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功偉在以“反向供應鏈構建中國水果供應網絡”為主題的演講中,對零售發展的趨勢、零售的本質以及中國水果供應鏈的流通現狀,反向供應鏈等話題做出分享。
在其看來,從大賣場、便利店、社區店到社區拼團或者是前置倉,純線上或純線下的模式都會遇到瓶頸,未來一定是融合發展。
陳功偉認為科技的手段、技術的進步讓零售業有一個大跨步的飛躍,零售的兩次進步為開放式貨架和電子商務,但尚不算革命,依舊要關注三點:坪效、動銷率和數據化。
此外,陳功偉還指出新渠道改變了生產端和流通端的供應方式,未來的終端一定是預售模式,以銷定產,每一個地方要建自己的產地供應鏈。
以下為演講原文: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謝黃剛,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反向供應鏈,構建中國水果供應網絡,首先介紹下果樂樂,果樂樂于2014年在北京創立的,是典型的一個互聯網團隊,在供應鏈領域,也是國內第一個水果B2B的互聯網公司。從去年開始我們花了很長時間的思考,我們到底該做什么?今天我把這幾年的創業經歷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零售發展的趨勢
因為干過將近三年的門店,所以我特別想從零售開始講起。新零售到底是什么?
1、零售三大業態
第一個業態是大賣場,現在北京上海的大賣場都在衰退,大賣場是在90年代初開始進入一二線城市,售賣方式是地租式,在每一個城市最貴的門面上做倉庫,把所有的貨都堆存,那個時候地租價格低,北京有的店一天六毛錢每平方。現在基本上是15塊錢。如果換到今天來講是不可能的,上來一天就虧幾萬塊錢,肯定活不下去。所以我們的判斷是大賣場接下來會很難做。
第二個業態是便利店,北京跟上海相比,便利店在數量會有些不足,大賣場也會分流一些人和商品,對于用戶而言,方便才是主要因素。舉個例子,距離我家3公里的地方有個家樂福,但我已經好幾年沒有去了,開車去的話沒有一個半小時是出不來,交通很不方便。
第三個業態是社區店,早期房地產開發商在蓋房子時,是為了賣房子,沒有考慮未來的物流和商業。現在來看,在北京的四環、五環,新建設的小區商業配套是完全不足的。
2、互聯網零售三大業態
我們在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研究之后發現,新出現的三個互聯網業態,跟之前的三個剛好是匹配和融合的關系。
第一個是盒馬,重塑了賣場的供應內容,帶來更多的客流。選址方面突出,利潤也比較高,用配送的方式,覆蓋一部分不曾到店的用戶。
第二個業態是社區拼團,增長速度非常快。可以把它看做是便利店,我們早在2016年已經建微信群,當時還沒有拼團這個詞。
最后一個就是前置倉,對應的就是農貿市場和生鮮店,主打生鮮。每一個單獨的業態都很難生存,純線上很難做,純線下也很難做。只有把零售大概的發展趨勢看明白,才會懂的供應鏈應該怎么做,或者是前端商品的流通問題出現在哪里?
二、新零售是一場什么樣的運動
1、零售的進步
去年上半年的時候我們進行了一個大的反思,整整花了兩個月思考一個問題,什么是新零售?始終沒有找到那個利潤興奮點,它真的是一場革命嗎?真的是一場進步嗎?
大規模的替代至少在的零售業上看下來只有兩次,一次是商超的出現,由于開放式貨架,二維碼支付等科技的手段、技術的進步,讓零售業有一個大跨步的飛躍。用戶可以更方便地去體驗商品,用更少的人就可以完成一個履約。第二個是電子商務,它把物流和信息流進行重組。
2、零售的本質
但是新零售到底是什么?什么東西會推動它發生所謂的革命?大家都在說新零售,我們在2015年5月份的時候,公司內部把所有的門店關掉,做完了之后發現,這個跟傳統企業,包括技術上沒有太大的關系。
新零售幾個核心關鍵詞,第一個是坪效,單位面積的銷售額,100平方的店賣多少貨,賣一萬塊坪效就是一百。以蘋果為例,山東的蘋果是要擺0.5個平方還是0.3個平方,陜西的蘋果擺多少個平方,到底什么東西賣的多?在這個思路下,我們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計算出店內每個東西的坪效,在每一個店里是怎樣的坪效。
第二個是動銷率,由于沒有標準的模式,所以不斷地優化品類。舉例而言,我們去年做生鮮,將冷鏈產品從店里面撤掉,進貨量大,占地面的大,以及高額的房租,加上保鮮期,因此產生了一周一次促銷。
第三個是數據,什么樣的東西不該進貨,需要銷售多長時間能夠銷完。這些東西不是通過計算來確定,包括做什么樣的促銷。傳統行業開店有大量豐富的數據積累,知道賣什么。但是做完了之后對互聯網或者互聯網工具來講,在新零售里面好像作用不大,這也是一個問題。
3、社區拼團和前置倉模式
再談一下之前在2017年做的社區拼團,我們做了5年的B2B之后發現,社區拼團商品的流通,其實跟B2B一模一樣。
前置倉今年也突然火起來了。我昨天還在上海,據說在上海一個城市已經達到了每年30萬單,主打生鮮產品。生鮮商品有一個特殊的地方,在中間流通有一個最難點,這個難點要么在產地和工廠,要么在批發市場,要么在城市倉。
看完了這個事情之后,我感覺會虧很多很多錢,但是它用戶體驗很好,就看從其它的東西怎么賺錢。如果只從生鮮品類流通上來講前置倉虧損會比較大。
三、中國水果供應鏈流通現狀
對于主要水果的流通,傳統的流通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批發市場到二級市場,或者到傳統的門店,用戶是到店里面購買。第二種是以剛剛上市云集為代表,所有商品全部是工廠和場地直發,沒有經過多層的倉庫和中轉,物流最短。
第三類是拼團電商,我們從2016年就和拼多多在合作,做某些單品的支持,而且量非常大。從現在來講應該是最優化的模式,去年是6個多億的銷售,目前來看今年還會增加。
拼團電商解決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就是農產品源頭小和分散問題,前幾天我在安岳查看檸檬,當地村戶,這家有三畝地,那家有五畝地,一天能出一百斤,一百五十個包裹。價格方面,定兩塊五可以,定五塊的也有,反正有人賣就好。拼多多其實是農貿市場的模式,短時間之內點對點的交易,而不是一對多。
講了這么多就是說新渠道改變了生產端的流通的渠道和方式。總結下來節點在哪里、痛點在哪里?這些紅線部分全部是需要C2B,定義好一個商品,有了素材和圖片的組合,所有的店鋪都可以去賣,訂單直接到工廠,直接打包發走,這是我們現在在做的事情。我們今年在全國在四川、湖北、陜西、新疆已經陸陸續續有四五個大型的水果分選場在建,已經完成兩個,今年大概是做五六個,也會找一些本地的合作商。
四、反向供應鏈,構建中國水果供應網絡
再回到主題反向供應鏈,未來的終端就是水果店、商超和便利店,模式一定是預售模式。因為產地直發可以達到效率最大化,以銷定產。我們可以把中國劃分了13個核心產區,每一個地方要自己建自己的產地供應鏈,最后到城市消費者手里。
這就是我今天演講的內容,謝謝。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