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數字化時代來臨,物流企業該如何應對?
都說未來物流公司本質上是數字化公司。如今,物流行業已進入一個全新的轉型階段,技術創新、裝備創新、管理創新、運營模式創新等在物流行業業務場景中得到廣泛應用和全面滲透,毫無疑問這是打破傳統困局,實現創新突破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道理大家都懂,但是究竟該從哪兒下手呢?這也是很多物流企業百思不得其解之處。對此,在2020(第九屆)運聯峰會上,服務于物流行業的科技大佬們對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 1 -企業既要有數據的積累,也要學會分析和利用數據
“當我們在談物流行業數字化的時候,主要取決于它是否可以給我們的客戶和實際業務帶來真正的價值,這是我們衡量數字化投入轉型的一個關鍵標準。”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區制造業務主席趙立強在《供應鏈數字化創新與轉型戰略》的主題演講中說道。
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區制造業務主席趙立強
他還表示,首先要弄清楚終端客戶的需求及其產生的變化,這是驅動物流和供應鏈行業變化的根本。過去十年行業的巨變,本質上是中國電商迅速的增長驅動了行業的變化。
趙立強認為,首先,應該從人、貨、場三個角度來綜合考評。
從人的角度來說,消費者追求個性化,追求便利性,追求實效性。以前一批貨四到五天是可以送到的。但現在大家沒有這個耐心,最好上午發貨下午到。
從貨的角度來說,多數企業貨品的SKU開始大幅度的增加,更多的非標品開始出現,從而導致生命周期也越來越短。原來大部分企業是一倉發全國,一個倉可以發到全國各地的經銷商手里。
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區域倉、城市倉、前置倉開始涌現,這雖然滿足了客戶越來越高的要求,方便了客戶,但是卻增加了物流運作的難度,成本也增加了10%—15%。這個時候最關鍵的就是怎么利用更多的數據驅動進行相應的管理和規劃。
從場的角度來看,則很明顯,很多企業都實現了線上線下的整合。
其次,以客戶視角來看,該如何提升整個行業數字化水平。
第一,通過大數據的預測能力,可以打通客戶端、經銷商、物流商、終端客戶之間的數據。這個不是簡單的物流企業就可以做到的,雖然物流企業在當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二,進行線上線下的整合。對于企業而言,它超越了簡單的搬運和運輸的職能,但它一定要有在系統層面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跟客戶對接的能力,這是比較關鍵的。
第三,進行倉儲布局。這里面有很多的數據分析以及自動化的技術,例如,自動駕駛技術、以及倉內的自動化。最近一年,市場上已經開始涌現出大量規模化應用的案例。
怎么提升相應的區域濃度、定單濃度,甚至是不同的客戶,不同的領域,這背后不是簡單的所謂的人脈、組織就能完成的。這本質上是數據的問題,是技術的問題。
要想把這些連起來,就要掌握這些數據,再加上系統能力的提升。
- 2 -事前預測、分析, 事后引導、規避和解決
運匠科技創始人兼CEO陳偉在演講中發表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技術一直在不斷地進步和創新的,從應用的角度來講,技術落地以后要馬上見效產生收益,因為大家更關注成熟度和應用場景,基本上這兩點抓住,就不會有焦慮感或者危機感。
運匠科技創始人兼CEO陳偉
其實從整個快遞快運從業者來看,企業的數字化能力還是非常弱的,首先是持續投入不足,國內的客戶喜歡畢其功于一役,希望一下子把系統做到世界一流,實際上這個想法往往會落空,因為這是一個很細的活,如果你基礎比較薄弱的話,要想一下子做到就很難。
再一個就是不斷的變化,因為業務是不停變化的,客戶在變,對手在變,市場也在變,投入不足的話就會導致響應不夠。B端跟C端不一樣,B端我可以用幾十人做一個PB,但是C端久而久之就會脫節。
企業要想提升數字化,它的一把手就要學習,一定要關注目標,而不是技術。如果你對這個沒有概念,那么企業不可能實現數字化。一個企業的數字化最終能不能產生比較好的效果,有兩點很重要:一個是打通財務,另一個是數據要做到實時。這樣高品質的數字化建設,是大勢所趨。
中交興路銷售中心總經理張文宇
中交興路銷售中心總經理張文宇表示,大家都在談數字化,但實際上今天的數字化,卻面臨著很多挑戰。數據一定不等于數字化,這是他非常明確的觀點。如果數據不能和場景結合,產業沒需求,沒痛點,所謂的數字化其實根本就是一個偽命題,這些數據是沒有價值的或者數據的價值是比較表層的。就像你開采礦山,天天賣原材料,是實現不了多大價值的。
在企業當中,雖然是數字化驅動產業轉型,但是真正的驅動者,是產業的決策者。
決策者既要有眼光、有格局,有勇氣,還要有預算,只有具備了這些,領導者才敢于否定以往的經驗,尋找企業的未來。當企業遇到真正極端風險的時候,就要開始尋找新的重生之路,這也是企業決策者必須要承擔的責任。
另外,如果企業想要真正的實現數字化轉型,必須要有專業的服務機構、專業的服務者等外部力量推動。
提到外部推動者,我們就不得不提被大家所熱議的區塊鏈話題,那么,最有發言權的螞蟻科技在物流場景中是如何應用區塊鏈技術的?
