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電商、快遞進農村,拓展農村消費市場,半年過去了,效果如何呢?
一、快遞進村,蘇醒的富礦
快遞進村,從表象看,有兩大目的,一是盡快讓廣大農民享受網購服務,一是快遞西進,改善區域均衡度。但是,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助力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
當前,由于快遞進村的推進,我國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消費結構”已經被徹底打破,鄉村地區的消費者可以平等享受等同于一線城市用戶的消費平權,來自農村市場的消費熱情正在被激發和釋放。
從數字來看,農村地區年收投快件超過150億件,支撐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超過8700億元。
疫情提升了互聯網購物的滲透率,激發了農村市場的潛力,網上菜籃子工程成為百姓必需,強力打通了農產品上行通道,預計2020年農村商業端基礎設施將有重大突破,農村寄遞市場隨之將獲得超常發展。
從電商數據也可看出端倪。京東發布的財報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京東凈增2800萬新用戶,創過去三年最大幅度的季度增長,其中超70%的新用戶來自于農村市場。取得如此成績,除了互聯網的普及和電商平臺的進步,另一個關鍵因素是物流網絡的下沉,即快遞進村。
今年618中,小鎮狂歡,讓人振奮。農村商流的獲得,不僅得益于電商的大促,更得益于物流網絡的布局,從某種意義上說,快遞已經沉下去了,廣度、密度都有進步。
但是,我們要認識到“快遞進村”的難點,由于縣鄉鎮等農村存在人口密度小、服務范圍大、配送成本高等特點,快遞物流入局困難,布局時間長。
這需要快遞、電商行業持續喚醒和深耕農村市場,需要加快供應鏈、快遞、冷鏈等業務下沉,服務產業帶、農產品上行,助力當地脫貧攻堅,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二、快遞進村,科技加持賦能
《中國快遞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19-2020年)》指出,中國快遞行業高質量發展特征明顯,科技創新與應用日益廣泛,正深刻改變行業運營方式。快遞進村,同樣需要科技加持賦能。
繼順豐集團成立順豐科技之后,中通跨界成立智能科技公司,未來快遞市場主體技術性轉型趨勢將愈加明顯。
破解快遞進村難題,各路物流企業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科技加持賦能,就是一個重要的舉措。
中通持續探索農村無人機物流配送。為了排除快遞進村的各種阻礙,中通希望通過科技的力量來加持賦能末端網點,計劃采用無人機的方式來解決那些公路交通不發達的偏遠地區的支線運輸問題。
近日,中通快遞無人機在旬陽縣開展試運行,從旬陽縣城中通門店起飛,載著包裹在雨中順利降落在當地棕溪鎮。
依托中通體系強大的規模效應,無人機物流能否低成本、高效率地解決農村快遞市場的末端痛點?中通正在嘗試和摸索。但這一舉措極具代表性,針對快遞進村,各物流企業都在無人技術上下功失。
申通將快遞柜布進村里,這是破解“快遞進村”難題,創新末端投遞方式,持續降低末端派送成本的舉措,也是探索以快遞柜代替服務點“進村”模式的嘗試。
由于人力,運力,以及農村快遞市場現狀等因素影響,快遞企業直接在農村設立網點很困難、經營成本也高,采取無人營業廳的方式可以說是比較現實且較可行的方式。
