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至,仲秋始。又是一年品蟹時。
夏日的燥熱漸漸散去,涼爽的秋風開始吹拂。和秋風一起到來的還有新鮮肥美的大閘蟹。老饕們迫不及待,也為大閘蟹寄遞市場吹響了新一年的“開場哨”。
場上,有老手,也有新人。
今天,老鬼就和大家聊一聊擁有13年大閘蟹寄遞經驗的老手——順豐。
01
2008-2013:從“無”到“有”
一切要從2008年說起。當時,一個叫顧敏杰的年輕人注冊了“今旺”品牌,讓陽澄湖大閘蟹在淘寶“上架”。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盛景雖然已經通過互聯網傳遍全球。但在網上賣大閘蟹,還是一件看起來似乎不太可能的事。
“不可能”之處主要集中在物流。眾所周知,大閘蟹是冷血動物,離開水后不易存活。因此,它需要低溫的運輸環境。但在當時,空運規定快件中不可以放冰塊。顧敏杰要把螃蟹活著運到幾百公里外,聽起來像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想做第一個在網上賣螃蟹的人,顧敏杰拿出了不亞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的勇氣。盡管如此,他運出去的第一批蟹還是全部“陣亡”了。
為了解決物流的問題,他有空就去鎮上,挨家拜訪快遞網點。顧敏杰后來曾對媒體說,“那時候只有順豐比較積極,幫忙去跟航空公司溝通”。
向來以成就客戶為核心理念的順豐,就這樣為大閘蟹寄遞的故事寫下了開頭。
主動與民航局反復溝通后,順豐終于讓大閘蟹第一次坐上了飛機。
大閘蟹雖然上了飛機,但是在運輸過程中的存活率又成為另一個棘手的問題。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大閘蟹冷鏈運輸的雛形——“冰瓶”出現了。外包裝由紙箱換成泡沫箱,把塑料瓶集束捆綁冷凍放入大閘蟹禮包中,大大提高了螃蟹在運輸過程中的存活率。
2009年中秋,顧敏杰的大閘蟹生意爆炸性增長。開捕季店鋪銷售額達300多萬元,利潤也有六七十萬元之多。
也是在這一年,順豐成立了自己的航空公司。
在水中橫著走的大閘蟹,自此多一種新的出行方式——順豐航班。
更新奇的是,順豐不僅讓大閘蟹“飛”起來,而且還讓大閘蟹“轉”了起來。
2010年,順豐首個大閘蟹中轉場在蘇州建成。這在當時也成為轟動業內的新聞。此前,還從來沒有寄遞企業為某一類單品專門設置中轉場地。
沒有人會想到,順豐在此后數年還將拿到更多關于大閘蟹寄遞的“第一個”。
打通運輸和中轉,就相當于打通大閘蟹寄遞的“任督二脈”。順豐也開始把目光放到陽澄湖之外的更多大閘蟹主產區。
2011年,北起盤錦河,南至軍山湖,西至可魯克湖,順豐足跡遍布國內大閘蟹主產區,復制“陽澄湖模式”,輸出“陽澄湖經驗”,為當地提供最穩定的大閘蟹寄遞服務,也幫助這些原本名不見經傳的產區走到大閘蟹市場舞臺的聚光燈下。
隨著服務范圍不斷擴大,順豐又開始考慮如何為大閘蟹寄遞開發穩定的陸運服務。
2012年,順豐成立大閘蟹項目小組,冷運車首次正式加入大閘蟹寄遞。
如果說順豐航空為大閘蟹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那么順豐冷運車就為大閘蟹升級了“氮氣加速裝置”。僅在2013年,順豐大閘蟹運輸距離總量就突破200萬千米,相當于從地球到月亮往返2.5次。
……
機會面前,人人均等。但命運女神的天平往往傾向于那些時刻做好準備的人。顧敏杰是這樣的人,順豐亦然。
同樣是“首吃螃蟹”,兩者不同的是,市場上后來又涌現出千千萬萬個顧敏杰,一浪蓋過一浪,但順豐卻始終只一個。“十蟹九順豐”的市場現象足見其在這個領域的統治力。
究其原因,老鬼的朋友安德華直言,這是理念使然。一是服務理念,只要客戶敢提需求,順豐就盡全力去滿足;二是產品理念,從服務一個顧敏杰到拿下整個陽澄湖,再從一個陽澄湖拓展至全國其他產蟹區,持續復制和迭代的背后就是強大的產品意識。
把客戶一次“偶然”的寄遞行為,逐漸開發一個全鏈路產品,這樣的做法很順豐。
02
2014-2017:從“有”到“優”
