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領先的消費者集團已經發現,價值鏈上的合作,交換可靠的數據可以實現更低的庫存。由于通過整個鏈條提供即時信息,同時提供早期預警系統以及快速應對任何地方中斷的能力,這也縮短了交付周期。
6.供應鏈戰略
隨著供應鏈需要進一步個性化和定制化,供應鏈設置采用了更多細分市場。要表現出色,供應鏈需要掌握微分段,通過將供應鏈分成數百個單獨的供應鏈細分市場,每個基于客戶需求和公司自身能力的供應鏈產品的大規模定制,這是一種動態的大數據方法。量身定制的產品為客戶提供最佳價值,并幫助最大限度地降低供應鏈中的成本和庫存。
三、供應鏈4.0的影響
消除當今的數字浪費并采用新技術共同構成了提高供應鏈運營效率的主要杠桿,預期包括降低運營成本30%,銷售損失減少75%,庫存減少高達75%。與此同時,供應鏈的敏捷性應該顯著提高。
我們如何計算這些數字?它們基于我們在大量研究和定量計算方面的經驗。例如,改進的庫存概況將提高服務水平和降低成本,所以四個績效指標高度相關。
1.服務缺乏/銷售損失
當客戶服務差時,要么是對客戶的錯誤承諾(例如,不切實際的交貨時間),錯誤的庫存概況(沒有訂購的產品),和/或不可靠的交貨,客戶將決定轉向另一個品牌。對于B2C和B2B環境都是如此。
當供應鏈顯著改善與客戶的互動,提供所有可用的銷售數據和市場情報,提高預測質量(相關級別高達90%以上),服務水平將大幅提升,隨著服務改進的結果,銷售損失將顯著下降。
2.供應鏈成本
在運輸,倉庫和整個網絡的設置的驅動下,成本可降低多達30%。通過應用這些方法計算運輸和倉儲的成本并優化網絡,可以達到大約50%的改進。目標應該始終是在滿足客戶所需服務水平的同時,最小化成本和最小里程驅動。結合倉儲中的智能自動化和生產率提高,運輸中的車載單元等,這些努力可以實現節約潛力。
通過動態路線,Uber式運輸,自動駕駛汽車的使用以及 - 在可能的情況下 - 3D打印的方法,可以實現剩余的15%的成本降低。
3.需求計劃
計劃任務,例如需求計劃,SOP流程的準備,匯總的生產計劃和供應計劃,通常是時間密集型的,主要是手動進行的。借助先進的系統支持,與手動執行的任務相比,80%到90%的計劃任務可以實現自動化,并且仍然可以獲得更好的質量。SOP流程將轉為每周節奏,決策流程將建立在可以實時更新的場景上。同時,系統將能夠檢測異常,決定何時計劃人員跳入決定。
4.庫存
庫存用于解碼需求和供應,以緩沖需求和供應的變化。實施新的計劃算法將顯著降低不確定性(需求/預測誤差的標準偏差),從而無需安全庫存。驅動庫存的另一個重要變量是補貨提前期:隨著批量生產快速轉換,交付周期將顯著縮短。
此外,由于本地產量大幅增加,從亞洲到歐盟或美國的交貨時間也將縮短。此外,3D打印將減少所需的庫存。我們預計整體庫存將減少50%至80%(圖表3)。
四、轉變為數字供應鏈
定義數字供應鏈需要三個關鍵因素:明確定義,新功能和支持性環境。從了解當前操作的數字化浪費開始定義數字供應鏈。最后的先決條件是雙速架構/組織的實施。這意味著IT環境的建立必須通過創新來實現。
這個“孵化器”需要提供高度的組織自由度和靈活性以及最先進的IT系統(以實現獨立于現有系統的雙速架構的快速開發,測試和實施周期)解決方案。試運行的成功對于獲得關于解決方案的能力和影響,對于創新(例如,新的計劃算法)的興奮和信任,以及引導下一個開發周期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