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汪勇回家了。
從調配醫療物品、保障醫護人員日常出行、協調1.5萬份盒飯,再到給醫護人員修眼鏡、買拖鞋……一個月時間,普通的快遞小哥汪勇成了醫護人員的“大管家”。
公司調配給他60件防護服,他只穿了一件便再也舍不得穿,悉數捐給了武鋼醫院,因為“前線醫生防護服破了用透明膠粘,我比他們安全得多”;醫生將原本應該戴4個小時的口罩戴上6個小時,為的是每兩次“摳”出來一個給他。
一個月前,在大年三十早上5時多,決定離開家時,他們彼此陌生。一個月后,當得知他要回家時,數個醫護人員要為他讓出自己肺部CT的免費額度。
離家的躊躇,他用了一個小時;回家的喜悅,他提前三天在朋友圈里“廣播”。
這天晚上桌上的飯菜,全是他愛的口味。這一個月,他吃的泡面相當于自己大學四年吃的所有的泡面數量。
第二天早上,妻子悄悄告訴他,爸爸媽媽晚上終于睡著了。他才知道,自從2月13日知道他在外面做的事情之后,父母就再也沒有睡安穩過。而妻子沒有告訴他的,是自己和孩子一直的惦念。那個在元宵節的時候抱著爸爸照片親了又親的2歲半女兒,此刻一直抱著他的大腿。
一無所有,一呼百應,一心一意,一往無前。這是汪勇的一個月。
這四個詞,在平凡普通的小哥心里,有如江海般噴涌的愛。
01、一無所有,“提起腦袋”出發了
作為一名生長于武漢的順豐速運快遞小哥,幾乎全年無休的汪勇,在這個春節迎來了自己的假期。
晚上回家后女兒膩在懷里甜糯的“爸爸”叫聲,讓這個80后的快遞小哥更加深深地體會到,在焦慮逐級傳遞,整個武漢陷于困頓的除夕前夜,與家人的相伴,是此刻最大的安慰。
他沒有想到,在此后的一個多月,他經歷了如此跌宕起伏的生活。媒體集中報道“快遞小哥搞定金銀潭醫護難題”;“捐款捐物鋪天蓋地而來;醫護人員稱他為支撐他們前行的‘大管家’;而身邊的志愿者說‘跟著勇哥,我們有信心’”。
一切源于他偶然闖入一個“醫護人員車輛需求群”。
金銀潭醫院的一位護士求助,回不了家,接應時間是大年三十凌晨6點。大年二十九時發出的消息,一直無人回應。半夜11時,汪勇說了聲“我去”。
這一個小時,他考慮了三件事情:一、如何出門;二、不回來住哪;三、如果出事怎么辦。那個在床上輾轉反側的晚上,他想了所有的事情,如果遭遇不幸,家人、車貸、房貸,這些怎么處理?出發前,他就“把腦袋提了起來”。
住的地方是最先想好的,點部倉庫,一樓,通風好,有上下鋪。最大的不足是潮濕陰涼。汪勇后來回憶說:“沒啥不好的,有地兒住已經是最大的幸福。”而他每次都是在早上量體溫確定發現不足36攝氏度時才感覺到,“倉庫里面真冷啊”。
給妻子的第一個善意謊言是:點部春節值班。一個謊言接下來就是另一個謊言,第二次是接觸了疑似病例需要隔離。殊不知,其實親人之間那種感應,早已穿透了這種善意的隱瞞。
“我來接你了,你有酒精不?”汪勇打通護士的電話時,護士不敢相信在這個時候會有人來接她。她坐在車上哭了一路,汪勇的腿抖了一路。
這一抖,抖了一天。12個小時,接了30多人,接近晚上7時,腿抖得止不住,他收工了。躺在床上,回憶這一天上車的人,他沒有看清也不記得一個面孔,但內心的驚懼讓他再次考慮到生死問題,“如果萬一有事怎么辦?”“大不了賣房子”。
“其實想通了就沒那么害怕了,腿也不抖了,11點鐘,沉沉睡去。”
