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商場還開門?”
居家幾日后,這個問題開始在社交媒體出現。這背后隱約透露出消費市場的終極命題:盡管電商已經深入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但線下消費依然是不可或缺的環節。
而近幾年,徘徊在舊時光里的百貨行業,面對電商崛起與消費群體年輕化、潮流化趨勢,也在尋求自我革新,線上與線下消費的邊界正變得模糊。
01 百貨商場“回血”
“如果線下和線上一樣,那為什么不躺床上用手機下單呢?”不少在百貨商場“迷路”年輕人發出質疑,“如今進商場基本都是去買奶茶。”
這樣的質疑難免讓人唏噓。作為中國早期的商業業態,百貨商場誕生于物資稀缺的年代,這種商業綜合體的出現解決了人們吃穿住行一體化的需求。在糧油店與小賣鋪之外,逛百貨可以一次性解決日常生活所需,是一種奢侈的行為。
隨著消費社會的變遷,物質資料日漸豐富,百貨逐漸褪去奢侈的光環,開始走進廣闊的消費市場。在電商出現之前,是統治線下消費的王者。
后來的故事消費者親身經歷,電商以花樣翻新的玩法不斷沖擊著線下消費,背后則是供應鏈和物流的深度改革,傳統線下業態的市場份額遭受蠶食,不再是人們購物的最優選。
面對消費的變遷,有些百貨商場留在了誕生的時代里,也有些在變革中與時代同頻。
線下消費的復蘇始于新消費的崛起。近幾年來,新式茶飲、國貨美妝、潮流集合店、咖啡、劇本殺等新賽道接連爆火,這些新品類最鮮明的特色是不再區分線上與線下,而是同時布局,雙線出擊。
疫情的不斷反復固然帶來壓力,但也反向刺激了消費需求,為大型商業綜合體重新注入了活力。國家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線上消費占比為24.5%,更多的消費仍然集中在線下,百貨行業的發展中蘊藏著機遇。
近日,京東APP內“新百貨”頻道C位顯現,整合了服飾、居家、美妝、運動、奢品鐘表等業務的商品與服務,將現有時尚居家業務全面升級為“京東新百貨”。
“京東新百貨”以全新的瀏覽體驗、品質服務、互動玩法,為年輕態消費群體打造了新時尚生活的線上專屬場景。
按照規劃,“京東新百貨”將被打造為集線上線下消費、體驗于一體的新生活方式精選集合創新業態。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了解到,“京東新百貨”將在線下多個重點城市布局不同主題模式的精選集合店,首家門店將落地西安,于今年618前開出。
“京東新百貨”的背后正是基于對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態消費群體需求的趨勢洞察。討好了年輕群體,也給百貨變革帶來了新的解法,同時也隱隱指向了零售的未來。
02 京東新百貨加速落地
近年來,京東提速全渠道戰略布局。
粗略統計,目前,京東已布局了京東MALL、京東電器超級體驗店、京東家電專賣店、京東電腦數碼專賣店、京東之家、京東大藥房、七鮮超市、京東便利店、京東京車會等數萬家的線下門店。
可以看到,新上線的“京東新百貨”在京東APP上的入口位置僅次于京東超市、京東電器兩條京東核心業務線。
這個S級項目并非多條業務線的簡單整合,京東的定義是“集線上線下消費、體驗于一體的新生活方式精選集合創新業態”,其中關鍵詞有三個:線上線下、生活方式、精選集合。
“京東新百貨”屬于時尚家居事業群的業務布局,后者與大商超、3C家電共同組成京東三大支柱業務。
時尚家居事業群在京東內部一直專注于POP開放平臺為主的品類發展,是京東第三方業務的增長擔當。加上大商超、3C家電事業群,京東零售三大核心事業群已經完成了線下場景的全覆蓋。
實際上,京東在2008年就已上線日用百貨業務;2013年6月7日,京東日用百貨業務單日銷售額達2.13億元,創歷史新高;2014年起,馬莎百貨、合肥百貨、王府井百貨紛紛入駐京東,百貨業務在京東內部的地位迅速提升。
深度整合、快速推進、廣泛落地,“京東新百貨”項目契合了京東集團的發展趨勢。對京東而言,從3C數碼擴展到綜合電商,代表著生活方式的百貨不可缺席,如果能將京東在物流、服務與供應鏈方面的能力有機結合,甚至可以成為新的增長點。
據京東2021年財報,日用百貨商品的收入為3230.63億元,同比增長28.73%,占京東全年總商品收入的40%。
2021年,京東的全渠道GMV同比增長接近80%。步入2022年,京東集團的聚焦點是全渠道戰略布局。
京東集團總裁徐雷曾表示,在零售業務上,將更關注全渠道能力建設,零售行業去中心化趨勢將不斷深化,全渠道戰略不僅能打開京東零售長期發展天花板的第二條增長曲線,更將深度鏈接線下實體零售業態,助力零售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在此之前,電商行業告別“二選一”,京東的第三方商家入駐量激增,為此次業務整合提供了足夠多的活水。
