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智能化生活會是什么樣?
智能終端可以安排你一天的生活、醫院可以建立個人數字病例,無論是寒冷的冬天還是暴曬的夏天,你的座駕隨時為你調節好溫度并自動駕駛至目的地……這些科幻小說與電影里關于未來的概念,雖然仍難以預測,但的確在一點點拓寬可能性了。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社會各方面在不斷數字化。從個人生活至各行各業,技術正不斷縱深,帶來新的可能。
關于智慧城市的未來,已經不僅僅是想象,而是諸多創業者與投資人共同參與和推動的浪潮——技術賦能產業,并將你我帶入數字化生活。
數字化升級醫療服務
智慧醫療是繞不開的一環。
大環境看,一方面是中國社會人口老齡化趨勢、慢性病負擔的增加,以及醫保基金面臨巨大的支付壓力,另一方面,傳統醫院看病“三長一短”的弊端——掛號、候診、收費隊伍長、看病時間短困擾患者已久。
這也是為何醫療數字化得到政策與資本重視的原因——不僅僅是技術革新,數字化醫療也意味著基礎設施的改變,解決的是社會問題。
如今,不少企業都在將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前沿技術轉化為臨床可用的解決方案,醫療數字化建設不斷成熟。
智慧醫院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醫護人員端的手術、診療,以及患者端的排隊掛號、電子病歷,以及醫院整體的業務系統與基礎設施建設等。這一賽道的創企從不同場景切入,在疫病診療、健康管理、藥物研發和精準醫學等方面的應用場景越發豐富。
細分切入點背后,往往是一個大的市場需求和真正的社會問題。
以聚焦骨科關節置換人工智能與手術導航解決方案的創企長木谷為例,其代表產品包括人工智能三維手術計劃系統和手術導航系統,可以通過AI協助骨科手術。而在目前,骨科在醫療器械細分市場份額排名第二,僅次于心血管。中國關節疾病患者大約有2億,作為關節疾病患者的終極治療手段,2019年中國約有90-100萬患者會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而且這類手術保持著每年20-25%的高增長率。
骨科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難度大、風險高,基本只能在大型三甲醫院開展。長木谷董事長兼CEO張逸凌表示,“長木谷的解決方案希望可以復制醫生的成功手術經驗,幫助國家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更多患者受益。”
目前長木谷的AI產品已落地全國100+頂級三甲醫院、覆蓋全國24個省份。并在近2年內連續獲得4輪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投資機構均是聯想創投、中關村發展集團、聯想之星、峰瑞資本等國內頂級創投資本。
醫療信息化整體技術方案的代表企業有安想智慧醫療,安想智慧醫療可以說代表了新一代醫療信息技術的路徑——云計算搭建平臺,大數據和AI助力于醫院的業務流程再造。
以安想智慧醫療的核心產品智慧醫院綜合業務系統為例,其包括醫院綜合業務系統、醫院集成平臺、醫院專業細分系統(自助機、專業血液透析系統、全院級PACS影像系統、互聯網醫院)。
利用云計算、大數據和AI等技術,安想智慧醫療為患者及醫護人員搭建起互聯互通、數據共享、閉環管理的信息一體化平臺,從而實現了醫院整體的業務流程再造。無論在醫護人員端還是患者端,都提升了效率。
“建設智慧醫院首先需要幾個月時間定制一套頂層設計,要去了解醫院的想法、需要解決什么問題、突出什么特色等。接下來整體需要一兩年進行分階段建設,包括電子病歷、數據集成平臺、自助設備等,最后形成一個完整的智慧醫院體系。”安想智慧醫療聯席CEO尹川表示。
技術賦能新出行
數字化生活的另一關鍵場景——智慧交通,也是近些年資本密集傾注的領域。
汽車大概是未來最大的智能移動終端。隨著車載智能芯片、AI人機交互、車聯網等技術的發展與整合,汽車已經被賦予了比單純“代步”更豐富的功能與意義。
