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案例】UPS與FedEx:它們的中國攻略
來源:北京商報
| 2014-10-17 22:44
7月,中國快遞市場風起云涌,這次出招的并非EMS或者民營快遞,而是DHL、UPS、FedEx、TNT四大國際快遞。日前,DHL首次在中國召開全球科技大會,為未來發展布局;UPS除了拓寬網絡外,也瞄準了含金量更高的細分市場;FedEx上線新的口岸操作中心,提升國際快件的運轉速度;TNT則將收縮戰線,專注于跨國快遞。北京商報記者通過四大快遞進入中國的發展脈絡,找出這四家企業的共性與差異。
UPS不見兔子不撒鷹
UPS正攪動中國快遞市場。在獲得國內快遞牌照后,UPS低調開通國內快遞服務,并分三批次申請,獲準在上海、廣州、深圳、天津、西安、昆山、大連、南京等19個城市開展除信件之外的國內快遞業務。在多數地區UPS價格低于順豐速運,其廣東省內的首重只有12元/公斤。
和FedEx、TNT一樣,UPS在2004年結束了與中外運的聯姻,以1億美元的代價,在WTO允許外商獨資進入快遞運輸業的時間節點前,換得23個城市的國際快遞業務直接掌控權。
聽來有些不可思議,早在1988年就進入中國的UPS,常年來只經營起點或者終點在中國城市的國際快遞業務,面對高速增長的國內快遞市場一直在“隔岸觀火”。雖然也曾數次傳出UPS收購國內快遞公司的傳聞,并曾短期試水國內快遞業務,但最終都無果。這家國際快遞巨頭面對國內快遞市場這塊拼圖,多年來流露出“舉棋不定”的矛盾心態。
但縱觀UPS的發展史,不難發現這種“舉棋不定”的背后,更像是“不見兔子不撒鷹”。據業內人士介紹,UPS為了使國際化穩健發展,深耕美國70余載而不為外在機會所動,待國內業務穩定,業務模式摸索得相對成熟后,國際化一出手就出盡風頭。而收購TNT更是“十年堅持,感動天地”,這次雖然功敗垂成,未獲得歐盟通過,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后續一定還有下文。
在業內人士人士眼中,UPS對中國市場的野心不會只在這19個城市。有消息稱,明年將是UPS的重大擴張年,其會申請再度擴大配送范圍。這一切都是為了切入中國的主要快遞業務。UPS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面向包括醫療保健、高科技、電商和零售行業等市場,提供物流解決方案”。
FedEx堅守國內快遞市場
日前,作為FedEx在中國區設立的第一個國際貨物口岸操作中心,北京口岸操作中心正式上線。這家在世界上被稱為“航空快遞巨人”的企業早已處于打“飛的”送快遞的階段。FedEx在廣州亞太區轉運中心擁有自己的控制塔和停機坪,是目前國內惟一一家擁有自己的控制塔、不通過機場安排起降的公司。
在中國,從1984年進入中國起FedEx頻繁更換合作對象,先后與中外運、大通國際、大田集團合作。在允許外商獨資進入快遞運輸業后,FedEx以4億美元現金收購了與大田集團組建的合資公司股份,并將大田集團的快遞業務攬入囊中,正式邁出獨資步伐。
其后,FedEx獲得大田原有的快遞網絡,并開展自營國內快遞業務。不過,其在金融危機期間的降價行為引起很大爭議。2008年底,FedEx突然收到了國家郵政局所轄兩地方分局開出的兩張罰單,原因是無權經營信件快遞業務。業內人士都對罰單背后的敲山震虎之意心照不宣。
但與DHL不同,FedEx選擇堅守國內快遞市場。去年6月,FedEx獲得國內快遞運營牌照,終于撥開云霧見晴天。這幾年的堅持運作,也讓FedEx更加了解中國市場,并提早融入電商領域。目前,不少銷售創意花卉、高端服裝的電商賣家已經開始采用FedEx進行配送,FedEx配送范圍不到的地方才會選用順豐,對于這些賣家而言,FedEx除了高端、洋氣、上檔次外,在時效以及快件安全方面有更多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FedEx并未停止國際快遞發展的步伐。繼在浦東國際機場斥資1億多美元建設國際快件和貨運中心后,新上線的北京口岸操作中心目前每周進出港的航班次數達14班,并和FedEx遍及全球的航空運輸網絡相連。據FedEx中國區國際快遞業務副總裁鐘國儀介紹,北京口岸操作中心和韓國仁川連接,經美國安克雷奇,連接美國以及全球網絡。在亞洲,則是通過位于廣州的亞太區轉運中心,連接“亞洲一日達”網絡中的22個城市。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