- 3 -作為外部推動者,區塊鏈對運輸行業的協作布局已初成規模
螞蟻區塊鏈物流和供應鏈行業總監洪一瑋分享了對于區塊鏈服務理念的理解:很多人覺得區塊鏈是個很高大上的技術,或者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很難理解的技術。其實區塊鏈技術不是一個很先進的技術了,它在這個世界上已經存在了很多年。
螞蟻區塊鏈物流和供應鏈行業總監洪一瑋
螞蟻區塊鏈的技術已經是全球最領先的技術。區塊鏈在物流落地的場景,主要是加盟性的網絡型運輸公司,或者是在類似于網絡貨運平臺的企業。
為什么這樣的企業會用到區塊鏈?很簡單,我們有一個中心的TMS。區塊鏈作為業務參與主體間數字化、安全、公平的交接,交易賬本則貫徹物流全鏈路多個參與者,包括一級站點、二級站點、轉運中心、干線供應商等,所有節點實時保存所有交接環節和交易數據,確保一致。
區塊順序相連,形成時間不可逆,形成數據不可篡改的鏈狀網絡;大家在同一個系統里面錄入信息,它的錄入有任何問題,下一個節點的人就會知道。另外,各個參與方通過共識獲得記賬權,共同維護賬本,可自行獨立稽核,每個節點均可參與交接、接收交易數據、傳播、互相監督和驗證。
物流保險也是一樣的,過去保險公司會高估風險,價格非常保守。高水平運營的企業,則慘遭行業平均。物流也是一樣,今天一個誠信經營,開車習慣非常好的司機,保費應該是非常低才對,這些問題都是由于信息的孤島化所帶來的。
而如果把信息透明化,上區塊鏈就能做到快速理賠,甚至自動化完成所有的理賠。
在這些過程中,讓理賠定責定損,產生巨大的便利。并且當數據區塊鏈化以后,有了時間戳和交叉核驗以后,在銀行看來是可信數據的時候,它就愿意給司機降保費,因為他是低風險用戶。
所以通過這個技術,螞蟻區塊鏈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是輸出了風控能力。對于物流企業來說,是給他們提供了降低保費、提高賠付效率和賠付額的服務。這種服務針對的都是優質的企業,經過多次評估,精準定價,企業的運營越靠譜,保費就越便宜。
對比過去紙質單證人工審核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做到三點,第一個過去單證多交付難。上了區塊鏈之后,可以保證實時無感,完成可信交互。你只要點擊按鈕理賠,所有單證不用交,它原本就在區塊鏈里面,只要你授權保險公司取用,整個過程就結束了。
智能合約經過企業的授權,抓取被授權的數據,形成結果;保險公司看到結果后,則不需要看到企業的細節信息,因為這個結果是不可逆的,信息一定是真實的,智能合約的代碼是保險公司自己審過的,所以它可以很快的告訴企業是怎么定責的。在智能合約之下,一切都是可見的。
洪一瑋說:“我相信在未來當區塊鏈被產生信任的時候,它能拿到額外貸款的時候,它能讓理賠提速的時候,很多企業會用上區塊鏈技術,走到時代前沿。”
我們不知道未來的十年會怎么樣,但是回頭看過去的十年,也許能從中學到一些東西。并不是互聯網來了,所有人都要做互聯網企業,金融來了,所有人都要做金融企業,包括今天就像數字化來了,不管是金融還是互聯網,只要能讓我們的企業活得更好就行。
這樣才能在面對行業變化的時候有更多的選擇,能夠掌控自己未來下一步發展的步伐。數據只是一個助力的工具,面對企業數字化轉型,大家又是如何選擇的呢?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