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給企業帶來了哪些不利影響?在應對疫情帶來的困難同時,企業家如何把握這次“拐點”機會,帶領企業持續發展,持續成功?
近日,“正和島新春抗疫—企業家線上暖心會”溫情上線。遠東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正和島江蘇島鄰機構主席蔣錫培,貴州海宇集團/中勘基建集團董事長、正和島貴州島鄰機構主席胡正森 ,金花投資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正和島陜西島鄰機構主席吳一堅,雙童吸管董事長樓仲平等,參加了此活動并就上述話題進行了分享。
樓仲平:
疫情加速了企業向“重經營、輕管理” 轉型
這次疫情到底會給企業帶來什么樣的影響?我一直在思考,后來卻意識到,疫情帶來的不僅僅是眼前這些。今天,我結合雙童的例子來給大家作分享。
疫情到來之時,我們雙童正面臨轉型。我們認為不應該把一輩子用來做一根吸管,所以在2018年停止了26年“專注經營”的思維慣性,開始了戰略轉變。
單一業務模式很難成就百年企業。原來,我們是精細化管理,極致的專注,講工匠精神而不愛講效率;后來通過學習,明白“工匠精神”并非專注于某一個產品,一輩子就做一個產品,而是專注于事物。
這促使了我們從極致專注,轉向組織進化。傳統企業重管理、輕經營,解決問題都是一個死循環,效率很低。這在社會信息化程度提高之后,就充分反映出制度的滯后性了。實際上,我們的企業到現在還是這樣的。
但是,企業一定要向重經營、輕管理轉變。輕管理不是不管理,而是自組織、自管理。我們很多企業現在可能正在轉型,那可以通過這種轉變來影響個體,從而實現組織效率的高度提升。
把危機理解成自然規律,一種周期性必然發生的事情。既然是必然的,遲早是要來的,你如果很早就意識到了,那么一定知道預防很重要,會把功夫花在平時,讓自己有充分的免疫能力。
在危機到來時再做決策,是來不及的。之前沒有準備的企業,正好可以充分利用當前這個難得的安靜時刻,解決組織變革中遺留下來的很多問題,從而推動企業從管理型平臺逐漸轉向平臺型組織,化危機為機遇。
對于企業來講,疫情相當于是一次清洗和消毒。企業的本質是一個生物體,也會被感染。病毒之后,我們如果能活下來,就有了抗體。同樣,經歷了這次危機,我們反而得到了洗滌、得到了鍛煉。
疫情是我們必須要面對,也要戰勝的事情。
吳一堅:
企業的免疫力越強,活下來的概率越大
我今天想分享的話題,也是最近非常熱的一個詞語——免疫力。
為什么想到這個詞語呢?一個突如其來的病毒,使得我們的很多企業受到了非常大的沖擊,甚至帶來了致命的影響,不少企業家的信心也受到了非常大影響,他們焦慮地關注每天更新的疫情信息、行業情況……
海量的信息資源是不是等于海量的財富收入?我想并不是。這幾十天,大家都在家里,接觸到了更多的信息,反而體會到了它們給我們造成的負擔——在紛擾的社會中,如何尋求生活中、事業中的那一份平靜,可能是我們這一代企業家在過去幾十年中,遺失或者忘卻的。
這是最根本、最致命的事情。我們為什么會被影響到呢?面對當下,我們擔心、恐慌甚至破產又是因為什么?
