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往年慣例,每年的3月都是“手機發布月”。
而今年受疫情影響,各大智能手機廠商的發布會要么改成線上,要么延期,眾人翹首以待的蘋果春季發布會也推遲了。
3月12日消息,據外媒報道稱,Apple Park所在地的庫比蒂諾(Cupertino)所屬的圣塔克拉拉縣(Santa Clara County)禁止所有1000人以上的聚會,禁令從3月11日持續到4月1日,也就是說蘋果很有可能取消線下春季發布會,iPhone 9等新品或將直接開賣。
3月8日 22:56,雷軍發布了一條小米10的微博。雷軍稱:小米10是我們正式沖擊高端旗艦機市場的第一部手機,目前市場的反響,已經超出了我的預期。
沖擊高端旗艦機市場,已是小米明確的戰略之一。
蘋果向下,小米向上,而華為卻在外部環境的影響下,開始“向內”。同一個時間節點,眾企業不約而同調換戰略方向,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現象。
蘋果向下、小米向上、華為向內
蘋果亟需一個關于增長的計劃。
2月18日,蘋果發布了最新的第二季度財報,宣布受疫情影響,全球iPhone供應緊張,截至3月的季度營收目標將無法實現。
事實上,就算沒有疫情,蘋果iPhone業務也已經持續多年走衰。iPhone業務作為蘋果公司的核心業務和主要收入來源,如今卻飽受各種質疑和冷言冷語。
近日,國外媒體9to5mac報道,由于新型冠狀病毒持續擴散的情況,iPhone在中國的銷量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據彭博社報道,瑞銀(UBS)分析師在一份最新的投資者報告中估計,1月份的iPhone銷量下降了28%。今年的下降幅度將比往年更大,可能最高同比下滑超30%。
在蘋果iPhone復興這一計劃中,“下沉”成為關鍵。
而在Q1財報電話會議上,蘋果CEO庫克回答投資者的問題,其中iPhone9(又稱iPhone SE 2)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這款坊間目前傳言售價可能為399美元的,被稱為“史上最便宜的蘋果手機”。
有分析師表示,蘋果需要這種成本更低的設備在印度市場獲得更好的競爭機會,因為印度市場規模巨大,但當地人已經習慣于購買200美元以下的安卓手機。
也有觀點認為,蘋果升級廉價手機的動機可能更具全球性意義:對于那些以前買不起iPhone的人來說,價格低得多的iPhone加上合適的組件和功能,可能會很有誘惑力。這可能包括可支配收入較少的年輕人,他們可能使用更便宜的安卓手機,以及在二手市場上購買較舊iPhone的人。iPhone零部件供應鏈上市公司中層表示,今年上半年將要推出的iPhone 9是為了4G去庫存。
一邊是蘋果在用價格“下沉”,而另一邊主打了十幾年“極致性價比”的小米,則做起了高端。
2月13日,雷軍帶著小米被迫搞了一場純線上發布會,發布的小米手機10被稱為十年歷程的“夢幻之作”,4000元的價格也預示著小米正式沖擊高端市場。
“小米相當于重新創業,小米10是這個創業后的第一款手機。”雷軍這樣定義小米10。
事實上,小米數字系列和MIX系列依舊是小米在中高端機型的出貨主力。2019年年初,面對榮耀、Ov三家品牌在性價比手機市場的頻頻出手,小米在發布今年數字系列小米9時,雷軍直言:這可能是小米旗艦系列最后一部低于3000元的手機。
有媒體總結發現:在近期的兩次發布中,小米和OPPO除了分別發布標準版小米10和Find X2,將提價控制在千元之內外,也各自推出了兩款手機的Pro版本,前者較上代提價1300元,后者則將驟然提價至6999元,這是OPPO從未達到過的價位。
2019年秋季,小米更是發布了小米MIX Alpha,售價19999元。而這都是小米進軍高端市場的表現。
蘋果向下,小米向上,留給華為終端的路,主要是向內了。
2019年,華為終端所面對的海外環境惡劣,由于美國禁令,9月在歐洲推出的Mate 30系列將不能搭載谷歌的應用和服務,海外市場受到影響。
3月9日消息,據外媒報道稱,華為方面內部預計,今年其智能手機年出貨量將下降20%左右,這將是華為首次出現同比下降。報道中提到,今年1月華為在其消費電子部門為數不多的管理人員中分享了其對2020年的內部預測。
這個預測中顯示,在經歷了近10年的快速增長后,華為發貨量出現下滑,原因是歐洲和其他海外市場的銷售預期疲弱。
