱,劃開封裝用的膠帶后,便看到兩瓶被層層“裹挾”的瓶子。每一瓶的最外邊,依然是牢牢粘住的膠帶,剪開后是一層防撞用的泡泡紙,再剪開,還有一層包裹用的保鮮膜。細數了下整個過程,李女士發現,自己這份包裹除了紙箱,膠帶使用長度超過2米,泡泡紙消耗接近1米,保鮮膜使用長度達1米左右,三種材料加起來,長度超過了4米。
“類似這樣的包裝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了。”經常網購的她對此相當有經驗,她告訴記者,如果郵寄物品是玻璃制品、生鮮商品或綠植等,包裝復雜程度會更甚。
業內人士對于快遞包裝同樣有話說。山西省大同人小波的網店主要經營文具,對他來說,將貨物打包發貨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一個鋼筆尖,要先包上泡沫棉放進一個塑料小盒,再把小盒用更厚的泡沫棉包好后用膠帶層層粘牢,最后放進紙箱再用膠帶封好,這樣才能保證其在運輸過程中盡可能不受到損傷。不然,顧客要是收到損壞的物品,我還得再發一次。”小波說,相較于發兩次,肯定是把包裹包牢固一些更劃算。
馬先生是太原并州路附近一家熊貓快收快遞點的負責人,每天,他店里的貨架上都堆滿了大大小小的快遞包裹。前段時間,馬先生在店門口設置了一只大體量的包裝回收袋,很多人取了快遞之后就順手把包裝拆掉扔在里面。“一天下來,紙箱、膠帶、泡泡紙等起碼裝滿3大袋以上。”馬先生表示。
誠如上述種種。“肥胖”的快遞包裝,正不斷帶來大量資源的損耗,而由于國內處理技術落后、沒有建立全面回收體系,在包裝循環利用率低的情況下,快遞垃圾泛濫、資源損耗日益嚴重、環境污染不斷加劇等問題越來越凸顯。
▌ 標尺“新”要求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早在2009年,我國就實施了《快遞封裝用品》系列國標。2018年,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再度發布新修訂的《快遞封裝用品》系列國家標準,首次明確提出“快遞包裝袋宜采用生物降解塑料”,并相應增加了生物分解性能要求。
只是,隨著快遞業轉型發展以及與交通運輸業、制造業等行業的深度融合,在快遞綠色包裝新材料、新技術、新產品、包裝一體化運作等方面,一批新標準仍亟待補齊。
為此,去年10月,市場監管總局會同發展改革委、郵政局等部門,專門成立了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聯合工作組,深入推進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工作。今年8月,市場監管總局等八部門又聯合印發《指導意見》,對未來3年我國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工作進行全面部署。
記者留意到,這份《指導意見》緊扣快遞包裝治理“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的要求,梳理出一批急需研究制定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列出了標準體系優化、重點標準研制、標準實施監督、標準國際化等重點任務,明確將推動建立覆蓋產品、評價、管理、安全各類別,以及研發、設計、生產、使用、回收處理等各環節的快遞綠色包裝標準體系。
同時,鼓勵相關部門在制定法律政策時引用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加強部門協作,把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實施情況納入快遞、電商等行業監管。
“標準好比一把尺子,通過標準可以確定快遞綠色包裝的材料材質、產品設計、使用與操作、檢測與評價等基本要求,為快遞綠色包裝治理提供技術支撐。”對此,省社科院的周潔表示。
▌ “瘦身”齊步走
想讓“肥胖”的包裝“瘦”下來,需要整個快遞產業鏈的轉型升級,既涵蓋政府部門、快遞企業,也包括包裝供應商、電商平臺和消費者。
除了減塑、回收、循環使用等常規手段之外,“綠色快遞”離不開技術的加持。電商包裹的創新環保,就是重要一環。
記者了解到,雀巢和菜鳥正探索利用智能分析等手段擴大原箱發貨的規模。以奶粉為例,以往很多出廠的產品都是每箱十幾罐甚至幾十罐。奶粉到倉后,還要根據消費者購買的數量,拆零重新打包。而菜鳥供應鏈通過數字化智能分析,得出消費者更喜歡一次買多少罐后,生產端據此改進包裝方案,變成消費者常購數量的包裝,從而減少二次包裝,貼上面單就直接原箱發貨到消費者手中,大大降低紙箱等的使用量,更節約環保。
眼下,從政府層面來看,除了推動標準制定和實施,快遞業綠色化工作正不斷取得新進展——電子運單基本實現全覆蓋,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67%,可循環中轉袋應用比例達85.46%,45毫米以下“瘦身膠帶”封裝比例達90.7%……這是截至今年6月30日,我國快遞包裝“綠色化”交出的一份“成績單”。
目光回到山西省,11月初,省郵政管理局聯合省生態環境廳出臺《關于推進郵政快遞業包裝綠色治理的實施意見》,推動建立健全郵政快遞業包裝綠色治理體系,引導全省郵政快遞業和上下游企業強化社會責任,提高消費者環保意識,實現綠色發展,服務美麗山西建設。
成績背后,仍面臨著一些“卡脖子”難題。比如,尚未形成科學健全高效的快遞包裝廢棄物回收體系、快遞包裝廢棄物缺乏科學準確的分類統計等。
“雙11期間末端快遞作業壓力較大,推行綠色環保相關舉措的難度遠超平時。”相關專家直言,如共享快遞盒的回收,由于快遞員派件量激增,對派件時效要求高,此時回收共享快遞盒的難度有所提升。另外由于作業量大,末端網點及代收點等難以及時引導顧客完成紙箱和循環包裝的回收,建議增加消費者環保意識,形成主動進行綠色生態行動的良好氛圍。
更重要的是,包裝減量化雖然降低了包裝成本,但其中一些可能達不到包裝穩固、安全的要求。為此,專家建議:“相關科研院所、企業等需要持續加大綠色包裝的研發,通過創新包裝模式、材料、結構從而達到成本與效果的平衡。政府、相關組織機構也要加強對公眾的環保教育,只有全社會協同參與,才有望解決這些問題。”
小小包裝,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一面鏡子。快遞包裝的“綠色革命”,或許不能改變世界,但抱有對生存環境的危機感、喚起節約意識,終會讓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向好的改變。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