沒想到這是此后一個多月時間,他睡得最早的一次。驚心動魄和千轉百回的一個多月,開始了。
記者采訪他是在2月25日的半夜零時,電話和微信不停的他,采訪時間從下午1時一直在往后推,在微信視頻里他說的第一句話是,“剛忙完,讓我喝口水”。
而他剛剛忙的事情,是給醫生修眼鏡。
“你知道現在醫生哪兩個需求最大嗎?也許你想不到,一個是修眼鏡,一個是修手機。眼鏡腿特別容易被護目鏡壓斷,一個腿斷了他們都不好意思說,往往是兩個腿都斷了,耳朵掛不住了才會找你;手機因為經常消毒,酒精很容易滲入手機。而這看似容易滿足的兩個需求,他們自己在方圓十里花三天也找不到人修。”汪勇剛剛做完的兩件事,是聯系購買700臺紫外線消毒燈和5000多雙護士鞋。紫外線燈安置在他們住宿的酒店,同時提供給醫護人員家用。至于護士鞋,是他想到了各個醫療支援隊出發時天氣寒冷,隨著天氣轉熱,腳上的鞋已經穿不住了。
“你是怎么做到這么細心的?”
“你不知道這些醫護人員有多么地堅持,不到萬不得已,他們絕對不會提,只會說‘謝謝你’‘已經很麻煩了’,你一定要在他們張嘴之前發現問題,找到需求點,一一破解,然后再尋找最優解決方案。”
從送第一個護士回家,到成為醫護人員的“大管家”,汪勇說:“我所有的資源就是一輛車,但我用自己串出了一張網,如果說成績,這是隊友們齊心協力的結果,我就是一個組局的人,而局里的每一個人都是拿命在扛,在這場疫情中每一個付出的人都是英雄。”
02、一呼百應,“一切付出都值得”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這個世界最珍貴的,便是逆境中的善意。
在送出第一天的善意之后,汪勇決定,繼續干,因為“人家都拼出命來救我們,我們為何不能送他們回家”。他知道全國醫療救援隊來之前的這一周,金銀潭醫院在這場戰役中的角色,他自己日常快遞服務的片區就在這附近,他也清楚地知道,醫護人員要想從這里叫輛車有多么困難。
“平常大家開車都盡量少經過這里,何況這個時刻”,走路四個小時,深深地刺激著他。“一天接送一個醫護人員可以節省4個小時,接送100個就是400個小時。”賬不管如何算,汪勇都覺得自己賺大了。“這能救多少命啊,至少能讓他們多休息一會兒啊。”
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螢火微芒照亮的道路,深深淺淺。
汪勇決定招募志愿者,條件“一個人住,必須佩戴防護用具,必須遵守消毒流程”,讓他深深驕傲的是,這個二三十人的團隊最終沒有一個被感染。“除了目標一致,就是要遵守消毒流程,這是為了每個人的命。”認準了道路要往前走,嚴格的規則一條都不能破,這是汪勇一直以來的內心遵循。
協同的力量繼續發揮,朋友圈和志愿者群所產生的疊加效應超出了汪勇最初的想象,他們先是聯系摩拜單車和醫院、酒店,所有的點位,車輛一天到位,2公里以內的出行需求得以解決;接下來用一個星期時間對接滴滴,滴滴把接單公里數從3.5公里以內直接更改為15公里以內;還有青桔單車,400臺車輛投放3天完成。只要能夠利用到的帶輪子的出行工具,汪勇一個都不放過。
最后的事實證明,汪勇真的賺了。“看著他們一點點地變好,真的特別開心,看著那些曾經抹淚的小姑娘從樓上蹦蹦跶跶地過來,我覺得自己值了。”
出行問題初步解決,汪勇把心思用在了另外一件緊急的事情上。起因是一位援鄂的醫療隊醫生發了一條朋友圈,“好想吃大米飯啊!”