為進一步提升農村派件效率,需要創新派件模式,無接觸派送是提效的最佳解決方案。
技術要素作為新的生產力工具,與快遞行業實現深度融合,科技將持續推進企業核心商業模式創新,2019年,快遞物流科技亮點頻現,國內外多家企業發布新型技術或產品,快遞進村將加上科技的翅膀。
未來,5G、IoT、AR、無人駕駛等技術應用、全場景應用加快,尤其是運輸、分揀、倉儲、系統平臺、投遞等領域,人工智能、AI、大數據等技術加持的快遞物流科技產品,在物流場景中紛紛落地實現應用、快遞進村必然衍生新的模式。
三、快遞進村,賦能農村實體經濟
快遞進村,不僅是方便農村居民寄收快遞,拓展農村消費,更重要的意義在于賦能農村實體經濟。
快遞進村與“一村一品”相融合,成效突出:全國打造快遞服務現代農業“一地一品”年業務量超百萬件項目163個,新增的昆明鮮花、煙臺蘋果、南寧沃柑、成都柑桔和五常大米等20個年業務量超千萬件“快遞+”金牌項目。讓特色農產品從“田間地頭”源源不斷地直供客戶餐桌。
快遞進村,以提高優質特色農產品流通能力為抓手。比如,湖北順豐速運有限公司牽手湖北省燕兒谷生態觀光農業有限公司,將在末端物流建設、特色農產品銷售鏈打造等多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燕兒谷及周邊地區的特色農產品將成為順豐的優勢物流資源,而順豐也將抓住機遇,以“快遞進村”項目為抓手,構建地標性特色農產品流通能力。
作為國內領先的快遞物流綜合服務商,順豐依托強大的物流網絡和軟硬件資源,將湖北各類特色產品銷往省內外甚至海外地區。據統計,2019年,湖北省農村快遞業務量達 1.05 億件,支撐農產品網絡銷售額 210 億元,拉動消費 538億。
快遞進村,響應國家戰略,落實精準扶貧。從一縣一品到一鎮一品、一村一品方向發展,進一步拓展特色農產品品牌效應,弘揚品牌優勢,以品牌促就業,以就業促經濟。
不僅如此,快遞進村,對城里的制造業也起賦能作用,工業品下鄉,助力制造企業拓展了市場,打開了銷路。近半年,快遞進村服務先進制造業項目675個,支撐制造業產值超1萬億元。
四、電商下沉,打造農品新陣地
平臺型電商對物流領域的滲透,為快遞進村帶來了新的業態。
2月6日,淘寶在全網率先啟動“愛心助農”計劃,4月7日,阿里巴巴時隔11年重啟“春雷計劃”,興農助農成為了其中的重點任務。
“春雷計劃”是要提升農業產業帶的品牌化和數字化水平,從而加速農產品銷售的線上化。品牌化、標準化、數字化是中國農產品未來的出路。
“春雷計劃”的線下改造、線上助力,使農產品的線上銷售迎來井噴。自4月以來,湖北小龍蝦同比增長210%,福建鮑魚增長340%,廣東茂名荔枝增長350%,海南海口芒果同比增長600%,陜西渭南蘋果同比增長1030%。
不僅是阿里,另外二大電商,拼多多以農村市場為主導、京東近幾年在農村市場取得了不俗的業績。電商的流量,為物流下沉帶來了效益,使快遞進村成為可能。
電商下沉,是雙贏舉措,不僅促進農產品上行,賦能農村實體經濟,也是其新的增長點。
下沉市場仍然是電商行業增量的重要來源。目前中國縣鎮及鄉村開發潛力巨大,以3C、家電行業為例,至少有40%的份額集中在縣鎮,挖掘空間很足。
下沉市場布局存在一定難度,需搶占先機。因此誰能搶占先機,優先布局,誰就具有更大的話語權。蘇寧幫,京東的京喜,阿里“千村萬縣”等都是為下沉市場量身打造。快遞企業、或電商自建物流需加快下沉市場布局,共享電商下沉紅利。
今年618,京東訂單下沉市場的增長是一線城市增幅的150%。圍繞新基建下沉、產業帶上行和供應鏈模式創新,京東物流將進一步強化下沉市場網絡布局,加快了快遞進村的速度。
結語:快遞進村履約能力不斷提升,隨著消費市場的升級,需求導向逐漸個性化,如何借助技術打造極致、高效、柔性的快遞進村作業模式,需要電商物流企業認真地探索實踐。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