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刊記者專訪了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智能物流項目負責人、物流工程教授級高工方忠民博士,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作為一家典型的離散型制造企業,方忠民先生對于離散型制造企業智能物流的發展建設有著豐富的經驗與見解。
記者:在您看來,國家大力推動制造業與物流業深度融合的主要意義何在?對雙方的發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方忠民:物流服務目前可以說是制造企業運營的短板,物流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是促進物流(供應鏈)業快速發展、提升物流體系建設的一個契機。國家大力推動制造業與物流業深度融合為制造企業供應鏈的順利運轉提供了保障,同時也推動了整個制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制造業企業通過增加服務要素在投入和產出中的比重,以加工組裝為主向“制造+服務”轉型,從單純出售產品向出售“產品+服務”轉變,有利于延伸和提升價值鏈,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占有率。物流業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已成為提升制造企業運營效率,價值創造能力與競爭力的重要戰略資源。
記者:您認為我國離散型制造企業智能物流當前的主要發展方向是什么?近年來取得了哪些突破?
方忠民:當前我國離散型制造企業智能物流主要發展方向是完整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的建立,以WMS為核心,SRM(供應商管理系統)、OMS(訂單管理系統)、TMS(運輸管理系統)、ROS(路徑優化管理系統)、BMS(計費管理系統)等相繼完善,實現供應鏈全鏈條的數字化和基于數字化的智能化/優化,實現系統與系統之間,設備與設備之間、系統與設備之間的無縫對接。利用5G技術,以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相結合,打造互聯網+物流信息數字化轉型,打通數據堡壘,全局數據共享,實現多維度分析可視化展示,支持多維度、多層級分析報表。
我國離散型制造企業智能物流近年來取得的突破第一是適應于我們離散性制造企業的物流管理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通過WMS、WCS、輸入輸出接口等軟件系統,以系統思維的方式使各種自動化物流設備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實現軟硬件接口的無縫對接,同時高效、準確地控制實物流、信息流,清楚反映實物的各種物流狀態,保證生產作業計劃和物料存取的準確性。
第二是物流機器人技術的發展。無論是從物流機器人車體、驅動裝置、傳動系統等硬件,還是控制系統、導航技術、視覺感知、調度系統等軟件技術方面的發展,越來越滿足離散性制造的柔性化生產的物流配送需要。
第三是依靠無紙化信息技術,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實現無人倉和移動分揀作業平臺的有效結合,更有利于“松散、無序”的離散性制造的配送及時性的需求滿足。
記者:離散型制造企業在對物流的需求方面具體表現出哪些突出特點?
方忠民:離散型制造企業具有多品種、小批量的行業特點,其產能較為分散。產品是由多個零件經過一系列并不連續的工序的加工最終裝配而成,產線按工藝布置設備,工藝變更頻繁。
各生產要素之間處于一種“松散、無序”的狀態,從而導致物流需求處于一種無序狀態,導致整個物流作業需求的無序和效率低下。這也就需要我們物流信息系統的信息及時交互保證“精密、有序”秩序,大幅提升此類企業的運營效率。
記者:近年來,離散型制造企業智能物流在發展過程中涉及到了哪些關鍵技術?解決了企業的哪些痛點問題?
方忠民:第一是信息技術。信息共享是離散型制造企業智能物流在發展過程中涉及到的核心基礎和關鍵環節,供應鏈各環節信息的共享和離散型制造企業內部信息系統的拉通,從內外在價值挖掘層面打破信息不對稱引起的產業鏈、供應鏈構建壁壘,為兩業要素資源整合和發展數字經濟營造了良好的信息環境。
第二是智能控制技術。離散型制造企業在產線建設和智能物流建設方面充分應用現有自動控制技術和智能設備,實現物流信息和產線信息采集標準化、處理電子化、交互自動化。提高生產的運行效率和質量保證的可靠性。
記者: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作為一家離散型制造企業,近年來在智能物流的幫助下完成了哪些升級改造,取得了怎樣的效果?
方忠民: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近年來完成了物流信息系統項目上線,完成了物流信息系統與SRM、ERP、MES和智能物流設備的集成使用,使整個物流作業系統提升了30%的效率。形成了以“智能立體庫+智能AGV小車、分揀平臺、配送工裝”的工位制節拍化和齊套化、形跡化、自動化的物流配送模式。實現了較強的多種車型混合調度,自動化程度、工作效率明顯提高,調度系統具有較好的柔性和系統擴展性,且安全性高、可靠性高。
未來,我們準備投資1.2億建設一個無人化的倉配中心。在這個中心里面將通過我們的物流信息系統把立庫、miniload、多層穿梭車、窄巷道貨架+高位叉車、地鏈系統等物流智能設備高度集成,盡可能將這個項目作為在國內智能物流發展的一個典范展示給大家。
記者:請您向我們介紹離散型制造企業智能物流建設的整體思路及未來建設設想。
方忠民:我認為離散型制造企業智能物流未來將以物料為載體,以物料流轉信息為控制跟蹤要素,將生產物流和生產能力進行統籌匹配,根據生產計劃執行情況確定物料需求和物料消耗情況,對物流計劃進行調度,實現零庫存以及全過程高度智能化(信息收集智能化、倉儲管理智能化、物料配送智能化、計劃協同智能化、智能決策等)。
第一,將數字信息技術用于物流作業、物流設備的管理調度,通過智能硬件、物聯網、大數據等智慧化技術與手段,提高物流系統分析決策和智能執行的能力,提升整個物流系統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
第二,維度信息聚合,實現人機協同,實現狀態感知、實時分析、科學決策、精準執行的閉環管理,機器智能決策并執行。并進一步實現迭代升級、系統自主學習和智能提升,走向數智化物流。
記者:圍繞離散型制造企業智能物流未來的升級發展,您還有哪些寶貴經驗或建議與我們分享?
方忠民:智能物流是以一種技術或產業的形態推動“物流業”現代化,力推“制造業”智能化。
1、加快流程再造,提升制造業與物流業供應鏈協同能力,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各環節一體化運作,真正實現制造業與物流業的融合發展和生產制造企業降本增效。
2、加強物流業制造業標準規范協調銜接,引導和規范物流業制造業標準融合創新。促進標準化物流裝載單元、標準托盤和包裝基礎模數從物流業領域向制造業領域延。
3、加快智能物流時代的智能安全防護建設,構建安全生產可視化預警系統集成平臺,研究異構多源數據感知融合技術及模型和數據融合驅動技術,構建安全生產數字孿生系統,實現虛實融合。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