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段機器人跳舞的視頻刷爆網絡:
畫面中隨著音樂歡快舞動的,是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的得意之作:雙足機器人Atlas、四足機器狗Spot Mini以及雙輪搬運機器人Handle。它們皆具備出色的平衡感與靈活的機動力 ,可說是集移動智能機器人的最前沿技術于一身。
日前,這家擁有領先全球的智能移動機械研發與制造技術的波士頓動力公司,被軟銀集團以9.21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韓國現代汽車集團。這已是波士頓動力八年內的第三次易主,身價也從2013年Google收購時的30億美元縮水至現在的9.21億美元。
或許很多人會覺得奇怪,軟銀為何要賣掉掌握AI移動機械尖端技術的波士頓動力?這么厲害的公司估值為何下降了?
硬核的技術實力
除了軟銀集團近年所面臨的財務困境,從波士頓動力公司本身來說,成立29年至今,它仍然不是一家“賺錢”的公司。這和波士頓動力創始團隊的出身與工作目標有很大的關系。
波士頓動力的創始人馬克·雷波特(Marc Raibert)是美國麻省理工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的教授。與比爾·蓋茨、馬克·扎克伯格等因發現商機而中途放棄名校學位出來創業的科技先鋒們不同,馬克·雷波特一直在學校里潛心鉆研技術,波士頓動力公司從麻省理工的Leg Lab實驗室獨立時也是如此。
作為一個典型的學院派創業者,馬克·雷波特對研發雙足與四足行走機器人本身的學術追求優先于對盈利的渴望。他表示:“沒有經歷至少25年潛心研究的機器人產品,不足以商業化。”這也側面說明了波士頓動力成立29年至今只有一款產品進行商業化的原因。
起初,波士頓動力為美國軍方研發并制造高性能移動機器人,并獲得美國國防部上千萬美元的投資。在此期間,波士頓動力推出許多產品,如曾為美軍運輸物資,能行走、奔跑、攀爬以及負載重物,并適應復雜地形的大型機器狗Big Dog、全世界跑步最快的腿式機器人Cheetah、可自由跳躍旋轉的Wildcat等。
“智能相對論”在想,這樣一家全心專注于技術研究的公司,默默待在擁有大筆研發資金的學校實驗室與政府組織或許是最好的歸宿。但2013年,波士頓動力被大舉進軍機器人領域的Google收購后,便終止了與美國軍方的合作。
在Google旗下,他們創造出可跑可跳可倒立,甚至能后空翻的動力雙足機器人Atlas。這款機器人具備優秀的目標識別能力、導航能力與極強的平衡能力,能在被擊倒后用動態姿勢起身,讓波士頓動力成為家喻戶曉的科技公司。
在Atlas之后,波士頓動力最為知名的產品應該就是Spot系列的機器狗。這些機器狗和機器人無一例外地運用最尖端的平衡控制算法、液壓驅動技術與感知、導航與傳感等人工智能技術,讓我們感受到科技的無限可能。但看完這些演示影片,除了感覺狂跩酷炫與心潮澎湃之外,也不禁勾起了一絲好奇心:這可以用來干嘛?
酷炫之外?and then?
起先十分看好雙方合作前景的Google,在持續對波士頓動力投入研究資金與科技資源后,發覺其尖端技術依然“飄在云端”,離落地變現尚有不小距離。經過仔細評估,Google決定“當斷則斷”,將波士頓動力賣給日本軟銀集團。
在軟銀的麾下,波士頓動力開始構思這些機器狗的實際用途,并嘗試將其研究成果進行商業化。而他們決定推出的產品,就是被亞馬遜貝總帶上峰會而走紅網絡的“大黃狗”Spot Mini。去年六月,Spot Mini作為波士頓動力成立29年來第一款產品正式上市發售,價格約為7.5萬美元(約等于50萬人民幣)。
這只網紅狗狗擁有3D立體的視覺感知,并獲得360度全景視野。身上的傳感器使用SLAM導航技術,能即時定位和構建地圖,并驅動四肢,讓Spot Mini自動避開障礙物。
Spot Mini的金屬四肢模仿真實世界的狗,可高度協同并適應各種復雜地形。能在跌倒時自動站起,受到沖擊時自己保持平衡,還能運輸目前民用無人機無法承受的載荷(約14公斤)。
