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強5月1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有關工作。會議指出,要進一步優化貨物運輸結構,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鐵路貨運、商貿流通等改革,推進物流數智化發展、綠色化轉型,補齊大宗商品物流、冷鏈物流、農村物流等短板,統籌推進物流成本實質性下降。
物流連接生產、流通與消費,是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物流的高效運行,對支撐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構建科學高效、暢通無阻的一體化社會物流體系,有利于提升產業運行效率、流通效率,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
經過多年持續建設發展,我國基本形成“樞紐(節點)+通道+網絡”的現代物流運行體系和鐵路、公路、海運(水運)、航空綜合立體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體系,沿邊沿海物流走廊、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等戰略骨干物流通道建設加快推進強化,建成125個國家物流樞紐、66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7.5萬個產地冷藏保鮮設施,1400多個縣建成了電子商務服務中心。港口、鐵路(包括專用線、地方鐵路)、公路建設,以及園區、倉儲等物流基礎設施及運輸車輛裝備升級,從市場供給不足發展到基本滿足需求,甚至局部地區、線路出現能力過剩市場需求不足現象,對我國現代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基礎支撐的同時,也對物流產業科學發展、數智升級、綠色轉型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新的挑戰。
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作為當下熱點話題,人們從管理、研究、發展、運營等不同視角提出的政策、措施、建議、論述很多,甚至還有將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與降低物流運營成本混淆,將問題直接聚焦在降低物流運營環節成本,關注管理的政策、措施、建議多,觸及產業發展實際痛點、難點的少,認為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出臺政策推動公轉鐵、公轉水就可以降低社會物流成本的多,洞察公轉鐵、公轉水等多式聯運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制約因素而出臺有效措施的少。現代物流作為跨行業、跨產業服務經濟社會和產業運轉的基礎設施,有必要系統性從不同視角研究觀察如何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市場視角就是其中經常被忽視的一個非常重要研究觀察角度。
01.市場經濟|邏輯與認知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隨著市場要素潛能充分釋放及人口紅利、市場紅利效應,基建、投資、進出口、城鎮化飛速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產業升級、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同時,裂變式的迅速發展和新舊經濟動能轉換的碰撞,也保留下很多傳統邏輯、觀念、思維的遺存,以及不同經濟模式運行邏輯下的認知誤區。
第一,產品或服務的價格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與成本沒有必然的決定性關系。計劃經濟、市場經濟間最重要的差別就是定價規則,計劃經濟是“成本+利潤”定價模式,市場經濟是“供求關系”定價模式,這也是當今市場發展中最大的挑戰和認知誤區,也是一直困擾很多人、很多部門和機構該如何理解處理一些當今市場現象與難題的認知誤區,更是對當今在生產制造、商貿流通、商業服務及電子商務、科技創新等新業態發展中一些人們通常難以理解現象最好的注解。當然,還是會有不少企業、部門、人士面對如今市場的成本、價格偏離現象感到困惑,甚至希望進行約束,但可以看到因應供求關系確定商品價格已經是市場發展中越來越常見的現實。
第二,優勢是比較出來的。被奉為拓展市場三板斧“圣經”的“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廉”只是表象和形式,優秀的成本、效率控制能力只是今日企業生存的必備基本功,其背后的成長邏輯和帶來的結果才是根本。看看發展如日中天的今日頭條(抖音)、拼多多、美團、SHEIN,創新突破的京東、順豐、萬緯冷鏈,極致效率成本優勢發展的中通、圓通、韻達、安能等加盟制快遞快運企業,以及那些艱辛尋求突破的傳統商業、生產制造、物流企業,看看他們的定價邏輯和盈利能力差別,就很容易理解在今天市場環境下比較優勢的邏輯。市場視角下,不斷進化下的市場細分、再細分,科技賦能、創新突破驅動下的市場創造、需求創造,推動了經濟社會進步與產業發展升級,如智能駕駛、新能源、即時零售等。如果在細分市場中你能提供獨一無二的產品或服務,就可以獲得優先定價權和豐厚收益;如果你提供的是同類或類似產品,就要在產品商品化、目標用戶定義、定價模式上進行差別化以保持獲得優于市場平均水平的收益;如果你提供的是無差別大眾化產品,就必須依靠極致效率降成本優勢或者商業模式創新,來獲得基本的利潤和生存空間,比如電商快遞、外賣配送等等。但是,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AI+場景”的發展和大范圍應用落地,也許會推動很多行業新一輪市場洗牌。