京東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三季度,京東主站第三方商家的入駐數量為上半年總和的3倍,其中時尚居家類目的新商家入駐數量增長最多,去年雙11期間,京東服飾整體新品量是去年同期的15倍。包括LV、寶格麗、雅詩蘭黛等多家大牌,都在2021年以不同形式在京東開店或合作。
手握充足的彈藥,京東順勢開啟了百貨行業的深度變革,為了避免成為一個單純的“選品平臺”,京東的解決方式是嚴格選品+新生活方式。
其一,不同于服飾、居家、美妝、運動等品類的簡單整合,“京東新百貨”頻道對入選商品設置更嚴格的準入門檻,為選品設置的流轉、識別標準也更嚴格,被篩選進入該頻道的商品未來也將入駐線下門店。
其二,做類目聚焦,運營邁向精細化階段。
在“京東新百貨”頻道中,“私人訂制”、“大牌推薦”、“閃耀新品”等細分欄目,都顯示出該業務定位的是“精選路線”。
傳統的線下百貨業態已經碰到了瓶頸,其發展過程中遭遇的困難、碰到的坑,能不能被“京東新百貨”更好地消化掉,是京東接下來主要聚焦的問題和挑戰。
京東時尚家居事業群總裁馮軼表示,希望“京東新百貨”這一全新消費體驗場景,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商品和服務,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新時尚生活需求。
03 百貨亂局,深藏機遇
無論是底蘊深厚的百年老店,還是誕生于新時代的商業綜合體,百貨行業的本質依然是服務消費者的生活所需。在百貨變革的行業背景下,其最為人感知的變化在于:從提供商品服務需求到創造需求引領消費。
回歸“人、貨、場”的底層邏輯,消費者結構始終在變化。85后、90后等群體成為消費主力,95后、00后的市場購買力也正在快速成長。沒有人永遠年輕,但永遠有人正年輕,而年輕消費群體一直是零售業的潛力所在。
與此同時,線下與線上銷售渠道隨之變化,線下渠道逐漸摒棄傳統的鋪貨價值,向體驗型轉變,從傳統零售中把貨擺在貨架等待消費者來挑選的方式,轉變為持貨找人、以貨聚人的主動出擊。互聯網電商也從單純的擺貨物理空間轉移,逐漸向互動型、種草型、社交型電商轉變。
譬如,憑借契合Z世代需求迅速出圈的KK集團、潮流實驗室、番茄口袋等都是典型的潮流零售玩家。商品涵蓋了飾品、美妝、食品、飲料酒水、服飾、日用品、文具、玩具及寵物等領域,從實用性角度而言,與王府井百貨們的商品并無差別。
但從潮玩、飾品起步,沉浸式購物體驗、潮流創意等空間布局以及符合Z世代口味的選品策略,幫助新興玩家迅速與傳統日化百貨拉開了差距。
有了新的參考,百貨行業紛紛轉身。一方面體現在老牌企業的年輕化布局,另一方面則體現在新企業的入場,電商巨頭開始向下發力,試圖創造新的格局。
不同于其他電商巨頭選擇與線下連鎖店合作布局的形式,京東建立三大事業群線下門店的方式都是獨立布局,依托于此前積累快速入場,其運營模式更輕便快捷,并牢牢掌控話語權,減少試錯風險。
京東在電商與百貨領域所積累的品牌、供應鏈、物流、服務等方面的優勢,也將在“京東新百貨”線上線下的融合布局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京東新百貨”實體門店將聚焦潮流、精選以及年輕化,主打年輕態消費群體。精品的定位和風格延續了此前在京東MALL門店的布局模式,意在參與年輕消費群體的生活方式重塑。
此外,“京東新百貨”拓展線下集合店的同時,還能與京東大生態中的其他線下業務互補,強化消費者認知,形成品牌效應,這也是獨立布局的優勢之一。
如今的京東已不再是簡單的電商公司。作為供應端和消費端的樞紐,一端連接近1000萬的SKU、幾十萬家商家并聯通產業互聯網,另一端通過超5.5億活躍用戶連接消費互聯網,是同時具備實體企業基因和屬性、擁有數字技術和能力的新型實體企業。
“京東新百貨”或將成為京東從3C數碼擴展到綜合電商的最后一塊拼圖,如果能實現多地落子、多點開花的局面,京東或將在百貨業重塑的亂局中迅速站穩腳跟。
04 結語
據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發布的統計數據,2021年,41家百貨零售上市企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增長,合計收入1956.9億元人民幣,較2020年增長7.7%;凈利潤101億元,同比增長25%。
近年來,我國消費市場正表現出明顯的變革趨勢。一方面,消費者更加注重品質,消費習慣開始變得理性化與個性化,從冬奧之后的“滑雪熱”到入夏后的“露營熱”,消費浪潮持續涌現;另一方面,線上線下消費邊界已經模糊,消費領域線上與線下分立對抗的局面早已悄然轉變。
回歸用戶體驗是大勢所趨,傳統百貨紛紛轉型,新的力量也在壯大,吸引著新的年輕人。
時代發展,百貨向后,但新百貨向前。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