此外,Spot Mini還具備防水和耐高溫的功能,為適應更廣泛的工業生產環境,其自帶遠程控制功能,并具備一定的抗干擾及續航能力。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與傳感器,前端可伸開的機械手臂能夠完成開門、取物等動作。
且Spot Mini的硬件傳感器和軟件API都支持定制,SDK已開源。用戶可以用Python自由改變Spot Mini的功能。這款產品能用于設備遠程測試、爆炸物測試等工作,在建筑工地、石油、天然氣開采、公共安全等領域都有用武之地。
馬薩諸塞州警察局是美國第一個使用Spot Mini進行偵察的執法機構。本身帶有攝像頭、雷達、紅外傳感器、GPS定位等系統,且具備遠程操控功能與超強運動能力的Spot Mini可自動繞過障礙,繪制實時地圖,非常適合用作移動遠程偵查設備。能在保障警員安全的情況下,為警方提供可疑裝置的圖像或偵察具有潛在危險的地點,像是武裝嫌犯可能藏身處或是協助拆彈工作等。
“智能相對論”看到,在挪威大型石油公司AkerBP的生產設施中,Spot Mini能利用計算機視覺進行設備測試,降低人為風險;在丹佛國際機場主航站樓項目,這只狗可定期在大型建筑工地上行走,通過自動捕獲激光掃描和360度圖像(如Google街景視圖),方便建筑工程師跟蹤工作進度,提高數據收集效率和安全性,并減少回訪和項目延誤風險。
疫情流行期間,Spot Mini還涉足醫療保健領域,協助新加波政府遠程診斷新冠病毒。可自己在公園中“巡邏”,評估游客人數與聚集程度,提醒人們保持合理的距離。
此外,Spot Mini還曾被當做雪橇犬和馬匹使用,用來拉動貨車與馬車。在新西蘭,它甚至被用于放牧羊群。嗯,價值五十萬人民幣的牧羊犬,新西蘭的牧場真不是普通的壕……
不平坦的商業化道路
身為一個多用途的移動平臺,Spot Mini可以定制不同的傳感器,并編程執行巡邏和檢查,能在人類不適合前往的地方進行調查和數據收集工作。乍看之下,這款行動敏捷、環境適應力強的實用型AI機器狗能夠應用的范圍似乎不小,但Spot Mini從產品發布至今僅售出四百多臺,可見目前市場需求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
從產品定位來看,Spot Mini雖然具有類似“狗狗”的外形,但其設計初衷并非作為機器寵物。身為一款特種機器人,它所具備的超高性能與配置已然超乎一般人對AI機器寵物的要求,這就限定了Spot Mini目標用戶的范圍,它的直接服務對象并非我們這樣的普羅大眾,而是建筑、采礦公司及軍警醫護等政府單位。
波士頓動力產品的最大優勢在于能適應各種地形的機動性和靈敏度,Spot Mini的確能夠“向下兼容”,完成運輸、醫療、公共服務等工業及服務機器人的工作內容。但日常消費場景往往沒有那么復雜的需求和地形需要用到如此高級的設備。想要獲得較大的市場份額,并不是只具備“功能覆蓋”一項條件就能做到的。
波士頓動力為Spot Mini設定了建筑工程、礦物開采、安防、救災、運輸等應用場景。如德國公司HoloBuilder便與波士頓動力合作,為建筑師和工程師創建沉浸式的施工現場進度圖,進一步推動建筑行業的數字化和自動化。
因此,同樣是網紅“狗狗”,Spot Mini與作為家庭陪伴寵物、面向C端的AI機器狗AIBO相比,目標客戶范圍便縮小許多,其售價也非大多數人能夠負擔。除了極少數像貝總那樣的富豪C端客戶,Spot Mini主要還是一只面向B端的工業用機器狗。
B端用戶對于價格與成本的考量往往較C端用戶更加理性且嚴格。對一些預算沒那么充足的地方政府和中小建筑企業而言,即使Spot Mini擁有一流的反應、適應能力與前沿的AI技術,其高單價卻讓這只狗狗成為他們可望不可即的高科技設備。
昂貴的投入成本和較長且帶有不確定性的回報周期是整個機器人行業的共通點,四足機器人的機動性、靈活度與技術要求遠高于履帶式、滾輪式機器人,研發和制作成本也更加可觀,而高科技產業的成本與產品單價一向成正比。如ASIMO機器人造價在300-400萬美金之間;參照Spot Mini制作的宇樹科技Laikago定價為2-3萬美金,都算不上是“便宜”的產品。