“過來救命的恩人,我必須得讓他們吃上白米飯。”汪勇開始聯系餐館,得知為醫務人員供餐,不少餐館直接給提供盒飯不要錢,但他們要么難以長久,要么產能到頂。找到一家固定供餐的餐廳成為汪勇的執著心愿,志愿者采取掃街的方法,一天跑20多家餐廳談合作,可以直接供餐,也可以免費或者低價提供場地和員工一起合作。2月3日,金滏山餐廳開始供餐,解決金銀潭醫院的就餐,同時供給滴滴司機。可惜,2月7日,餐廳停止營業。
汪勇繼續聯系,也不斷受挫,就在這時,他打聽到了Today便利店(武漢連鎖便利店品牌)。在滿足金銀潭醫院所有支援團隊的用餐問題外,每天提供滴滴車主300份免費午餐。在記者采訪Today便利店的汪蕾時,她說:“汪勇為了搞到米飯,用盡所有條件。金銀潭醫院距離Today工廠三四十公里,開車需要40多分鐘,來回需要一個半小時。汪勇依仗的,就是他自己認為還不錯的身體,還有他那臺既跑滴滴又拉物資的汽車。”
但意外還是來了。便利店的倉庫,在疫情管控下,也要關門。聽說這個消息,汪勇的第一反應是兩套計劃,B計劃是先弄來泡面,A計劃是協調相關部門,打開倉庫,恢復生產。先是B計劃,供貨—需求—配送,三個環節一個個重新理清楚,從自己最熟悉的配送出發,先組建了一個26臺車不間斷的送飯車隊,再從自己的人際網絡里找到一個在武漢市有10萬份方便面的供應商,3個小時,網絡打通。A計劃主要是找人,誰管事找誰,聯系上了武湖街道辦事處,有禮有節把事情講清楚,15分鐘后領導批復:“明天可以恢復生產,但是手續要辦齊。”而因為知道倉庫關閉,便利店的餐飲供貨已經暫停,這一天晚上,便利店的師傅們生生地炒出了1.5萬份炒飯。看著那微癟的餐盒,汪勇知道,這一夜,大家都經歷什么。
正像他說的,“感謝身邊人讓我為所欲為,大家都很辛苦很艱難,但正是這么多人挺身而出,才做成了所有的事情。在這場疫情中,每個人都在渡劫,大家齊心協力才能爬坡過坎”。
03、一心一意,愛無言而溫暖
汪勇的朋友圈,每天都在5條左右,對接物資,感謝隊友,找二手手機,租車租房,都是和此次支援前線有關的事情。
2月2日,汪勇發了一條朋友圈,“這么多天扛住,護士的一句關心讓我淚流不止。”但醫護人員對“勇哥”說著感謝時,他說:“其實我們是被他們每天感動著,在口罩緊缺,滿屋子消毒的情況下,他們將本來應戴4個小時就換的口罩用上6小時,只為戴兩次能夠‘摳’出來一個給我。”在采訪中,輕易不動情緒的汪勇提到這些語速緩慢。
只有大家互相認同,心和心才能夠在一起。這是汪勇這一個月最大的感觸,而他和醫護人員之間的故事,用他的話來說,“這份情誼很重、很真,我和他們之間的故事,可以聽到你溫暖的感動,也可以聽到你哭。即使哭也分好幾種,可以讓你呆呆的流淚,思緒靜止。也可以哭到懷疑,哭掉崩潰。最重要的是,我們扛過來了。”一聽說他要出行,群里就有人回應:“勇哥小心,多保重。”有的醫護人員發了增強免疫力的藥,自己吃一半,給汪勇留一半。
2月21日,聽說汪勇要做肺部CT的消息,醫生護士群里異常熱鬧,什么時間最合適,哪家設備有空閑,除了支招,就是捐獻自己的免費額度,最后結果是醫院給汪勇申請了免除CT費用,結果顯示一切皆好。
非常之時,做非常之事,用非常之人,這一點,順豐深諳此道,2月21日,湖北順豐對25名在疫情期間奮勇拼搏、彰顯擔當的優秀員工予以火線提拔,汪勇被跨等級提拔為武漢硚口分公司經理。他在朋友圈中說:“感謝公司在曾經的管理崗位中的栽培,讓我處事冷靜;感謝父母教導讓我知道自己該做與不該做;感恩我遇到的一切美好,武漢,加油。”
