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物流技術與應用》雜志作為亞太物流領域權威媒體,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緊隨“智能制造”前進步伐,基于推動智慧物流深入發展初衷,在蘇州舉辦了以“智能+ 生態”為主題的“第四屆全球制造業供應鏈與物流技術研討會”。本次研討會吸引來自制造和物流行業的專家,以及國際領先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世界工業集團百強企業、國際知名系統集成商、軟件信息化企業、國內知名汽車生產企業、國內知名家居生產企業的代表齊聚一堂,精彩分享智能制造中的物流技術、物流模式的創新與應用,圍爐探討制造行業供應鏈與生態圈建設,深度剖析目前制造行業物流面臨的痛點,共同展望面向制造行業的智慧供應鏈與物流發展之未來。
會上,舍弗勒投資(中國)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物流副總裁朱瑞先生以《科技遇見未來創造和智造并行》為題,將近幾年對于智能制造的研究和感悟,首次在會議上進行了分享。經整理如下。
首先跟大家分享行業里一個關于披薩的經典故事——一個客戶花50元錢叫了披薩外賣,作為客戶不管披薩店是用飛機還是高鐵配送,客戶就付50元,跟騎自行車送過去的價格一樣,所以大家要思考:智能制造的目標在哪里?
一、環境
1.汽車市場結構變化
不管身處哪個行業都有壓力,都有不確定性,鋼鐵、房地產、石油等等目前都面臨轉型,不知道未來在哪里,所以壓力無處不在。汽車行業在過去30年一直都在增長,但是去年突然降了5.2%,尤其是結束了過去的10年黃金時代,但在這些變化當中我們還能看到一些規律:
(1)新能源,在過去5年里面仍然保持快速增長。
(2)中國豪華品牌,也就是BBA去年細分市場增加了15.2%,其他的細分市場在下降。
(3)過去5年越野車增速比較高,2014年增速達到35%,但是去年的增速明顯下滑,降了2.5%。
(4)未來3年市場的需求,作為華東發達市場增長的期望比較低,相反中西部還有華南、華北未來市場的需求要大于華東等發達市場。
2.汽車智造 戰火紛紜
產業有很多跨界進入者,雖然大家都說汽車市場現在不樂觀,但是最近包括恒大、格力、蘋果等等不斷進入。與此同時,一些傳統的汽車制造企業,包括大眾,提出了未來要成為一個專業的汽車軟件公司。有的人想進來,有的人想出去,我們現在就是在這樣的環境當中。
3.汽車工業處于十字路口
我在汽車行業20多年,我覺得汽車行業正在升級改造,也面臨很多選擇,我們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現在討論多聚焦在幾個方面:
1)硬件重要還是軟件重要?如新能源車到底是像福特、大眾、通用傳統的引領,還是特斯拉這樣的新技術引領?
2)無人駕駛重要還是互聯互通重要?中國美國選擇不同的道路,美國主要選擇的發展方向是無人駕駛,中國的方向是互聯互通,我們更推IoT物聯網、5G技術,因為在這兩方面中國可以領先其他的國家。
3)新能源,包括氫能源,混合動力,太陽能等等。
4.世界眼中的工業4.0和智能制造
我們不僅埋頭苦干,同時也要看看外面的世界,大家是怎么看待工業4.0和智能制造的?
(1)德國數字化部長Ms. Bar對中國數字化非常感興趣,她多次考察的結果是:中國的發展確實非常蓬勃、創新,或者是有影響力。但是在德國、歐洲目前還沒有辦法照搬。一是城市化水平不高,德國人自己看來他們只有三個大城市,其他全是農村,因為比較發達,人們也沒有到城市里的欲望。二是人口老齡化,京東、淘寶有幾萬個快遞員,在德國找幾萬個快遞員一年要創造幾十億歐元的工資,網點這種經濟形式能支持嗎?