如果要保持高增長率,華為就需在本土切下更多蛋糕。
4G智能手機市場的成熟和飽和,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銷量達45593.4萬臺,較2016年增長1.1%,整體市場增速下滑明顯,智能手機在全社會的滲透率趨近飽和,設備生命周期不斷延長。這也就一定程度上延長了用戶的換機周期,預計2020年中國智能機銷量將在43799萬臺左右徘徊。
小米向上、蘋果向下、華為向內的戰略轉變下,隔空喊話只是競爭的第一階段——如沒有出現新的業務升級,目前智能手機行業的生命周期下,各大企業只剩下刺刀肉搏一條活下去的路了。
涇渭分明,各管一攤的時代已經過去。
“懟”也是一門學問
當筷子向別人碗里伸的越長,碰撞就越多。而“懟”,可能是智能手機從業人員“硬”專業能力。
“好像完全變了一個人。”不少熟悉盧偉冰的人曾向詫異地向媒體表示。人確實是場的產物,盧偉冰以前的性格很溫和,加入小米成為他性格轉變的分水嶺。
2019年9月11日,蘋果直接扔掉高冷、紳士人設,秋季發布會中首次下場開懟華為。同月19日,華為Mate30發布會上,余承東連懟了蘋果、三星和小米。同月24日,“厚道”的雷軍則在小米5G手機發布會,針尖對麥芒:“看看我們怎么把友商按在地上摩擦的。”
而近期因小米10的發布,那場已持續數月的“外掛和集成之爭”再次走到臺前。
“我們內置的是全球最領先的5G旗艦芯片,華為的麒麟9905G,這是采用全球最領先的半導體工藝制造的。華為mate30系列,是全球首款第二代5G手機。第二代的5G手機的定義,不僅支持雙架構,而且是SoC芯片一顆芯片來完成的。”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發布會中提出“第二代5G手機”定義。
畫個重點,余承東的定義下,集成式雙架構5G才是第二代5G手機。
不久,小米集團中國區總裁、Redmi品牌總經理盧偉冰便在小米發布會上,借用了余的定義,證明Redmi K30系列是“第二代5G手機”,而榮耀的V30系列為“第一代5G手機”。
發布會上,盧偉冰再三強調:再次聲明一下,這個定義不是我定義的啊,是友商的定義,我們只是借用了友商的定義。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說到這里,臺下坐在第一排的雷軍面帶禮貌而不失尷尬的微笑掏出了手機,右手托著手機,左手劃著屏幕,不知是否在看這一攻擊性十足的觀點上了熱搜。
然而,近日的小米10系列發布會直播間中,雷軍公布了小米10系列的配置——搭載外掛5G基帶的驍龍865芯片。
余承東的野生定義下,帶著“沖擊高端”目標的小米10,其配置的“外掛5G基帶”屬于第一代5G手機——這顯然與大眾理解的高端相背離。
從最終效果來看,這場始于小米和華為兩家企業互懟的“外掛和集成之爭”,成了行業通用議題。而小米10的發布,也帶出了另一個新議題——余承東的集成論,到底是不是真命題。
是不是真命題這里不做討論,但不難發現,大家從一片空白開始能落到具體的問題上進行討論和探究。在此背景下,再來看小米與華為的無休止的爭吵和互懟。
小米與華為這場關于5G手機的爭吵,已持續數月,有網友對此進行了總結陳詞:“四個月前,5G 手機是未來,4G一定淘汰。三個月前,沒有 SA 不叫 5G 手機,4G 馬上淘汰。兩個月前,沒有 N79 不叫 5G 手機,4G 很快淘汰。一個月前,外掛基帶不叫 5G 手機,4G 將要淘汰。”
SA是什么?N79是什么?外掛基帶又是什么?他們又對5G手機起到怎么作用?
在一次次的爭論中,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對原本一頭霧水,猶如鏡中花、水中月的“5G”手機,慢慢有了了解,形象也清晰了起來。
定義、重新定義、花式重新定義、重新定義你的“重新定義”、花式重新定義你的“重新定義”……在此類呈螺旋上升狀態的互懟和爭論中,智能手機行業的“新概念的圈地運動”不知不覺開始了。
老大老二打架,老三、老四、老五遭殃的案例,在商業史中,隨處可見,比如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比如肯德基與麥當勞。
所謂的“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不過是這兩家企業爭奪5G手機定義權的“前傳”,用戶的心智也在逐漸被提前占領——不信你回想下,現在提起5G手機,你先想到的是誰?