在順豐公司給汪勇隨口罩寄來的祝福卡片上,我們也同樣在感知愛的心意。卡片正面,收件人是“珍貴的您”,以“順豐人”為名手寫的祝福內容,表達了公司對于汪勇的驕傲自豪、敬意和感謝,尤其叮嚀他在今后的行動中注意防護,保重身體。而到達新崗位后,汪勇本來以為自己的志愿工作要按下“暫停鍵”,沒有想到,他得到了公司和同事更大的支持。
在廣州市越秀區農林下路小學五年三班學生孫盟鷗的一篇《〈快遞小哥搞定金銀潭醫護難題〉的讀后感》里說:“汪勇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中國人,但他卻是我們的榜樣,我們少先隊員也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讓媽媽找到了汪勇的微信號,捐出了我的壓歲錢。我相信在千千萬萬個中國人的努力下,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勝利的曙光已經到來!”孩子的父親說,這是孩子長這么大以來做的最棒的一件事。
居里夫人說:“我相信我們應該在一種理想主義中去尋找精神上的力量,這種理想主義既要能使我們不至于驕傲,又能使我們把希望和夢想放得很高。”
汪勇說自己最感謝的,就是自己除夕前夜11時的那個沖動,有點理想主義,但就是這次回復,讓這份從大年初一凌晨開始的溫暖,綿延不絕。一個又一個新的“局”不斷組成,一點一點的愛不斷傳遞,一點一點的計劃漸進實施,這背后,是如此之多的志愿者始終保持的善意。
和醫務人員接觸久了,汪勇更多地理解了這個群體,理解了他們為何寧愿走4個小時也要回家,理解了他們面對時間和生命的競奪中的那種無奈,理解了他們每人在“天然的盔甲”之后的溫和軟弱,“在很多報道中醫護人員要么英勇地出行,要么是悲壯的殉職,要么是義無反顧的堅持,其實他們也害怕,正是這一個月的相處,讓我看到了一個個真實的有生命力的活生生的醫護群體”。
就像看待快遞小哥一樣,汪勇覺得,很多時候,大家都是用慣性思維來看待一個群體,他希望可以為快遞小哥這個群體呼喚更多的理解和關注。“每個人都在往前走,拼的是身體和信念,不是身份。每個人都是讓社會良好運轉的一個環節,都如此重要,每個人都在為這個社會貢獻力量,不能因為某個職業或者身份而瞧不起他人,每一個付出力量的人,都在推動著社會前進。希望大家多一份理解,那這個社會就多一點溫暖。”
04、一往無前,“相互扶持向前走”
“累嗎?”經常有人問汪勇。
“扛得住這個階段命運給予你的艱難困苦,以后我可以扛得住自己所作的任何選擇。”這是他的回答。他相信自己,我們也相信他。
“時間不等人,推一個小時推一天就不知道是個什么結果”。正是這群有著共同目標的人,他們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視善良。有人勸汪勇,按照你現在協調的資源,轉手出去,每天能賺3萬元錢。他說:“我需要3萬元錢,但是,我只會老老實實做事情。”
“但不可避免,有很多事會經歷很多波折,但就像磨刀一樣,必須要把自己的刀刃磨鋒利,才能解決更多的問題。有很多事情也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也是對自我能力的倒逼。”
媒體的報道讓汪勇接收到了更多捐贈,更多欣喜也是更大壓力,“面對更多人的捐贈,一點都不能囤積,任何囤積都是浪費,比不拿資源還要浪費,因為如果你不拿這個資源,那么還有可能放到別的地方去發揮更大作用。我們只想一步一步去做,不斷地銜接上”。
