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集運指數(歐線)期貨主力合約延續跌勢。二級市場上,航運概念股多數下跌,包括海通發展,興通股份,國航遠洋、錦江航運等。
(圖片來源于網絡)
2023年12月以來,受紅海地區緊張局勢影響,集運指數(歐線)期貨主力合約大幅沖高,一度漲超200%,隨后開啟了震蕩回落。近五個交易日,集運指數(歐線)期貨主力合約持續下跌,截至1月19日,自1月4日創下的高點已回落近三成。
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周度報告也顯示,紅海地區緊張局勢對該航線運輸市場的影響逐漸消退,即期市場訂艙價格繼續回落。1月19日,上海港出口至波斯灣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為1982美元/TEU,較上期下跌10.9%。從集運市場現貨運價來看,根據GeekYum提供的數據,1月底至2月,部分班輪公司運價已有下調,其中上海-鹿特丹航線運價基本在4539美元/FEU~6077美元/FEU。而不久前,MSC、HPL的報價超過8000美元/FEU。
寧波航運交易所NCFI指數也顯示,歐地航線因市場出貨量呈小幅下降趨勢,多數班輪公司已開始下調運價爭取攬貨。其中歐洲航線運價指數為2037.1點,較上周下跌8.2%;地東航線運價指數為2010.8點,較上周下跌10.2%;地西航線運價指數為2529.9點,較上周下跌7.9%。
或受運價行情影響,集運指數(歐線)期貨主力合約整體承壓下行。A股遠洋班輪公司中遠海控(601919.SH)收盤報9.55元/股,漲0.1%。港股東方海外國際(00316.HK)收跌1.66%,報112.6港元/股。
國金證券研報分析,2023年,通過蘇伊士運河的各類船只中,集裝箱船、干散貨船、油輪載重占比分別為42.2%、19.1%和23.3%,集裝箱船只和汽車運輸船受沖擊較為明顯,干散貨船與油輪受沖擊較小。對于中國出口的沖擊,國金證券認為,理論上或有運力與運價的兩類沖擊。運力方面,原有28天的中國至歐洲單程航線在繞行后或被拉長至36天,部分貨物承運或受延誤。運價方面,根據Clarksons測算,將造成油輪航線5美元/噸的成本上升,中國對歐洲的航線也將面臨約29%的額外海運成本,每TEU增加運費約48美元。我國對外出口中,對歐洲的集運出口多數依賴紅海海道,受影響也最為直接;而當下巴拿馬運河旱季通行受阻,或將造成部分通過紅海的中國—美東航線也被迫繞行,間接受到影響。不過,國金證券分析,運力擾動或主要集中在春節前,隨著節后運力投放陸續落地,運力擾動或將趨于緩和。短期來看,紅海危機直接與間接影響的歐盟、美國等,占我國出口比重達39%;季節性規律顯示,歷年12月至次年1月往往是我國對歐盟與美國的出口高峰期,運力缺口在春節前后或有一定擾動。但中期來看,根據Clarksons的測算,2024年上半年或有64艘1.2萬標準箱以上的集運新船投入使用,全年運力明顯過剩。隨著新船的投放與航線間運力的調配,運力矛盾或在春節過后趨于緩和。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