實際上都是一種不健康的表現。不僅包括自身身心的不健康,還包括企業管理模式、產品結構、市場競爭的不健康。這里的不健康是指在免疫力上的不完善、不具備。
免疫力是最能支撐我們的,是我們可信賴的競爭力。所有歷史節點和物種的進化過程中,能夠延續和生存下去的,都是因為自身有免疫力。它也決定了我們是不是有這個機會,去實現關于企業的夢想。
所以,我認為免疫力應該成為企業的初心。過去我們講的初心,比較宏觀、比較抽象、不確切。這次,我們應該真正體會到我們企業需要的是什么,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要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價摘出去的……
這次疫情對我們來說,是一個考驗,也是一個非常必要和及時的拐點。此刻,我們應該從當下做起,從自身做起,重新認識和建立公司財務、市場、產品等的免疫力,把企業要去的地方,下一步要干的事情等等,做一個簡單的梳理。
在過去幾十年的市場經濟和企業發展過程中,大家確確實實經歷了很多艱苦卓絕的考驗,也都挺過來了。那我們能不能從中提煉出來,我們成功是因為什么?劉東華老師說企業家拿著過去的地圖是怎么也找不到新大陸的,但我認為,這次大家拿著一張老地圖一樣能夠找到新大陸。
疫情以來,我們已經看到了很多企業和領導在不斷地沖刺、發展和壯大;抗御未來不確定性的免疫力,在我們每一個企業家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事業當中貫穿,不斷得到加強。希望更多企業家都能夠做到這樣!
蔣錫培:
練好內功才是上策,信心比鉆石還寶貴
這個春節真的很難忘,無數國人都跟這場災難連在一起。全球關注,特別是企業家們,除了要考慮到自己的小家,更多的,還要考慮到大家、關心到國家。因為沒有國家就沒有大家,更沒有小家。
基于此,我們遠東在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就跟疫區的相關人員建立了聯系,跟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等機構一起,快速進入聯防聯控的體系,爭取讓更多的人能夠得到安全的保護,使更多的人能夠建立起防控疫情的信心。
企業也需要持續發展。我們2月3號開始小范圍復工,到了9號的時候正式通知復工。我也很高興,到目前為止,我們所有的員工、 客戶、家人、 親朋好友,沒有一個感染。
疫情帶給中國企業的困難,遠遠超出想象。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特別是服務業企業和外貿企業,受到的沖擊很大。留給小微企業的時間不多,沒有充分的準備,卻有各方面的壓力,有些企業可能要倒下了。
困難再大,也是天無絕人之路。我們企業要提升士氣、抱團取暖、同心協力。我們最近就推出了“月讀一本書”的計劃,要求大家推薦,最后評選出最適合大家學習的一些書。有戰略方面的,有經營管理方面的,也有變革與創新的,等等。學習分享是幫助成功的主要路徑之一。
練好內功才是上策,信心比鉆石還寶貴。所有企業都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強。在疫情形勢下,我們要專注、專注、再專注,哪怕是一個小的產品和領域,只要有優勢就能夠生存,只要有優勢就能夠發現藍海。
因此,我們也建議,企業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應該始終貫徹“三個導向、三個結合、四個全面”:
1,堅持三個導向,即堅持客戶導向、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結果導向。我們有什么樣的服務意識、產品很重要。只有讀懂客戶、理解客戶,指導并成就客戶,我們企業才能真正的創造價值、服務社會,我們企業才有未來。
2,堅持三個結合,即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結合、產品經營和資本經營結合、硬實力和軟實力結合。我們現在國際市場的份額還不夠大,希望通過把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來滿足客戶需求,擴大市場,提升競爭力。
3,堅持四個全面,即通過全面智能化、全面數字化、全面對標,從而實現全面超越。這是最重要的,必須落實。