從2008年到2013年,順豐打通了大閘蟹產業鏈的流通環節。2014年,順豐開始發力大閘蟹供應鏈。
2014年,順豐成立冷運事業部,專注為生鮮食品行業客戶提供“一站式供應鏈解決方案”。
對包括大閘蟹在內的生鮮食品來說,順豐冷運采用的“一站式全程冷鏈”模式,全程可視化,即達到全程溫控、信息記錄以及調控。
確切地說,大閘蟹寄遞不僅要保證大閘蟹安全,更要保證大閘蟹存活。
因為,只有活著的大閘蟹才是好大閘蟹。
順豐“保活”的邏輯非常清晰——時效是確保大閘蟹鮮活的關鍵,全貨機是確保時效的關鍵。所以,順豐不斷布局和強化大閘蟹寄遞的核心能力。
2015年,繼擁有專屬中轉場和“專車”之后,大閘蟹也有了專屬航班。三者共同構成順豐大閘蟹寄遞版圖。
這一版圖讓大閘蟹專遞的優先配載、優先中轉、優先派送、快速理賠得到充分保障,配送時效和商品品質得到全面提升。
還是在這一年,順豐完成大閘蟹寄遞的“小目標”。2011年-2015年間,近1億只大閘蟹通過順豐送到千家萬戶。
此后兩年,順豐繼續以“保活”發力大閘蟹寄遞。
2016年,順豐為提高運輸過程中大閘蟹的存活率,研發了保溫性能更高的“EPP泡沫箱+塑封膜”全新包裝模式,在高科技的加持下,包裝效率提升3倍!
2017年,順豐首次投入高鐵和無人機資源,進一步改善了大閘蟹運輸時效。
至此,順豐以各個原產地湖區為點、陸空運輸連線、全國消費市場成面,用“點線面”相結合的寄遞戰略打造出全方位、多層次的大閘蟹物流網絡,從湖邊到桌邊,為全國消費者搶時保鮮,寄遞鮮活美味。
正是依托體系內的供應鏈能力,順豐不斷拓展大閘蟹寄遞的內涵和外延,為合作伙伴和自己帶來品牌價值的二次飛躍。
從“大閘蟹寄遞”到“大閘蟹專遞”,一字之差,彰顯了順豐深耕市場的信心和決心。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更怕專心人。在大閘蟹寄遞市場,順豐就是這樣一個專心的人。
03
2018至今:從“優”到“精”
2008年-2013年從“無”到“有”,2014年-2017年從“有”到“優”。對一般企業來說,很可能會滿足現狀,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
但是,順豐不是一般企業。
老鬼此前多次說過,順豐是一家愛“折騰”自己的企業。
原因很簡單,順豐在大閘蟹寄遞領域擁有非常突出的領先優勢。如果想要實現突破,只能對自己下手——深耕產業,引領風向,永不止步,幫助產業建立高標準寄遞服務要求,為產業發展穩固基礎。
2018年,順豐通過跨國運輸,實現向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出口大閘蟹,總出口量達到10.3噸,讓大閘蟹走出國門, 走向世界。
2019年,順豐向國家郵政局提交并獲準立項《鮮活水產快遞服務標準》,填補鮮活水產在快遞服務標準方面的空白,助力我國大閘蟹經濟穩步發展。
從2008年領先試水大閘蟹寄遞至今,為解決運輸時效和包裝問題,順豐投入大閘蟹專屬中轉場、多架自有全貨機及眾多散航資源,通過為大閘蟹配載專機、散航、高鐵、汽運等資源爭搶時間。僅僅是大閘蟹包裝,近十年來就經歷五次更新升級。
今年是順豐開啟大閘蟹寄遞市場的第13年。從試水者、到探索者、再到“領鮮者”,13年來,順豐從多個維度不斷推動整個大閘蟹寄遞行業標準提升,帶動各產區經濟發展,形成了與各大閘蟹商家、產區共贏互生的局面。
需要指出的是,大閘蟹僅僅是順豐生鮮水產版圖中的一個品類。見微知著,對于順豐來說,隨著日漸精深的技術,除為農商戶與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服務之外,更以不斷創新的科技能力,助力特色農業的發展,持續推動著現代農業升級。一言以蔽之,順豐正在向農業全品類、全產業鏈服務持續進化。
再往大一點講,未來,如果有更多像順豐這樣十數年如一日潛心積淀鮮活水產寄遞的企業,讓更多科技化、智能化加持農業,中國農業物流勢必將迎來屬于它的“技術奇點”,實現指數型發展。
你說呢?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