新紅利能否如約到來?
“舊紅利”逐漸消失后,手機行業正迎來它的新一波紅利,行業分水嶺已然來到。
2015年上一代的紅利的關鍵一年,而后,從非智能機向智能機的換機潮基本退去,市場進入存量市場。
綜觀2015年中國手機市場,全年銷量4.38億部左右,同比增長僅3%,當然與2014年的情況相比(2014年比2013年總體市場出貨量下降了21.9%),市場趨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而其中的關鍵因素是4G。
2015年4月,據工信部的統計表明,中國的4G用戶還只有1.62億戶,但到今年年初,僅中國移動的4G用戶就達到了3.36億,如果算上聯通和電信的4G用戶,目前中國總體4G用戶可以達到4億左右,保守估計,僅2015年,中國的4G用戶增幅至少在3億左右。
2016年,便有媒體對此進行了總結和預測:進入2016年,這一情況可能發生根本性的變化,4G用戶一年增加3億的奇跡不會再次出現,而且,盡管還有近8億的用戶在使用不帶4G功能的手機,但換機的速度將進入一個緩慢上升的階段,最為活躍的用戶群體已整體轉移動到了4G方式。
事實上,2010年前后的3G換機潮,同樣也延續了這一規律。
中國通信知名觀察家、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曾表示:5G試商用開始后,必然會帶來大量的市場需求,運營商需要手機,廠商若不能提供,就等于失去了市場機會。因此,終端廠商都在競相爭搶5G手機的第一波紅利。每一輪通信技術的改變,都是影響整體手機市場的根本力量,也必然帶來市場換機的需求,這是手機市場的一大規律。
除了手機終端外,5G、物聯網等新基建都將迎來新機遇。
國盛證券研報指出,5G商用將帶動換機需求,并推動基帶、射頻、散熱、結構件、屏蔽件等系列零部件升級,并且由于5G新增外掛基帶需要單獨配置一塊內存,5G手機整機存儲用量有望大幅提升。
華泰證券認為,5G終端支持頻段數量的增加、射頻前端集成度的提升將對廠商的手機設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龍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看好華為基于通信、芯片、系統等全方位技術積累,在5G變革來臨之際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
如果沒有這場疫情,由5G帶來的新換機潮或許已經到來。
近期,中國通信研究院發布了《2019年12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全年,國內手機市場總出貨量達到3.89億部,同比下降6.2%,其中2G手機1613.1萬部、3G手機5.8萬部、4G手機3.59億部,5G手機1376.9萬部。
分析公司IDC修正了其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預測,稱covid19(冠狀病毒)的爆發將導致出貨量同比下降2.3%,至13億部。由于中國對5G設備的強勁需求,IDC 預計2019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將增長1.5%,達到14億部。
各大手機廠商約戰5G戰場,這場搏殺在所難免。早在2019年,就有不少觀點預測2020年將是5G手機爆發之年,出貨量或超過2億。
但,受疫情影響,換機潮受到一定的影響。
對此,盧偉冰表示,中國手機市場1月大約3000萬部,2月由于疫情原因,目前看市場大盤預計在1500萬以下,整個市場環比下滑50%以上。電商市場在整個疫情期間受物流配送影響也大,近期在快速回升,而線下市場受影響極大,約為70%~80%。
實際上,這次疫情減緩了5G硬件方面的發展,但卻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加速了大眾對5G的理解和接受,也加快了5G商用的落地。
疫情期間,上億網民借助5G高清直播,當上了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的“云監工”;基于5G+AI的遠程診斷、遠程探視系統、智能醫護機器人在各大醫院大顯身手;越來越多的企業使用5G遠程視頻平臺復工復產、簽約招商,全國各地的學校也已經或者正在上線5G遠程教育系統,實現“停課不停學”。5G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的突出表現,讓更多的人進一步認識到5G的價值和作用,增強了加快5G發展的共識和信心。
智能手機市場趨于飽和,創新成了大量的硬件堆砌,即將到來的5G成為“全村”的希望。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