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70年來,蓉城成都在新中國的懷抱里不斷成長,日益壯大。今日的成都,猶如鯤鵬展翅,正朝著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快速飛躍。
在成都,市民們發現,出現了越來越多彩色步行道,兩旁綠樹成蔭,花團錦簇,被稱為“天府綠道”。人們在這里騎行、散步、休閑,海內外游客甚至將綠道當成了“打卡地”。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四川天府新區時,要求“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為落實這一重要指示,成都開始了公園城市建設的全面探索。
錦江區的櫻花廣場,過去只有其名,而不見櫻花,現在這里櫻樹成林,花開時節就成了櫻花的海洋。武侯區菊樂路口的一處公共衛生間,屋頂是紅艷艷的三角梅,外立面是黃綠色的鴨腳木、吊蘭,全身披綠,成為立體綠化的范例。
未來3到5年,成都將陸續新建100個城市公園;到2025年,將在中心城區新增小游園、微綠地400個,將1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園綠地增至1000個以上,建成“千園之城”。
成都市委書記范銳平說:“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是成都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公園城市建設是一個全新課題,是規劃理念的變革、建設模式的創新和發展模式的探索。”為此,成都在歷史街區、現代新城和未來新區,分別啟動了以天府錦城、交子公園、鹿溪智谷為載體的示范工程建設。
截至目前,全市天府綠道已累計建成3059公里,沿天府綠道串聯生態區55個、綠帶155個、公園139個、小游園323個、微綠地380個,初步形成了生態區、綠道、公園、小游園、微綠地的五級城市綠化體系。成都還在綠道體系中植入了2098個文旅體育和科技展示設施,市民的生活因此而變得豐富多彩。
日新月異的新技術,也催生著新的經濟形態。
4月24日,成都地鐵10號線實現了5G視頻通話,這是全球首條5G地鐵線路。
在2017年召開的新經濟發展大會上,成都市決定聚焦“六大新經濟形態”,重點發展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綠色經濟、創意經濟、流量經濟、共享經濟;構建“七大應用場景”:服務實體經濟、智慧城市建設、科技創新產業、人力資本協同、消費提檔升級、綠色低碳發展和現代供應鏈創新應用。
大力推動5G、8K、人工智能、物聯網、網絡安全、氫能等全產業鏈發展,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規劃建設200平方公里智慧交通生態圈,啟動建設5平方公里無人駕駛汽車測試場……新經濟發展在成都緊鑼密鼓,方興未艾。
“我們的任務,不是直接干新經濟,而是統籌協調,形成有利于促進新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讓成都成為‘最適宜新經濟發展的城市’。”成都市新經濟發展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全市新增新經濟企業4.1萬戶,同比增長19%;百家重點企業中71戶規上企業累計收入251.47億元,同比增長40.24%;新潮傳媒、醫云科技、1919酒類直供、駒馬物流4家企業成長為“獨角獸”;245家新經濟企業獲得投資170.21億元。
立足天府,全域向外,成都正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滿載成都制造的中歐班列(成都)“創維號”從成都國際鐵路港出發,十天左右時間,這些產品就將通過終點波蘭進入歐洲進行銷售。列車返程時,又會將荷蘭的奶粉、德國的汽車配件、丹麥的餅干等帶回四川。如今,從成都出發的國際班列聯通了境外24座城市和國內14座城市,僅今年上半年就開行了1285列。今年上半年,中歐班列的運輸貨值達25.2億美元,同比增長18.7%。1至4月,木材項目預計帶來約3億元貿易額。
去年,成都雙流機場客流量突破5000萬人次,位居全國第四。正在建設的天府國際機場,計劃2020年基本竣工,2021年投入使用。截至今年上半年,成都開通國際航線數達119條。
作為“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的交匯點,成都承東啟西、聯通歐亞,從內陸腹地躍升為開放前沿。2017年3月,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3個片區中,成都占據2個。
超越四川盆地,著眼國家戰略全局,四川省和成都市做出了東進的決策。成都市已明確提出,要將東部新城打造成為成都耀眼的名片、走向世界的“未來之城”。
重慶由東而西,成都由西而東,兩者相向而行,不久的未來,一個可與環渤海、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相媲美的重量級城市群將在西部崛起。
重裝之都 德陽加速
自上世紀60年代起,德陽披荊斬棘、一路奔跑,研制生產了一大批“國之重器”。近年來,德陽加快建設裝備技術智能制造示范市,走出了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的新路。
