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時任國務卿馬歇爾成功牽頭遏制蘇聯主導西歐。如今,特朗普的對華貿易戰有可能升級為另一場冷戰,或者如哈佛大學政治學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警告的,一場熱戰。
這一次風險更大。因為盡管蘇聯人有強大軍隊,對美國構成可怕挑戰,但他們經濟實力弱,還受制于僵化制度。反觀現在的中國,不僅擁有強大軍隊,很快還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中國還打造了21世紀高科技,具有高效治理制度。簡言之,作為戰略對手,中國有可能成為首屈一指的全球性力量。
迄今,特朗普一直試圖以高關稅威脅、禁售西方科技產品,來抑制中國向經濟和戰略霸主地位挺進,但遭遇慘敗。因此,是時候重啟上世紀40年代末的制勝之法了——其關鍵是把自由貿易和共同安全相結合。若美國采取此種戰略,將手握至關重要的籌碼,可與中國人談判更好的協議。
美媒:作為戰略對手 中國有可能成為首屈一指的全球性力量
中國擁有強勢和高效的中央治理,能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這意味著,美政府當年在西歐成功的模式,正是特朗普團隊該采用的。但特朗普不應利用金融援助作為胡蘿卜,而應代之以取消關稅和制裁,以激勵措施說服中國制定并落實必要的政策改革。
美方貿易代表與中方談判,想達成的協議肯定不只是要求中國多買美國產品。當年,馬歇爾團隊迫使西歐國家取消貿易壁壘并對外國開放經濟,現在美國也須說服中國。當然,相比當初被戰爭打得百孔千瘡的西歐,美國對華的天然籌碼較少,但有途徑增加籌碼。
不過,昔日經驗對解決特朗普政府目前面臨的最棘手問題并無幫助——如何阻止中國科技公司如華為和中興主導全球數字基礎設施。從國家安全角度看,現今控制數字基礎設施的重要性,不亞于當年第一個造出原子彈。
目前,美國想要通過威脅和制裁來拖慢中企邁向科技主導地位的前進步伐,但不會成功。相反,美國的公司企業,需提高自身能力與中國龍頭企業競爭。
特朗普政府應考慮借鑒上世紀40年代美國陸軍的“曼哈頓計劃”,出臺“高科技曼哈頓計劃”,并重啟與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國家的貿易和安全關系。這將令特朗普能采取胡蘿卜加大棒政策,為與中國達成雙贏協議提供必要籌碼,以勸誘中國人接受對拉平中美競爭環境很重要的改革。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