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輝物流自起網以來,貨量規模連續突破紀錄:起網二十天,日均貨量規模突破4000噸,兩周后破5000噸,11月29日超跨過6500噸門檻,按照這速度,突破1萬噸指日可待。
微快運
破紀錄的速度似曾相識,不禁讓我們想起四年前的極兔:2020年3月正式起網,同年8月,日均業務量突破700萬票,峰值逼近1000萬票。
在極兔破紀錄的同時,同業頭部企業立即推出多項針對性政策,當年大家以為極兔必死無疑,結果極兔扛過來了,于是這只兔子一路狂奔到上市,并穩坐快遞行業前列。
近期有網友爆出融輝的困境,由于融輝承攬的貨物過大、過重,末端派送難題已經開始凸顯,另外過低的派費不利于末端服務維護,這些跡象,似乎也指向對融輝未來發展不利的方向…...
融輝發展三道坎
邁過“貨量門檻”難題,融輝物流也在加大力度擴張網絡底盤,并逐漸向“品質建設”發展。如今融輝發展還面臨三道坎:一是貨量快速增長下,末端派送壓力如何消化;二是低派費模式下,末端服務質量如何保證;三是低價燒錢模式,如何向增量又增利轉變。
據了解,融輝物流的省級區域已達到19個,分撥中心數量超過50個,分撥中心場地面積超過50萬平米,車線增加至600多條,日均運力保障從5000噸直接提升至15000噸,這規模已經超過好幾家老牌零擔快運網絡。
隨著網絡的鋪開,一些末端派送的問題開始凸顯出來,無論是加盟商還是客戶,近期對派件服務的吐槽尤為集中,“為什么融輝末端派送能力這么差?”,“到末端打電話,加錢才送”。
產生上述問題,都指向了這三點原因:
首先,融輝定位于300kg-3T以上的貨物,這類大票貨發出簡單,難的是如何做到末端配送質量保障,當貨物過大、過重時,就會造成末端配送的裝卸困難、超長、超重等問題,加盟商需要投入更高的車輛成本。而當客戶提出暫時存放的需求時,也需要有足夠的場地存放貨物。
所以,想要服務好這批客戶,對末端加盟商制定人性化的服務質量考核標準、獎罰制度,并且合理賦能加盟商降本增效,更加考驗管理者的水平。
其次,低價不僅吸引了一批客戶,也吸引了一批“薅羊毛”的加盟商,目前融輝網點數量也從起網時的2500個擴容至7000+個,但真正入局的加盟商,似乎也發現這其中無利可圖,“目前能薅得到嗎?發10票賺5票的錢,還有5票貼錢請貨拉拉。”
所以,真正希望做長期事業的加盟商不會輕易給新入網平臺貨量,而融輝對于加盟商的入網門檻似乎還需要斟酌。
另外,融輝為了降低發件價格吸引客戶,末端實行超低派費模式。融輝派送標準化收費,以派費為例,分20元、40元、70元三檔,續重0.03元/KG,低派費且標準化完全輾壓專線。
短時間內依靠低價可以吸引到大批客戶,但長期來看,總部實行低派費的運作模式,再加上偏遠點的區域又很難在起網初期就完全覆蓋,而加盟商是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支撐服務質量的提升,亂加收費用就成了無奈之舉,從而形成客戶體驗不佳的惡性循環。“末端服務做不起來,客戶留不住,一切白搭。”
同樣是艱難起網又飛速狂奔的極兔,似乎找到了跨過前兩道坎的訣竅。最初極兔在末端鋪設方面有兩個動作,一是革新加盟模式,采用區域代理的形式,初步建立網絡底盤,進一步增加市場發展靈活性。二是通過收購老網絡,建立新網絡。極兔在收購百世國內快遞后,迅速搭建網絡基建雛形,也帶來了一批有快遞經驗和資源的加盟商。這樣一來,可以有效支撐飛速擴張的貨量規模。
而極兔似乎更加擅長跨過最后一道坎——如何跨過低價燒錢階段,這才是初創企業生存和長期發展的核心,也是決定融輝能否成功的關鍵。
低價燒錢起網,融資是命門
融輝與極兔起步模式相似,貨量規模跨越式發展的核心,還是亮眼的價格,也就是用大量的金錢,取得更多的貨量。但在每個行業中,資源、資本與時機均是新入局者成功的關鍵三要素,而平衡好這三方關系,極兔做到了!極兔強大的資本背景:起網1年時間,極兔于2021年4月,完成第一輪18億美元融資,由博裕資本領投、高瓴資本和紅杉資本跟投,同年8月,極兔又完成新一輪2.5億美元融資,同年11月,再完成新一筆25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博裕資本、高瓴資本、紅杉資本、騰訊。如今,極兔的股東列表可謂是星光熠熠,在股權結構中,創始人李杰為第一大股東,持股11.54%;騰訊為第二大股東,持股6.32%;博裕為第三大股東,持股6.1%;ATM、高瓴資本、紅杉資本等均在前8大股東之列。依托電商平臺獲取大量客戶資源:極兔可不是傻傻地單打獨斗,而是聰明地抱到了大腿。它瞄準了電商平臺這個香餑餑,拼多多、淘寶、京東、抖音等,幾乎和國內所有大牌電商平臺都搭上了線。在資本實力方面,幾乎沒有公開資料顯示融輝的資本背景,而更多來源于起網時放出的承諾。此前有消息稱融輝物流首期將投入20億資金用于基建,其中,5億投場地,5億投車輛,5億投網絡(扶持加盟商),3億投系統(信息化建設),2億投設備。但如果融輝仍希望走低價燒錢擴張的模式,則需要加速啟動多輪融資,吸引更多有實力的資本入局。在客戶資源方面,融輝的客戶更多來源于低價吸引和一批有情懷的加盟商引流。
所以按照目前的模式來看,融輝想通過物流板塊實現自身賺錢盈利尚有難度,要想維持下去,必須要靠資本源源不斷的輸血,稍有不慎,可能就會有資金鏈斷裂的危險。在業務量最大的中國,簡單燒錢模式已不再可行,像通達系企業一樣控制成本、擴大利潤空間,亦或是像京東和順豐一樣追求時效與服務質量,是融輝必須要做的選擇。在物流行業,規模、成本、效率,是最基礎的元素,也是決定融輝未來的關鍵。初見規模的融輝,未來如何順應行業趨勢,降本增效,進一步打造高質量服務,還需要繼續觀望。各位看官,您覺得融輝能成為零擔快運的的極兔嗎?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