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依舊嚴峻。在這場生死時速的戰“疫”中,人工智能成為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2月10日起,在武漢市中心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武漢楚天醫院,出現了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員”,它們靈活地穿梭在醫院的隔離區,擔負起為醫護人員與患者送餐、送藥的職責。
這些特殊的“工作人員”就是送餐機器人。它們不僅降低了醫護人員被感染的風險,同時也提高了配送效率,節約了一次性防護用品。火神山醫院與雷神山醫院交付使用后,也已使用醫用級別的送餐機器人及無人配送機器人。
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力量加入了戰“疫”隊伍。
2月4日,工信部發布《充分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效用 協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議書》,倡議進一步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效用,組織科研和生產力量,把加快有效支撐疫情防控的相關產品攻關和應用作為優先工作。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9年度的統計顯示,2018年醫療機器人的市場規模約為5.1億美元。總體而言,體量較小、尚處于起步階段。而2018年工業機器人的銷售額就達到54.1億美元,遠高于醫療機器人。此次疫情中,從隔離區機器人送餐,到AI測溫系統上線,人們看到了抗疫的全新力量。
同時,人們也有疑問,人工智能到底能發揮多大的作用?機器人還能“走”得更快些嗎?
進軍一線
1月24日10時,從新加坡起飛的TR188次航班到達杭州蕭山機場。由于乘客中有2名發燒人員,219名乘客被安置在杭州市委黨校集中醫學觀察。
大年三十的市委黨校本來人手就非常緊缺,還要做到既解決219名乘客的吃飯問題,又要避免交叉感染,簡直難上加難。于是,杭州政府想到了向機器人“求救”。
擎朗智能科技接到了這項特殊的任務。然而,從工廠直接出貨根本來不及,于是擎朗智能科技創始人、CEO李通馬上跟正在租用擎朗機器人的杭州連鎖餐廳新白鹿協商,直接從餐廳調運了16臺機器人到杭州市委黨校隔離點。
讓本來在場景更復雜、人員更多的餐廳進行配送的機器人進入相對封閉的隔離點工作,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很快就可以在隔離區運行。”李通信心滿滿。
無人配送只是這次疫情中機器人力量的一個縮影,這股新勢力還進入了醫院協助醫護人員。
越凡科技將原本適用于零售場景與移動講解和服務的機器人,改造成了針對醫院場景使用的機器人。
2月1日,成都高新區企業越凡科技為成都市第十人民醫院(成都市公共衛生醫療臨床中心)無償提供了“知屏”“享遞”“小販”三種類別的機器人,以減輕一線醫療人員工作壓力。
越凡科技銷售總監胡松告訴《中國企業家》,臘月二十八(1月22日)接到成都市政府的防疫通知,越凡科技便開始將原本適用于零售場景與移動講解和服務的機器人,改造成了針對醫院場景使用的機器人。
“這種改動并不復雜,主要是軟件層面的改動,例如語音庫的重新改寫,UI的重新設計。目前這三款機器人已經在醫院跑起來了,接下來還會在其他的防疫中心投入。”胡松介紹。
在北京,獵豹移動旗下獵戶星空的兩臺智能服務機器人也已經于1月27日送到了接診壓力巨大的北京大學首鋼醫院。2月4日,北京海淀醫院也收到了捐贈,投放使用疫情防控協作機器人。這是金山安全在疫情發生后,基于原有OrionStar智能服務機器人,根據實際應用場景和需求快速開發的功能。
“這支抗疫力量是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越凡科技創始人、CEO黃山表示,“機器人作為人工智能的載體,在醫院中更是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比如配送機器人、消毒機器人、導診機器人、測溫機器人等等,都能有效地防疫抗疫,減少交叉感染,降低人力成本。業內還有利用人工智能做疫苗的研發。這都說明人工智能正在這次疫情中發揮重要作用。”
金山安全在疫情發生后,根據實際應用場景和需求快速開發的疫情防控協作機器人。
“危”與“機”
“這些(醫院、隔離點)場景以前我們沒有想過,現有產品能夠在短時間里應用到當下的場景,說明市場上智能機器人產品已經非常成熟了,也讓我們看到了在更多場景下應用的可能性。”李通表示。