(2)日本是傳統的制造大國,也是我們企業學習的榜樣,我挑了一個典型——豐田,智能化不可避免是未來潮流,我們只能適應不能對抗,日本企業認為智能制造最重要改變的不是設備,而是改變人,讓人變得更智慧。
(3)工業4.0:德國國家科學工程院院長Mertins博士,第一個提出德國工業4.0,也被行業里面稱之為“工業4.0之父”,他認為,工業4.0的理想狀態其實是企業把所有的要素,人、機、料、法、環放在虛擬的環境里面,通過測量找出短板,然后在現實中改善從而實現均衡,而不是僅僅引進一個機器人,僅僅引進一個工具。
回到“披薩故事”,無論選擇做什么樣的智能化制造,不能只是從自己的角度思考減了多少人,提升多少產能,而是要看看顧客怎么想?如果不解決客戶只付50塊的問題,那么智能制造是不長久的。
工業5.0:大家思考工業4.0是什么的時候,5.0已經成型了。Dr.Mertins說工業5.0是什么樣子他還不知道,但是他清楚地感覺到必然會發生在生物科技這個行業當中,未來下一個科技增長點會出現在生物科技方面。
二、智能制造的目標在哪里?
接下來我給大家引入一些我的觀點,光做智能制造不夠,這僅僅是一個過程,還要多去考慮考慮目標在哪里?我們要通過創造引領制造。
產業革命的四個階段
當瓦特發明了蒸汽機,人類進入機械時代;當人類發明了電,我們的工業進入電氣時代;當我們發明了電腦,這個社會進入了數字化時代;當今有了電話還有互聯網,我們進入了互聯時代;下一個科技在哪?你的智能制造定位在哪?是機械時代、是數字化時代、還是互聯時代?如果看不到未來,你的智能制造早晚會被淘汰。
2018年5月李總理日本考察,他是去看日本怎么造車的嗎?不是。他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在新能源汽車制造方面,中國和日本的技術目前走在行業前面,他要和日本達成一個技術協議,就是制訂新能源汽車的標準。
智能制造面臨的阻力
當大家自己覺得我們的智能制造有所突破的時候,會不會遇到一些阻力?先進的發達國家不會允許中國技術那么快占領市場,他們會阻擊我們。行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TESLA投資500億成為上海最大的獨資企業;它立項之后馬上宣布產品全部降價;中國的新能源企業如果想超越它而它和你打價格戰時,你有沒有本錢跟它抗衡?
另外為什么最近美國政府集中打壓華為?華為是5G的倡導者和領導者,如果華為的5G得到了全球的認可,全球的推廣,所有的國外用戶向中國公司付費的時候,會是多大一筆錢?所以美國政府阻擊的是我們的技術,是我們未來在行業當中的領先地位,而不是僅僅每年幾百億關稅而已。
同時你的智能制造技術會不會對外界有依賴?比如說,你的智能制造是基于美國的GPS技術,如果美國把GPS關掉,你的智能技術還能繼續應用嗎?如果你的智能技術是基于CPU或者是芯片,而美國公司停止供應,你的智能技術還能存在嗎?
在座的行業領先者,技術創造者,請你們考慮考慮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智能制造的核心?
真正的創業者
Dr. Bertrand Piccard是世界上第一個沒有用一滴油飛遍全球的人,他發明的太陽能飛機曾面對最大的問題不是錢,第一,大家都知道太陽能電池非常重,沒有任何一個飛機設計所能給他設計。第二,沒有任何的飛機制造公司給他制造。但是他就是創業者當中非常有代表的人物,他沒有放棄,他找到一個賽車手,一點一點摸索,最后實現了這個飛機在藍天翱翔,也使他成為第一個沒用一滴油飛遍全球的人。
他到處演講和參加社會活動,把豐厚的收入繼續投入到他的創業當中。這就是一個創業者、一個企業家的情懷,雖然我們現在沒有看到他成功,但是他可以感染很多人,我們在創業的道路上可以走得再堅持一點、堅定一點。
未來的供應鏈物流技術
物流跟制造是密不可分的。1900年左右奔馳發明第一臺汽車,所有的動作是獨立完成,造車的時候也沒有卡車和叉車來協助,全部工作都是獨立完成;1930年代,福特引入T平臺進行汽車大批量生產時,強調的是分工合作,物流分為入廠物流,廠內物流和出廠物流。未來的物流是什么業態呢?跨界和融合,以產品為例,原來提供輪胎的并不只是提供輪胎了,可能是裝好的前驅機構、后驅機構。
供應鏈也是一樣,一個物流服務商過去只提供運營服務,未來也要提供規劃,提供裝備。同時汽車非汽車的界限已經被打破,例如順豐就已經是一個綜合性物流服務商,這就是未來的趨勢。
三、小結
智能制造的未來是需要大家考慮的,而不僅僅是關心技術,我在這里面發一個倡議:
我們不僅僅關心智造,也要關心創造;我們要改變的不僅僅是我們自身,同時要改變環境,謝謝大家!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