雖然目前的資金運轉、市場開發等全都是難題,但是如果不難,要企業家做什么?我們不妨把解決難題當成一種職能、一份事業,樂在其中。當把這些問題逐個解決了,我們會很有成就感,至少到世上來一趟,還是很精彩,對得起自己、對得起他人,對得起祖國。
胡正森:
特殊時刻,還靠經營者“從心管理”
企業經營管理之道,也應該從心上下功夫。所以,我今天晚上分享的主題是:從心管理,吾性自足。具體來說,就是要一心、要療心、要苦心、要明心、要小心:
1,要一心
管理的目標是追求效率最高化、效益最大化和效果最好化。要實現這“三化目標”,企業與員工就得只有一種行動,只有一種聲音,只有一條心。
為了做到一心一意,民營企業要去掉“四化”、解決“四難”。
“四化”即家族化、專制化、山頭化、情感化。因為企業家族化必衰,決策專制化必險,團隊山頭化必垮,工作情感化必差。
“四難”即在執行上很難只聽到一種聲音,在管理上很難只用一把尺子,在團隊上很難凝聚成一條心,在決策上很難制衡一個人。而這“一個人”,指的就是老板。
2,要療心
經營是經營人心,管理是管理人性。只有治療心病,克制人性的弱點,去除貪欲、私欲、物欲,才能展現良知的人性光輝。如何做好療心強心?我認為必須做到以下四點:
第一,掃除“八心”,開展“八治”。就是要掃除怠心、忽心、燥心、妒心、忿心、貪心、傲心、吝心,同時治昏、治賄、治慢、治亂、治散、治軟、治庸和治貪。
第二,獎得心動,罰得心跳。獎得心動會讓員工奮力拼搏、干好事情。而罰得心跳則會出現兩種情況,第一種是罰怕,會好好干,第二種是罰跑,說明員工不敢擔當,沒有責任感,道不同不相為謀。
第三,企業要制定“軍規”,要有鐵的紀律。我們集團制定了“十不準十做到”紀律,其中一條就是不準無故關機。我也要遵守。在紀律面前,沒有董事長,人人平等。
第四,要與員工交心,讓員工心安。心安即強大。企業只有把員工放心上,員工才有心在企業。我們不止要關心員工的生活,更要關心他們的未來,工作上為他們量身打造,制定職業規劃,讓他們看見未來,看見希望。
3,要苦心
企業除了發展的道路,已無路可走。
我們要苦心經營,全力發展,弄清楚及處理好發展的“五個主要維度關系”:營銷是發展的首要前提,團隊是發展的決定因素,管理是發展的永恒主題,創新是發展的根本動力,文化是發展的核心靈魂。
我在央企干過,現在在民企干,深知央企的先進性,也深知民企的缺點,因此在很多年前,我就擇優棄劣,創造性地探索出和實施了系列措施。如我們集團做到了“四個結合”:
在決策執行上,把央企的原則性與民企的靈活性結合起來;在組織架構上,把央企的完整性與民企的單一性結合起來;在高管團隊上,把央企的多變性與民企的穩定性結合起來;在企業文化上,把央企的特色性與民企的差異性結合起來。
4,要明心
內心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在特殊時期,我們尤其要心明眼亮,看清形勢,看清自我,做到此心不動,隨機應動。
我曾預料到今年企業會非常艱難,又何曾預料到今年春節會疫情爆發,導致難上加難?但無論如何,我們遇到困難,不能束手無策,要迎難而上,集思廣益,積極應對。要用發展和改革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經濟下行,疫情沖擊,今年生意更難做,老板更難當。所以,2月10日上班的時候,我在集團干部大會上就提出,不能消極坐等,一方面要抓抗疫戰役,另一方面要抓復工復產,將公司級主要領導調整充實。
5,要小心
一個企業不論大小,關鍵看效益好不好,資金好不好。而效益好不好,資金好不好,關鍵看風控做得好不好。
小心駛得萬年船,我認為企業要做到“六個小心”:小心被杠桿撬翻,小心被產能脹破,小心被風險擊潰,小心被內耗搞敗,小心被忽悠晃倒,小心被折騰拖垮。
經營企業,猶如大海航行,會有碧波蕩漾、一帆風順,也會有驚濤駭浪、險灘暗礁,更有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猶如空中飛行,會有晴空萬里、萬里無云,也有烏云密布、電閃雷鳴,更有垂直攀升、一降千里;猶如汽車旅行,會有坦途通達、寬敞大道,也有坎坷曲折、山高路險,更有你追我趕、時超時停。
而企業經營者,則猶如大海航行的舵手,空中飛行的飛行員,驅車旅行的駕駛員,決定方向,決定高度,決定速度!
困難再大,只要我們決心更大;問題再多,只要我們辦法更多;挑戰再艱巨,只要我們勇往直前、永不言棄,就無往而不勝!
我們企業家要靠意識、膽識、知識、見識,掌握企業的命運,駕馭企業的發展,讓企業站得更穩、走得更遠、飛得更高、做得更好!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