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海外疫情的暴發,跨境物流的不穩定性增加。自3月以來,中小企業頻繁接到國外客戶取消訂單的消息,與此同時,企業還要面臨比平時增長高達2-3 倍的物流費用。經歷國內疫情的上半場后,中小企業還要面對國外疫情態勢的下半場。這場危機中,外貿商家打滿了全場。
而這樣的背景下,我們也看到,從事跨境太陽鏡等商品銷售的義烏丹均飾品,其速賣通店鋪銷售額相較去年同期翻了5倍;東莞寒武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緊急從銷售醫療器械轉型賣口罩,通過菜鳥網絡發往全球,銷售額實現較去年同期150倍的增長;銷售智能攝像產品的小蟻科技,則依托速賣通菜鳥海外倉實現了今年一季度較上季度翻倍的銷售成績。
海外疫情影響帶來的運力吃緊、鏈條難打通、訂單密度小等多種不利條件下,菜鳥搭建的“全球第三張包裹網絡”為何能助力商家銷售業績的倍數級增長?
- 1 -全球航空運力腰斬
根據日前民航資源網的不完全統計,全球航司方面,目前共有63家航司全線停飛所有航班,13家航司停飛所有國際航線,共有14家機場關閉,停止運營;7家機場關閉部分航站樓;9家機場關閉塔臺。這是什么概念?
“全球貨運航空的運力超過50%來自于客機的腹艙,客運航空運力的吃緊,一下子就把整個航空運力砍掉了一半。可以說,客機停航是造成航空運力緊張最直接的一個原因。”菜鳥歐洲區域負責人卜華分析道。
此前,我們看到的一些外貿企業面臨運費上漲3倍之多,企業難逃虧損等等消息,便是受運力緊缺情況下的資源溢價。同時疊加海外訂單取消的影響,這種不確定因素影響下,虧損是外貿企業3月以來的常態。
據了解,類似東莞等一些外貿出口基地,出現了較多的停工停產現象。疫情下海外的零售業遭到毀滅性的打擊,而這些海外企業的生產端又基本都在國內,這必然影響到中國的外貿產業。
而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多條跨境物流熔斷的情況下,菜鳥是少數能維持運轉的全球物流網絡,每天將數十萬淘寶、速賣通商家發出的包裹,運往歐洲、北美等全球重點區域。疫情期間,菜鳥國際網絡已從39個國家和地區向中國運送救援物資7300多萬件,同時已為94個國家和地區送達醫療物資近2800萬件。通過這次疫情,菜鳥國際網絡變成了一個兼具進出口能力的網絡。
另一方面,國內疫情前期經歷的趨勢也在國外顯現,歐美電商平臺銷量已呈現大幅度增長。有數據稱,西班牙電商消費激增55%,給中國面向歐美個人消費者的跨境商家(B2C)帶來了新機遇。
比利時列日機場副總裁Steven Verhasselt用一組數據進行了介紹:“在菜鳥的帶動下,最近一個月以來列日機場處理的來自中國的貨量,比一個月前增加了40%。”
4月10日,菜鳥國際宣布,中國到全球的跨境物流、海外倉仍然保持運轉,跨境電商物流訂單已經恢復至疫前水平。
可以看到,無論是應對突發事件,還是商流的變化,物流一直承載著托底的作用。
- 2 -菜鳥做了什么?