擎朗智能主營產品為室內無人配送機器人,主要應用于餐廳配送、酒店服務、快遞/外賣配送等場景,所以公司的訂單主要集中在餐飲業、酒店業等,但此次疫情對餐飲業的打擊巨大,他們的業務同樣受到影響。
李通坦陳,從短期看,疫情結束之前餐飲界對配送機器人的需求量會大幅降低,不可避免地給擎朗智能帶來了影響。“但對人工智能公司來說,疫情所帶來的市場教育意義更為重要,災難帶來的短期陣痛將推動行業更快發展。”
對于機器人行業來說,技術、產品以及成本并非是制約發展的最關鍵因素,難點在于市場教育。“即便一臺機器人每個月的租賃價格只有3000元,遠低于餐飲行業的人工成本,但目前應用仍然非常小眾。經歷過這次疫情,幾乎全國人民都知道了機器人已經規模化鋪開,可以應用于各種場景和領域,這對行業的影響非常深遠。”李通表示。
黃山也將這次疫情形容為“催化劑”,在客觀上激發了行業需求,對具備智能化、無人化特點的人工智能產品做了有效的市場教育。“無論是人工智能,還是智能機器人,都會在疫情過去后加快前進的步伐,市場前景肯定是巨大的。尤其是在醫療衛生、社區服務等領域,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品會加快落地速度。”
疫情揭開了人工智能真實的需求場景,也對各人工智能企業的技術實力提出了考驗。曠視方面表示,“擁有足夠技術積累和研發能力的團隊,才能變‘危’為‘機’,率先拿出有效的產品方案”。
同為科技公司的小i機器人也在疫情的推動下延伸了產品需求。小i機器人創始人、董事長兼CEO袁輝介紹,小i機器人免費提供防疫外呼機器人,在最開始是希望解決各級政府機構每天大量調查、社區問詢的調研訪問工作,提供公益服務。現在他們發現需求在延伸,有更多數據分析和交互,湖北一家餐飲公司甚至還提出希望能有起到心理安慰作用的交互智能機器人。“小i機器人會根據他們的需求,結合自身的能力,上線更多產品。”
袁輝認為,在此次疫情中,人工智能雖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應用仍相對較少。不過,新冠肺炎疫情一定會像2003年的非典一樣,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對人工智能企業來說是一種機遇也是挑戰。
市場爆發的瓶頸
目前,全世界機器人產業中,中國占據了38%的市場份額,從地面運輸到航空探測,從家庭娛樂到醫療救災,從工業到服務,中國機器人的應用已經覆蓋了非常多的領域。
一場突發的疫情,讓機器人一戰成名的同時也加快了人工智能企業布局醫療領域的步伐。
擎朗一直深耕于餐飲行業,但在看到這次疫情中醫療場景中的使用情況后,也讓他對進入新的場景有了更多思考。
黃山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對之前的布局進行了反思。她表示,人工智能、機器人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前,更多是利用技術服務到消費場景中,在醫療場景的落地甚少,此次疫情的爆發集中增加了對人工智能軟硬件技術在相關領域落地的需求。
胡松認為越凡科技被疫情推動向前邁了一大步:“我們原本就計劃2020年深耕醫療領域,防疫加快了我們的步伐。”根據越凡科技的規劃,2020年公司將會在醫院布局,在成都做出標桿案例后北上進軍北京市場。
胡松透露,越凡科技一直在跟醫院有對接,只是進度比較慢。“疫情爆發后,我們看到無論是在醫院做宣講的防御機器人還是負責遞送的機器人,對醫院來說都是剛需。對于抗災防疫來說,機器人有非常廣的應用場景,所以更堅定也更快地開始布局醫療領域。”
李通也表示,一旦大眾認識到、接受了機器人在各個場景中的應用,未來將大有可為。他還表示,雖然擎朗一直深耕于餐飲行業,但在看到這次疫情中醫療場景中的使用情況后,也讓他對進入新的場景有了更多思考,“我們相信機器人在醫療場所也能快速普及起來”。”
不過,被突發疫情推動的人工智能,并非沒有質疑的聲音。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表示,國內企業缺少原創性開發,更多是應用型,所以只能將自己的應用場景強行轉化到疫情防控,無法從基礎上實現技術對防疫的推動。“畢竟疫情的影響是短期的,最后還是要落到日常場景的性價比競爭,到那時,無核心技術無底層技術的裸泳就公之于眾。”
此外,多數醫療機器人都屬于創新科技產品,性能是否穩定還有待考驗。醫療機器人的應用對醫院環境、業務流程、操作人員等也會帶來不同程度的調整變化,醫院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總體上看,醫療機器人的市場教育任重道遠,其技術性能也有不小的提升的空間。
而更大的需求,則存在于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這對人工智能企業的研發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