不管是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在智慧交通領域的整體需求方向高度一致——更便捷的操作,更友好的人機交互界面,以及未來更智能的自動駕駛。
汽車智能化變革最初始于特斯拉,它讓傳統車企也有了更多緊迫感。隨著電子電器架構集成式的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優勢在于更容易引入新的芯片產品設計,但傳統車企也在積極布局,紛紛成立軟件中心與智能網聯研究院。
“在車的智能化趨勢中,大家常提到一個‘新四化’的概念: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真正服務于車的技術是網聯化和智能化這兩部分。”聯想懂的通信副總經理兼COO葉帥民表示。
未來的智慧交通,車聯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從一個個單獨的“點”構成四通八達的“網”,未來汽車要實現對城市道路的“無所不知”和對用戶的“想你所想”,就必須要有人、車、路甚至是整個城市的數據傳輸的共同協作。
政策層面,國家推進車聯網建設的趨勢不斷加快。2019年,工信部發布了第一批車聯網標準項目,共22個,標準在2020-2022年間陸續完成。2020年4月,工信部公示了已經完成的8個車聯網相關通信行業標準。
2020年以來,在 5G 基礎設施建設、汽車電子普及、電動汽車快速發展的三大基礎之上,車聯網發展加速演進。
這一賽道也高手云集,從底層算力、操作系統以及上層應用,不同玩家自不同場景切入,技術賦能交通。例如懂的通信,即重點服務智能車與智能交互,而底層算力同樣有芯馳科技等創新者。
芯馳科技CEO仇雨菁認為,未來因為汽車需要不同功能及上層應用,所以對于整個底層架構的要求也更加豐富。
一部分是對安全性、實時性要求很高,另一部分則是側重于互聯娛樂、溝通以及與外部的連接,所以既需要不同操作系統之間的相互打通及數據對接,也需要做好部分隔離,滿足綜合要求。
芯馳在2020年上半年發布了9系列的汽車核心芯片:X9針對智能座艙,解決人機交互問題;G9針對中央網關,比如說傳感器之間的數據交互;V9針對自動駕駛,能做到L3以下的輔助駕駛。這是未來汽車里最重要的三大計算平臺,也是智慧交通的大勢所趨。
自動駕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輔助駕駛至無人駕駛的未來,需要政策、資金和科技創新的持續投入。不過,由于5G和新型基礎建設的快速推進及發展,中國智慧交通未來可期。
后疫情時期的數字化
2020年是特殊的年份。新冠肺炎疫情,國際地緣政治的變化,牽連著整個經濟和科技行業的生態。
不過,不確定性的環境是危也是機。疫情期間,提前布局數字技術的企業受沖擊往往更小,在后疫情時代,這樣的趨勢將變得更明顯。
前文提及的智慧醫療、智慧交通,以及數字化轉型的其他領域,在疫情后發展或將更為迅速。網絡經濟、數字經濟、平臺經濟、智能經濟等領域的發展,將成為疫情后逆勢增長新動能。
創業公司與投資機構在共同助推數字化轉型趨勢。前者是浪潮的直接作用力,而投資機構可從戰略角度扮演好中間平臺角色,承接更多來自B端的整體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需求。
目前,圍繞核心技術與垂直行業,聯想創投在智能化產業中已經有很深入的布局。聯想創投會更關注那些具有比較明顯痛點的行業:智能化、自動化改造能否高效提升生產率,幫助其突破現有行業壁壘。
通過投資物聯網、邊緣計算、云、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這五大關鍵技術,聯想創投也在持續關注和深挖技術在如智慧城市、智慧工業、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家庭和智慧交通等領域可能帶來的巨變。
整體來看,技術賦能產業,一切都才剛剛開始。產業智能化的未來,資金投入和創新人才缺一不可,剩下的就是更多耐心,會有更多的縱深場景孕育偉大的企業。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