但現在他的煩惱是,人不夠用,很多小區三天只讓出來一次,很多人出不來,因為不用近身服務醫護人員,所以他對于志愿者的招募已經不再嚴格于“必須一個人居住”,但是必須有共同的價值認定,必須嚴格遵守消毒程序,這一點,誰都不能馬虎。“疫情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不注意細節”,一個月來,汪勇已經養成了隨身攜帶紙巾的習慣,從來不用手直接接觸面部;對面走來一個人,他會判斷口罩類型,決定與之相處的距離。
在醫護人員這邊,他的苦惱,卻是讓更多醫護人員相信自己。“因為如果他們不信任你,就不會提需求,有什么都自己忍住,可是他們在救我們啊,怎么能讓他們受那么多委屈。他們總說,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但這是事關生命的重要事情,沒有什么是職責所在。”
一個人的人生觀,經歷了許多事、許多人的塑造,成形于家庭養成、個人經歷、后天教育,父母這代人的經歷和教育,讓汪勇自小耿直,但自稱不是“省心的小孩”,所以,此次一直瞞著父母,也是覺得自己30多歲的人,不應該讓父母再操心。但無論走多遠,又豈能走出父母柔韌的掌紋,那在電話中連聲鼓勵兒子的父母,背后隱忍了多少牽掛的情緒。一句“這次希望沒給父母丟臉”的話,算是這么多年默默的感謝吧。有一篇關于汪勇的文章下面有一句留言,“兄弟,你這何止沒丟臉”,話沒說完,但背后的潛臺詞,都是暗暗稱贊吧。
后天養成的一部分,來自于他工作近6年的順豐速運,2014年9月入職,“誠信第一的價值觀深植腦海,平等相待,彼此尊重,我雖然沒有王衛總裁的思想和高度,但是我不折不扣地把他的思想理念進行落地”。汪勇直言,順豐系統全面的企業培訓,大大提高了他個人邏輯推導能力和全盤思維能力,而干快遞所鍛煉的良好的溝通能力,對于做好這次志愿工作是良好助力。“我感謝公司,我以自己是順豐人而驕傲。”
承擔重壓,而又負起大義,看著他滿眼疲憊地喝著牛奶,樂觀地回答記者提出的一個個問題,談到開心處,他說“看到上海醫療隊吹滅生日蛋糕,一切都值得了”;談到黯然處,他說“你不是我,我也不是他們,只是聽說,我們永遠都不知道對方在經歷什么,但對于當事者來說,也許每一刻都是生死邊緣的徘徊”。
時間往回倒退17年,2003年非典過后,一座“人間天使”銅雕在清華大學拔地而起,上面鐫刻的碑文:“魔鬼出現的時候,人們往往會發現天使其實就在身邊……在人類遭遇的某些特殊時刻,如果有一個職業人群能夠舍生忘死去履行天職,不顧一切去捍衛自己的職業尊嚴和職業榮譽,他(她)們就是人間天使。人類需要每個人在必要的時候都能成為別人的天使。”
17年過去,流轉的是時光,不變的,是每一個平凡人的擔當。
這是青春和熱血在此的見證,他只想踏著這條路,按照過去的節奏,把一件事情解決80%,再去籌措新的事宜,把線上線下傳遞來的那些溫暖和愛,傳遞給在前線付出一切的醫護人員。接下來,他說他們想為湖北除武漢以外的其他地區對接醫療物資。
現在榮譽、掌聲、熱情、呼喊,鋪天蓋地而來,他說:“我不是什么平民英雄,我更喜歡大家和平常一樣,叫我一聲‘勇哥’,我們繼續往前走。”
問到疫情過后最想做什么,汪勇給了三個字,“陪家人”。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在所有的善意之后,彼此回歸,把最深沉的愛,給家人。
凌晨3時,汪勇自己的夜晚,才真正開始。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