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核心觀點
1.騰訊電商屢試屢敗,微信小商店是騰訊電商夢的再一次復燃;
2.微信的流量優勢在新時期凸顯出來,微信已成隱性的電商第四極,未來終遇淘寶;
3.本質上,微信小商店是騰訊打造微信生態閉環,向超級APP更近一步。
7月14日,騰訊宣布微信小商店正式上線,開放內測申請通道。
“免開發、零成本、一鍵生成賣貨小程序”的超低門檻,除了具備商品管理、商品交易、訂單物流、客服售后等基礎能力,還內嵌了直播功能。
微信小商店,被看做是騰訊電商夢的再一次復燃。
騰訊并沒有選擇進行大規模宣傳,但其在電商領域知難而進的企圖心,卻體現得異常清晰。如今電商基礎設施相比當年已不可同日而語,這一次,騰訊能夢想成真嗎?
騰訊再戰電商
“感覺就像是在微信里擺地攤兒”,在接到微信小商店的內測通知后,木木表示,“只需要填寫一張申請表就可以了”。在這之前,他也曾想通過在網上開個店掙點額外收入,但開店門檻高成為了阻礙。
“免開發、零成本、一鍵生成賣貨”的傻瓜式操作,是此次微信小商店的主打。也就是說,只需要提供相關身份及資質證明,就可以把店開到月活12億的微信生態里。
在開通條件上,微信小商店支持企業、個體工商戶、個人三類主體開店。在常規能力之外,小商店目前不向商家收取服務費或傭金,商家也暫時無需繳納保證金。
微信表示,小商店目前是給了一些商家以最低門檻進入小程序生態的路徑,他們在未來還將開放更多基礎功能和營銷能力。
小商店的推出,是騰訊在電商領域的又一次嘗試。
事實上,“無電商基因”的騰訊對電商的探索起步并不晚。
2005年起,騰訊就開始全面布局電商。相繼建立起由C2C拍拍網、B2C的QQ商城、QQ網購構成的三位一體的電商體系。2012年還收購了電商平臺易迅網。
但無論是“親身”還是“收養”,騰訊電商終究敵不過阿里。2014年,騰訊將電商業務整體打包賣給了京東。
“親兒子”不成器,騰訊開始用錢扶持“干兒子”。
2014年,騰訊以2.15億美元入股京東,拿到京東15%的股權以及上市認購5%的股權。2016年7月,騰訊投資了拼多多。今年4月,騰訊增持拼多多,將其持有的股份占比增至29.2%,成為拼多多第二大股東。
投資扶持之外,騰訊也繼續自建嘗試。
2014年,由于微信的崛起,微信公眾平臺推出“微信小店”。但由于開店門檻高,用戶體驗差等原因,六年來微信小店一直不溫不火。
今年5月,微信上線主打拼單團購的小鵝拼拼小程序,近日又新上線了“群小店”功能,主打“分享”和“推廣”的新購物方式。
但相比之前的種種嘗試,微信小商店似乎更有希望。原因是,電商所處的環境變了。
1999年5月,“中國電子商務之父”王峻濤曾提出電子商務“三座大山”:一是當時中國網民只有400萬人,決定了電子商務商業機會有限;二是配送難題;三是最大的困難,即網上支付難題和遠距離購買的信任危機。
此后電商的發展,就是這三座大山一步步消融的歷史??v觀淘寶的崛起,也是一個不斷抓住以上機會的歷程。
如今,物流、支付等后端基礎設施已經完善,前端流量卻開始變得稀缺。在這樣的情況下,騰訊的流量優勢,就尤為凸顯。
拼多多在幾年之內崛起成為市值千億的電商巨頭,微信的引流功不可沒,至今微信都是拼多多的流量池。
那么當微信將12億月活用于培育自己的電商時,會實現騰訊的電商夢嗎?
微信終遇淘寶
鮮為人知的是,如今在微信生態內完成的電商GMV,已經近萬億。
騰訊Q1財報顯示,微信小程序日活用戶4億,累計創造8000億元交易額。這意味著其GMV已經接近拼多多的萬億水平。
靜悄悄地,微信已經成為電商第四極。
不顯性的原因是,“微信的GMV構成,除了來自于類似阿里、京東等電商平臺的主力商品類別,還有不少是因為微信生態而衍生的比較長尾、分散的增量業務。”億歐公司副總裁、億歐智庫院長由天宇認為。
據中國經濟信息社與京東大數據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19社交電商發展趨勢報告》,京東2017-2019三年雙十一大促期間,微信購物用戶數占比提升較多的品類為生鮮、食品飲料、家具、玩具樂器和酒類。
2019年雙十一,微信渠道占比排名前五的品類是箱包皮具、家庭清潔/紙品、珠寶首飾、廚具和家居日用。
另外一個原因是,即使微信的GMV是來自于對主流電商平臺存量用戶的侵占,用戶的行為也會是多平臺布局,而非完全遷移。
而此次微信小商店的超低門檻、直播帶貨功能,以及微信小程序可以支持朋友圈分享。微信相繼祭出的這些殺手锏,表明微信開始更為主動地通過供給側的創新和優化,擴大電商規模。
12億月活的電商轉化率,也勢必將隨之提升。
“實際的結果將是存量爭奪和增量開發的綜合結果。也許在現階段,對其他平臺GMV增速的影響是非顯性的,但隨著微信對電商生態的持續深化,最終會和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在份額競爭上進入顯性階段。”由天宇認為。
換言之,微信終遇淘寶。
超級APP
除了攪動電商局,微信小商店中,也蘊含著騰訊的超級APP之夢。
掌握某一流量入口,并借此無邊界擴張——近年來,字節跳動、美團、支付寶、騰訊等向超級APP演化的趨勢愈來愈清晰。
但同樣的邏輯是,存量競爭下,超級APP的夢想池也很擁擠。在各家業務重合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美團的進一步,就意味著支付寶的退一步,字節跳動的進一步,可能搶走的就是騰訊、百度的份額。
從騰訊自身的角度,加碼電商最本質上還是進一步打造閉環,持續深化微信生態,實現從連接“人與人”到連接“人與物”,最終到“連接一切”的超級APP夢。
在這場更高層面的競爭中,騰訊或許更有優勢。
通過高頻次的社交、通訊需求黏住用戶,占用用戶大量時間。再推出支付、購物、生活服務等場景,形成閉環,最終用戶依然在微信中完成低頻次的消費,對單純的低頻應用形成打擊——高頻打低頻,這一點上,沒有誰比12億月活的微信更高頻。
當你打開微信的頻次,越來越多于支付寶、美團的時候,當你開始在微信的九宮格中,訂酒店、買機票的時候,當你開始在微信小程序中購物的時候,微信就不再是原來那個用來社交、通訊的單純APP了。
甚至,你可以在小程序中找到一切APP使用的所需。騰訊正在成為一個不需要跳出的“超級APP“
結語
曾經,“騰訊沒有電商基因”、“阿里沒有社交基因”的“基因論”用來解釋很多商業現象,然而當商業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這一萬金油理論好像失效了。
阿里有了社交軟件釘釘,微信的電商也悄悄地有了起色,字節跳動正在四處征戰,美團也正在蔓延成為生活服務的超級APP。
時代在變革,最先打破的就是傳統的邏輯框架。當一件件看似反常的事情不斷發生,我們也該問問自己,是否還要沿用那些舊眼光。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