第三,必須用市場經濟邏輯來認識、理解如今的各種新模式、新業態和新技術應用,來解釋和認識今天的經濟社會、產業發展出現的新現象、新事物與新問題,否則就會出現各種認知矛盾和沖突。
商品市場沒有自由競爭,質次價低的企業就會鳩占鵲巢;思想市場沒有自由競爭,錯誤的思想就會流毒人間(哈耶克)。經歷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積極探索實踐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得益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建設規范有序公平開放的市場秩序基礎上,我國在生產制造、商業流通、服務產業及新模式、新業態、科技創新及應用等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發展成就,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顯著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徘徊不前或猶豫不決,只會失去機遇。
02.市場視角|使命與路徑
第一,規范、有序、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是提高經濟社會運行質量、產業運行效率及發展質量的基礎,是在兼顧公平與自由競爭前提下,實現資源效率最大化、社會價值最大化有效措施。主管部門就是通過政策、法規、規劃及執行、監督來建設和維護公平、開放的市場秩序,科學合理規劃建設基礎設施,采取有效監督、監管措施遏制直至消除違法、違規的惡性市場競爭行為、壟斷行為及劣幣驅逐良幣市場現象。通過行政指令或政策投資、支持行為參與、改變市場運行的邏輯大多難以取得可持續成果,但是可以通過政策導向、支持政策解決市場培育期不具備收益條件或需要打通運營的基礎環節。例如,有港口城市為推動疏港集裝箱通過鐵路運輸、減輕公路運輸對城市道路和環境帶來影響,通過出臺補貼扶持政策而非簡單文件要求取得切實成效;各級主管部門陸續出臺多項推動鐵路專用線進園區、進港區等政策措施要求,以及公轉鐵、公轉水要求,實際執行成效卻不盡如人意,其核心在于相關投資方、運營方、用戶有沒有從中獲得收益或者沒有增加額外成本?是不是沒有其他更好、更經濟的選擇?如果沒有經濟收益、有其他選擇就一定是不可持續,如果有收益、或沒有其他選擇,不用出臺政策要求也會發展起來,市場這只手是最有力的進化驅動力量。
第二,企業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就是創造用戶。企業本質上是一種資源配置的機制,企業與市場是兩種可以互相替代的資源配置方式,企業通過產品、服務的價值創造滿足了細分市場用戶需求或偏好從而來創造用戶,沒有用戶價值的企業自身也不具備市場價值。市場需求、用戶需求、供求關系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變化,在今天這個數字化時代更加速了這種變化的進程,企業的產品、服務也要因此進化、迭代,能夠持續創造需求、引領需求的優秀企業會快速發展成長起來,一成不變難以滿足需求變化的企業因而舉步維艱、甚至被淘汰,市場中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第三,以產品或服務的極致成本、效率、用戶體驗優勢,或特定的品牌調性、使用感受,來滿足或創造用戶需求是企業得以生存發展的鐵律,偏離這一鐵律的任何企業最終都不會有什么好的結果,所謂市場份額、盈利、稅收都只是結果、表象。當然,有一類企業除外,那就是擁有特定資源或權力的“壟斷”企業,但這類企業在市場中屬于少數,只要缺乏足夠有效的約束機制,缺乏足夠有效的監督、監管機制,就容易滋生低效、不作為甚至亂作為現象,而這類企業往往又掌握著大量的、或重要的資源,如何讓這類企業資源高效利用、高質量發展,既是主管、監管部門的重要責任,也是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之一。
第四,產品商品化是企業經營市場價值最好實現方式之一。運輸物流市場已經從早期的資源競爭、產品競爭升級到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競爭,直接表現就是哪些傳統以單純的運輸、倉儲、配送為核心業務的企業盈利艱辛,大量這類傳統企業被淘汰出局,市場份額被頭部企業、細分市場專業企業不斷蠶食,只有那些實現資源協同、客戶協同、運營效率高的企業可以生存。所謂產品商品化是站在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視角,站在用戶體驗和用戶價值視角,來設計和定義產品與服務,從而衍生出現很多新服務、新模式、新業態,提升了物流服務的系統效率和競爭力,傳統單一的運輸、倉儲、配送、包裝、加工這類物流環節已經都不等于完整物流服務產品,是只是物流的基礎服務產品或環節。
第五,產品、服務差之毫厘,經營結果往往謬之千里。表面上看,物流企業大多是簡單、常規的操作性基礎業務運營,似乎沒有太大差別,其差別往往只在細微的產品、服務體驗,只在微小的效率成本差別。以5家代表性快遞企業為例,2024年1季度報表統計數據如下表所示。