尤其是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業集群不斷啃下“硬骨頭”:東方電機成功自主研制單機容量最大的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標志著我國在世界水電“無人區”邁出實質性的一步;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成功自主研制“華龍一號”首臺常規島汽輪機,為“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全球首堆示范項目——福建福清核電5、6號機組的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不僅如此,德陽在鋼鐵、化工、造紙、印染和建材領域去除無效產能,同時實施100個技術改造和創新項目,擴大有效產能。同時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國際上率先實現金屬(鋁)燃料電源、動力電池產業化;自主研發石墨烯材料的規?;苽浼夹g;新型材料玄武巖連續纖維池窯生產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如今,“德陽造”遍及“一帶一路”沿線27個國家,全市160余家配套企業出口裝備制造產品50余種,售后服務覆蓋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德陽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裝備供應基地。
德陽市委書記趙世勇表示,“德陽將繼續練好‘內功’,加快構建以高端裝備、通用航空、軌道交通等為核心的先進制造業體系,為挺起中國工業的脊梁而努力奮斗。”
產業轉型升級是城市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而區域協同發展則為高質量發展構建著新格局、拓展著新空間。
德陽是距成都最近的地級市,兩市同處天府腹心,城際相距僅40多公里,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產業互動。如今,成德動車日開行80余列,在全省率先實現動車“公交化”運營,最快23分鐘便可抵達成都。兩地已建成5條高速公路、4條干線公路、4條軌道交通,德陽全域融入成都“半小時經濟圈”。
不只是交通,協同步伐還邁向了產業布局,德陽主動對接成都“東進”戰略,在與成都共同打造成德工業園的同時,規劃建設90平方公里、以裝備制造業為主的凱州新城,著力打造凱州新城、淮州新城、簡州新城、空港新城產業協同發展區;主動對接成都“北改”戰略,高標準規劃建設西部“天府旌城”,著力打造以天府大道北延線為城市中軸、以石亭江人工濕地為生態本底、以現代產業為支撐的公園城市新區。
協同,為成都國家中心城市的發展注入新動能,也讓德陽毗鄰大都市的區位優勢更加凸顯。
綠色遂寧 快步前行
遂寧,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成渝經濟區腹心。2018年,全市經濟總量達到1221.39億元,同比增長8.8%,今年上半年達到8.9%,增速居四川全省第二位。近10年來,經濟保持了年均11.9%的增速,開創了各項事業發展新局面。
遂寧市委書記邵革軍說,遂寧依托成渝城市群區位優勢,抓住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總體思路,經濟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城即是景,景即是城。如今,遂寧正加快“引水入城”步伐,隨著城市上游的唐家渡電航建成,整個觀音湖的城市水面將增至30余平方公里,加上正在規劃建設的17個郊野公園、9處濕地公園、72公里環湖“翡翠項鏈”,一座現代花園城市、景區化城市逐漸顯現出婀娜的身姿。
在鄉村,也透露出濃濃的綠色氣息。遂寧實施“生態宜居城鎮建設行動”,將20個鎮建設為花園小鎮或生態小鎮示范鎮,到2020年底,將建成5個花園小鎮、15個生態小鎮;全面啟動“五位一體”試點建設任務,出臺《遂寧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考評激勵辦法》,每年考核評定鄉村振興先進縣(區)1個、先進鄉鎮3個、示范村20個,打造幸福美麗新村和構建田園景觀,讓遂寧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遂寧距離成都和重慶都是128公里,位于成渝城市群的中間位置,是典型“不靠海、不沿邊”內陸城市,要發展必須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吸引資源。
今年上半年,遂寧“三產”領域大事不斷:今年3月,投資100億元的康佳電子科技產業園項目正式開工,項目建成投產后,將形成一個年產值80億元,包括液晶電視、LED顯示屏等在內的大型視訊產品生產基地,及多層線路板、柔性線路板在內的電子電路產品基地;5月,綠地·遂寧1958文創產業園正式啟動建設,不久的將來,一座國家級紡織遺址公園將拔地而起。
遂寧堅持轉型升級,重點發展壯大電子信息、鋰電及新材料、機械與裝備制造、油氣鹽化工、食品飲料五大優勢制造業,發展壯大文化旅游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培育發展數字經濟。
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例,遂寧形成了相對完整的具有遂寧特色的產業鏈,引進康佳、創維、廣義微電子等電子企業200余戶,建成西部電子元器件、新光源、電子電路三大制造中心和西部芯片制造基地,實現了從“切芯片”到“造芯片”的轉型升級。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