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40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8例(上海3例,廣東3例,內蒙古1例,遼寧1例),本土病例32例(北京27例,河北4例,四川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例(在上海),本土病例2例(均在北京)。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7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225人,重癥病例增加3例。
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93例(無重癥病例),現有疑似病例2例。累計確診病例1845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752例,無死亡病例。
截至6月15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210例(其中重癥病例5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78377例,累計死亡病例4634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3221例,現有疑似病例4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753836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4340人。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癥狀感染者6例(境外輸入2例);當日無轉為確診病例;當日解除醫學觀察8例(境外輸入1例);尚在醫學觀察無癥狀感染者110例(境外輸入63例)。
累計收到港澳臺地區通報確診病例1602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1112例(出院1067例,死亡4例),澳門特別行政區45例(出院45例),臺灣地區445例(出院433例,死亡7例)。
【北京防控措施】
6月6日零時起,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響應級別調整至三級。6月8日,原有最后的本地確診病例治愈出院,本地確診病例清零。到6月11日,北京已連續56天無本地報告新增確診病例。
然而,作為一座特大型城市及重要國際口岸城市,隨著復工復產提速,重點地區解封,京內京外人員流動頻繁,北京保持疫情防控成果,“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任務非常繁重,稍有不慎就會出現難以預料的后果。
6月11日,西城區確診一例新冠肺炎病例。次日,豐臺區又確診兩例。6月13日,新增四名確診患者。
在對新發地從業人員主動篩檢中,發現了45名咽拭子陽性者。截至6月14日24時,全市已累計報告79例確診病例。
6月15日,北京新增12地升級為疫情中風險地區,全市各社區(村)都采取二級防控措施,恢復體溫檢測。
連續暴發確診病例和核酸檢測陽性病例,且都與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關聯。
豐臺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周宇清,擔任區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物資保障組組長。按照區里的任務分工,他負責保障疫情防控期間衛生防疫用品和生活必需品物資供應、監測及儲備;開展市場監管、食品藥品監管等工作;負責新發地市場服務保障專班,為新發地市場保障供應提供指導和協調服務,督促落實各項防疫工作要求。
王華是豐臺區花鄉黨委書記、花鄉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負責花鄉地區防疫及復工復產工作。
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總經理張月琳,在疫情防控期間是市場疫情防控指揮部指揮長,負責決策部署、組織調度、綜合協調,貫徹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以及做好應急處置,加強對日常防控措施的監督等職責。
根據北京市紀委監委調查組初步調查情況,上述三人在疫情防控中擔任重要職責,但在防控過程中未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存在落實“四方責任”不力、貫徹“四早”要求存在漏洞、消殺工作不到位等問題。按照《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有關規定,應予問責。
經市紀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建議免去周宇清豐臺區副區長職務;建議免去王華花鄉黨委書記職務;建議豐臺區相關部門責令免去張月琳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總經理職務。
調查組正在繼續深入調查,將依據調查情況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問責處理。
“四方責任”,是指在疫情期間,全面落實屬地、部門、單位、個人的四方責任,建立全社會共同防控體系。“四早”是指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不折不扣落實疫情防控“四方責任”、“四早”要求,才能守好疫情防控的安全防線。
參與此次調查組工作的豐臺區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李振告訴記者,首都疫情防控已經持續了近5個月,基層干部連續奮戰,確實非常辛苦,但疫情防控事關人民生命和健康安全,這是黨員干部必須扛起的責任,來不得半點松懈。事實證明,一些人員出現了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導致落實責任不到位、工作有漏洞。
6月13日上午,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第六十八次會議,會議指出,北京已進入非常時期,要痛定思痛,深刻吸取教訓,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按照統一部署,堅決果斷處置,堅決阻斷疫情傳播渠道,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
新發地批發市場已暫時休市,進行全面整治和消殺
作為北京的蔬菜產區,豐臺已有1700多年的蔬菜生產歷史,明清時期更是成為皇家生鮮的供給地。
改革開放后,依托蔬菜產區的天然優勢,以及緊鄰京開公路這一南北交通要道,當時的新發地村吸引了附近居民來此售賣自家蔬菜水果。隨著擺攤人員越聚越多,加上政府支持引導,新發地便逐漸從一個露天的街頭市場發展成為北京的“菜籃子”,全國農貿市場的“地標”。
現在,從蔬果生鮮到家禽水產,從國內各地特產再到進口食品,作為北京乃至亞洲交易規模最大的專業農產品批發市場,占地1680畝的新發地批發市場內的固定攤位有2000個左右,定點客戶4000多家,日吞吐蔬菜1.6萬噸、果品1.6萬噸、水產1800多噸。
盡管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每日進出1.5萬人以上,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3000多輛大貨車、1萬多輛小型車輛,但在今年初疫情暴發到6月中旬之前,市場一直保持零感染,包括200多名湖北籍商戶和員工,均未出現感染病例。這與當時采取的嚴密防控措施密不可分。
早在1月21日,新發地批發市場就召開了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會,提前購買了13萬個口罩及各類防護物資,分發給商戶和員工。專門設立市場疫情隔離區,對從湖北疫區來的員工、保安員、保潔員進行強制隔離,隔離期間,每天安排專人為其測量體溫,并為其提供送餐服務。
對經營者樂園、商戶樂園、商戶之家、客戶生活區四大住宿小區和員工宿舍區的人員進行系統摸底調查和登記,對肉類、冷凍品、水產品、豆制品、熟食制品等高風險食品的經營場所,每天定時徹底消毒兩次以上。
正是在多方面嚴防死守之下,疫情期間新發地批發市場一直堅持開門營業、積極組織貨源、暢通運輸渠道,全力為北京市民保障供應。在3月下旬時,市場98%的商戶已經復工,市場蔬菜供應量達到2.03萬噸。
在春節期間和全國疫情形勢最嚴峻的時候,都沒有停業休市的新發地批發市場,近日卻成了北京疫情暴發點,自6月13日3時起暫時休市,進行全面的衛生整治和環境消殺。
家住西城區牛街的陳女士,5月31日與愛人駕車去過新發地水果批發市場采購了幾箱水果。據她和愛人回憶,當時正是中午,市場內人不多,進出大門也沒有太嚴格的管控措施。讓她印象深刻的是,那天有不少商戶并未戴口罩。
徐柱,新發地水果批發市場的“獼猴桃大王”,主營水果批發,目前在陜西有基地,年交易額5億元以上。市場休市后,徐柱按防控要求在家隔離觀察,一家四口的核酸檢測結果都是陰性。他經營的水果通過自己聯系的銷售渠道,有一半可以通過二級市場進行售賣。但其他被封存產品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作為新發地批發市場最早的一批客戶,徐柱已經在這里經營了20多年,對新發地很有感情。他對記者說,希望政府下一步可以對產品管理進行細化,對水果蔬菜等產品在排除風險后可以盡快放開政策限制,早日恢復經營。
截至6月15日,北京全市所有社區(村)采取三級應急響應,二級防控措施,一級工作狀態,全面進入“戰時狀態”。“各區紀委監委要在督促各主責單位嚴格做好涉及新發地人員核酸檢測的同時,繼續加強對落實社區防控責任、措施和紀律要求的監督,指導社區優化管控措施,確保百密無一疏。”北京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人民日報資料)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