從五家快遞企業報表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盡管都是業務規模達到數千萬件/天的頭部企業,但是平均每票快遞盈利水平差異很大,順豐、中通、圓通、韻達、申通分別為每票0.64元、0.31元、0.18元、0.08元、0.04元,營業收入增速低于業務量增速,說明單票快遞營業輸入在下降(競爭、降價搶市場)。根據公布報表數據及對各家企業初步了解可以看出:一是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服務產品矩陣、目標市場定位差異對盈利水平、盈利能力有顯著影響,如順豐綜合物流和智慧供應鏈發展布局打下堅實基礎,產品矩陣相對豐富、服務品質及穩定性領先,通達系快遞則憑借加盟制和極致成本效率優勢搶占電商快遞市場;二是盈利水平相對高的企業更多是極致效率成本控制能力優勢、業務規模優勢、資源協同優勢帶來的結果,如中通快遞每票快遞的運輸、中轉操作成本合計已經控制在0.8元/件以內,加盟制快遞企業中其盈利優勢更多是成本效率控制優勢的結果而非產品服務價格差別帶來的結果,在企業規模、市場份額差別不是很大情況下,往往是極致效率成本控制這一點點的差異,就成為最后市場制勝的關鍵利器。
03.知微見著|鏈接、協同,AI+賦能新質生產力
從管理、政策、規劃、稅費等系統視角關于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已經陸續出臺了很多政策措施文件,也有很多研究論述;從產業結構升級、產業布局優化、基礎設施建設視角提升產業競爭力、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是個持續推進的長期任務并取得初步成效;從經濟社會運行、產業資源利用效率視角,從市場、用戶的需求及體驗視角,面對產業數字升級、AI+賦能帶來新挑戰、新機遇,從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競爭力高度審視今日社會物流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可以看到幾個特別值得關注的新現象、新問題,對于物流產業提質增效降本、對于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也至關重要。
第一,既要重視物流樞紐、運輸通道等基礎設施建設,更要重視這些設施的網絡化軟聯通和開放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動物流基礎設施節點互通、協議互認、信息聯網、數據共享、資源開放,讓分布于不同市場主體、區域的物流資源可以高效鏈接、協同運轉起來,提升物流基礎設施系統運行效率和數字化水平。
第二,推動數字化、智能化升級,AI+賦能打造產業提質增效降本新動能。經過二十多年快速發展,國內物流市場面臨“需求不足、供給過剩”的新挑戰,物流運營環節已經沒有多少可以直接降低成本空間,大量中小物流企業和個體司機、快遞員等基層崗位員工生存艱辛。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及AI+賦能多場景應用,給社會物流提質增效降本打造發展新動能帶來新機遇,將在很多場景對現行物流運行帶來顛覆性影響。如萬緯物流通過算法產品矩陣,從供應鏈全局視角統籌企業生產、物流及銷售全鏈路優化機會,實現物流成本、庫存成本降低,履約時效提升,短短幾年時間發展成為國內生鮮冷鏈物流龍頭企業;逗號科技公司以智能調度算法為核心在城配、干線、區域配送、國際多式聯運等場景成功落地為多家知名企業實現提效降本。作為平均盈利水平不高的物流行業,通過數字化、智能化升級,以及AI+賦能帶來切切實實的品質、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這種成效和帶來的優勢遠遠超過傳統科學管理、精益管理、流程優化可以帶來的效果。然而,在這個機遇面前,大多中小企業有心無力,很多大型企業面臨人才、資源、能力、管理等難題也無法受益這波科技紅利。
第三,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融合視角推動產業創新協作。物流貫穿于采購、生產、銷售、售后服務全鏈條,單一企業很難具備全產業鏈、多維度的服務能力和優勢,在增量市場階段盈利相對容易、市場機會多多,產業創新協作緊迫性不強,其重要性也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如今,市場進入存量市場階段,市場競爭激烈并嚴重內卷,企業自身為了生存發展會極力自身推動降本增效,這種情況下通過推動產業創新協作,打通產業服務鏈條堵點、難點、斷點,推動產業創新、協作與融合發展,提升全社會物流基礎設施資源、產業服務資源利用效率,可以成為深度提升資源效率與競爭力、降低社會物流成本的有效措施。
04.靜水深流|新經濟時期,誰的機遇與挑戰?
本文成型過程中,與一些企業、專家、朋友深度交流,深感對降低社會物流成本這個話題必須跳出物流產業局限,站在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協同的視角,站在生產制造、商業流通、消費產業發展創新的視角,站在數字化、智能化升級與AI+賦能的視角,站在整個經濟社會產業資源高效鏈接、開放協同的視角,用市場的邏輯來觀察和分析,在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提升產業競爭力這個世紀挑戰面前,大型企業、頭部企業、具備落地能力的科技企業迎來了更多機遇,所謂不進則退,如果因循守舊、不思進取,即使是大企業、頭部企業也會面臨很大被淘汰的風險。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