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集團積極打造“應急物流體系“危化物流監管系統””軍民融合物流體系“,面對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提供應急物流服務,提供應急物資儲備服務,把“平急結合”落到實處,在特殊時期保障民生、保證運輸安全順暢。
在穩增長助力中小微企業紓困上,中國物流集團上下游合作方共計86萬家,其中,中小微企業及自然人占比近98%。中國物流旗下的中儲智運平臺整合300多萬輛公路運輸車輛,具備智能化“以貨找車”和“以車找貨”精準配對功能,平均為貨主降低物流成本10%,減少司機找貨時間69%。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近期上線的“全國數智化云倉企業公共服務平臺”也為全國倉配企業提供了一個高效對接甲方需求的國家級專業服務平臺。
針對中小微貨主開發基于信用數據的“運費貸”,針對個體司機提供“預付運費”服務,以科技與金融雙輪驅動,暢通產業鏈資金循環,緩解中小微企業資金壓力與個體司機的生活壓力。
由于數據諸點多,不共享,廣大中小型物流運輸企業,作為行業的主力軍,在困境中苦苦掙扎。而中國數聯搭建的大數據平臺可打破了行業信息 “孤島”,促進貨源與運力的高效匹配,讓貨車司機告別漫長的等貨時間,降低空載率;讓貨主能迅速找到合適運力,縮短運輸周期。
而中國郵政,承擔國家賦予的重要職能,強調公共服務為主,經濟效益為輔。在國家大戰略方針上,郵政總是沖在前面,中國郵政做了民營快遞做的事,也更多的做了民營快遞做不了的事。
中國郵政不僅僅是一場商業行為,更像是一項惠及民生的公共事業。快遞進村,中國郵政能迅速補上三通一達網點出清的空缺,尤其是偏遠山區,往往是“出力不討好”“高投入低回報”的代名詞,這些地方是民營快遞不愿意去的地方,都需要郵政來布點,來完成投遞任務。雪山戈壁有郵政的身影,沙漠樓蘭的小縣城幾十年如一日也有郵政的身影。
其他快遞是為了掙錢,但郵政是為了民生,它所創造的社會效益遠遠高于其它快遞公司,危難時刻,中國郵政更是承擔起了國家使命,國企擔當。有人調侃,有兩種快遞最為可怕,一種就是東風快遞使命必達,另外一種就是郵政快遞,只要在中國境內,就能給你送到,前者是衛國家,后者是為民生,相得益彰。
三大國字頭物流集團,都承載著構建現代流通體系和發展現代物流產業的使命任務,擔負著邁向“現代新國企”的創新實踐,在建設現代流通體系中發揮領軍作用,在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中發揮主導作用。
結語:物流國家隊將搶抓歷史機遇,融入國家戰略,踐行央企使命,著力提升國際競爭力,努力降低社會物流成本,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推動整個行業新格局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