每一次的突發事件,都是對企業前期戰略布局的一次檢驗。而這次疫情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菜鳥進行這種提前布局所帶來的優勢。
第一,運力儲備。菜鳥有著常態化的包機,疫情發生之后,其更是鎖定了3月和4月的200架次包機,杭州到列日包機的頻率從一周三班增加到了一周五班。相關負責人透露,杭州到列日這條包機航線是菜鳥2 年之前就率先開通的,同時菜鳥還開通了鄭州和義烏到列日的中歐班列“菜鳥號”,以保障整個干線的暢通。
第二,鏈條暢通。整體來看,菜鳥國際網絡包括國內攬收網絡、國際干線網絡(包機以及集航空貨站、關務為一體的 eHub)、海外干線網絡(組建當地區域干線網絡)、海外配送網絡(與各國國家郵政和商業快遞建立合作關系),貫穿從攬收到配送的整個鏈條。
卜華透露,菜鳥通過輕重結合的方式實現整個網絡鏈條網絡要素的有效整合。比如,一些物流資源豐富的環節會選擇合作的方式,而一些重要的節點(對整個網絡運行效率和可持續發展起到關鍵作用的),菜鳥則會重要投入。
正如菜鳥正在構建的全球 eHub 網絡。據了解,eHub集干線運輸、報關、航空貨站、分撥、倉儲一體化功能,能夠有效提高管線節點的效率,同時,還起著包機線路與區域干線網絡的有效銜接的作用。
這種輕重搭配的方式,能夠有效打通全鏈路,并保持一定靈活性。比如前段時間,西班牙郵政分撥出現感染病例,網絡處于癱瘓狀態,菜鳥靈活轉換為提供商業快遞服務完成末端配送。
第三,技術降本。在菜鳥構建的這張打通全鏈路的網絡當中,最核心的還是其背后的物流“大腦”。它不僅要保障這張網絡正常運轉,而且運營效率還要更高。比如利用算法,根據歷史時效、成本進行智能決策,選出成本、時效最優的線路。
這種數據處理能力,一方面,能夠使得菜鳥能夠站在全鏈條的維度上,進行鏈路降本。比如消費者在不同商鋪下的訂單,可以進行智能合單,從而讓消費者用一單的物流費用享受時效和成本最優的線路。另一方面,多維度的組合,也能滿足商家的不同需求。比如一個賣手機殼的商家可能對成本更敏感,而賣電子產品的商家可能對時效更敏感,而這些分層服務的背后,離不開技術的增持。
卜華表示:“整體來看,菜鳥國際網絡用強控關鍵性的國際物流節點,保障網絡的正常運營,并保持足夠的靈活性應對突發狀況,同時,通過技術、物流大腦來全盤追蹤控制整張網絡的效率。”
- 3 -智能和普惠是常態
2017年,阿里巴巴增資菜鳥網絡時,曾表示要未來5年持續投入1000億元加快建設物流網絡,實現中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并進一步推動中國社會物流總成本的降低。
這個戰略布局中強調了“時效”和“成本”兩個指標。通過這幾年的布局,菜鳥的這張全球包裹網絡已經具備幾個特點:
智能化。實現了對全球物流要素的智能鏈接,并通過“物流大腦”,運用算法將物流要素進行組合,從而選出最優的方案。
可視化。全程追蹤跨境物流信息。現在國內賣家和消費者對于包裹的實時追蹤都已經習以為常,但跨境物流鏈路長、環節多、轉手多,使得消費者和商家很難實時查詢。而菜鳥通過對整個網絡的鏈接、技術的應用,使得這種全程追蹤成為可能。
穩定。不管是平日、大促還是疫情這樣的突發狀況,都要保障整個網絡平穩運行。菜鳥通過輕重結合的方式,有效增加了這張網絡的通暢與靈活。
普惠。目前,菜鳥國際網絡覆蓋了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卜華稱之為“全球第三張包裹網絡”,并表示,這張網絡通過鏈接全球物流要素,整合運營包機干線、eHub和卡車網絡等關鍵節點,為跨境中小商家提供了商業快遞的體驗和普通郵政的價格。
正如前面所說,疫情期間,歐美電商已呈現大幅度增長趨勢,這給跨境商家(B2C)帶來了新機遇。而正如國內電商與快遞之間的相輔相成一樣,菜鳥打造的這張“好用不貴”的全球網絡,希望能更智能、更普惠地幫助中小商家將產品低成本地賣往全球。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