與高價相應的,Spot Mini所攜帶的高性能與配置雖說是現代AI機器人技術的“頂配”,對于一些建筑或能源開采行業的用戶而言,他們所需要用到的可能只是Spot Mini的其中一個或幾個功能。這類用戶可能傾向于選擇性價比更高的替代方案。以實時構建地圖為例,同樣攜帶攝像頭、傳感器、導航、GPS定位系統和實時地圖構建技術、可遠程操控的無人機,價格僅需1-2萬人民幣。
“智能相對論”看到,目前市面上的消費機器人種類多樣,各自針對不同細分市場,一款機器人通常只能解決一類問題,因而降低了技術門檻。在保障功能的前提下,廠商采用性價比最高的原料配件與制作方式完成大批量生產,從而降低售價增加競爭力。
這種“術業有專攻”又便宜的解決方式占據了現在機器人市場的主流。像國內安防領域已有主推“機器人+安防”動靜融合型立體巡防系統的高新興機器人公司,其產品運用多輪或履帶移動方式,為企業園區、房地產、智能工廠等提供視頻監控、人臉識別等室內安保巡邏服務;中智科創也曾推出類似的安保巡邏、警衛機器人。
不同于長期以來深耕于足式機器人研發的波士頓動力,曾獲得“中國智能科學技術最高獎”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的優必選科技公司藉由橫向發展技術,擴充商品種類,推出AI教育編程機器人、家務機器人、娛樂IP機器人等不同品類的消費型機器人,盡可能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搶占市場份額。
優必選還面向B端推出安防機器人ATRIS,其履帶可適應樓梯、斜坡等地型,具備熱成像、聲光感應等智慧追蹤系統,可與安全監控中心整合搜尋異常,現已服務于國家電網、深圳南山區警局與一些企業園區、物流設施、工廠及室外娛樂等場所。
這些安防機器人的性能及搭載技術雖然不如Spot Mini,但在槍械買賣未合法化的地區,這些功能也足以覆蓋大部份日常需求。Spot Mini在安防方面的優勢似乎變得越來越有限。
瞄準物流市場,企業化ing?
目前,四百多臺Spot Mini的銷量乘以7.5萬美元的高單價,似乎讓波士頓動力獲得一筆可觀的收入,但與產品的研發成本相比,這些收益不過是九牛一毛。高昂的成本不僅阻礙了雙足與四足機器人走向消費級市場,甚至制約其走向工業市場。波士頓動力距離一家可盈利的公司還有不少的路要走。
市場剛性需求不清晰與無法下降的成本,加上先行入局且目標明確的競爭對手,種種“限制”為波士頓動力的商業前景蒙上一層濃霧。想要成功取得市場份額,波士頓動力或許應該為Spot Mini及其他特種機器人尋找更廣泛的商業用途,同時繼續利用高精尖的技術研發和創新制造能力打造差異化產品。
于是,波士頓動力選擇繼續擴大Spot產品線,推出具有更高自動化水平和遠程檢測能力的企業版機器人。此外,波士頓動力還計劃將基于計算機視覺的足+輪式倉儲機器人Handle和集成高分辨率感應、定位及深度學習視覺處理技術的搬運手臂機器人Pick投入制造、物流自動化市場。
不過,物流自動搬運機器人與分檢貨物的自動化設備出現已久,行業門檻遠低于四足機器人,現有產品相對成熟,且不乏物美價廉的競爭者。如優必選的智能物流機器人AMR(Autonomous Mobile Robot),采用激光SLAM導航及視覺輔助避障,結合智能調度與智能倉儲管理等功能,幫助工廠實現物料運輸自動化,提升物流效率。
波士頓動力若無法解決造價高昂的問題,或是取得劃時代的技術突破形成絕對優勢,恐怕也很難在物流運輸市場分一杯羹。
關于這一點,新任金主爸爸似乎不太擔心。現代汽車表示會將集團自身擁有的AI和人機交互知識經驗與波士頓動力的3D視覺、操縱和雙足/四足技術高度協同,為波士頓動力提供擴大產品規模所需的工程和制造技術。也許,開啟四足機器人行業商業化大門的鑰匙并非技術,而是應用場景的開拓與成本、售價的控制。
對于現正處于風口的人工智能產業而言,像波士頓動力這樣潛心研究技術的公司十分稀少。也正由于他們的堅持,我們才能看到像Spot Mini這樣的“新物種”。但對于一家健全的企業而言,商業落地和技術投入缺一不可,否則將面臨極大的壓力。
希望現代汽車能夠成功載著波士頓動力這家屬于未來的公司真正駛向未來。畢竟,汽車制造業聯手機器人研發公司究竟能迸發出怎樣的火花,變形金剛或許是個令人期待的答案。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