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t.com:“基于配送時間動態定價”模式的電商
來源:36氪
| 2014-09-22 22:18
2014年9月18日,一家叫做Jet.com的電商拿到了一筆2500萬美元的融資,完成了總額8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Jet的創始人Marc Lore隨后在自己的Tumblr上肯定了這一說法。這其中5500萬美元的融資是在7月份拿到的,投資方包括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Accel Partners、Bain Capital Ventures和MentorTech Ventures。
可是,這一切都是在網站還沒有上線的情況下發生的,預計上線時間是明年!目前,我無法查詢到更多關于Jet.com的信息,唯一知道的是:第一,這是一家想做動態定價的電商,它將根據配送距離的遠近來進行動態的定價;第二,它的創始人Marc Lore曾創立Diapers.com。說到Diapers.com可能大家不會陌生,這是美國的一家垂直類電商,以銷售母嬰用品和家居用品為主,并且成長迅速。2011年,它所隸屬的公司Quidsi被Amazon收購,作價5.5億美元。如今,Marc Lore抱著抄Amazon后路的想法再度出山。
好吧,資本世界的瘋狂我不懂,但是這8000萬美元也并非毫無緣由。我猜想投資人看中的無非是兩點:第一,Jet.com提出的“根據配送距離動態定價”的模式,這在目前的電商網站中還是個新鮮的概念,并且是有想象空間的;第二,其創始人的成功歷史——即使Jet.com成不了第二個Amazon,也保不準會再次被Amazon接盤對吧?
說說我對動態定價的看法吧。動態定價的方式在電商中已經有過不少嘗試,這在調節市場需求和企業自身供給能力方面的確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已有的動態定價策略所依據的維度主要有:第一,基于時基,比如新品的價格會更高、處于銷售高峰的商品價格會更高(在定機票、酒店時常發生);第二,基于市場細分,也就是把消費者分為不同的價格承受級別,然后針對他們設計不同的產品組合進行銷售。
Jet.com的動態定價模式實際是一種基于市場細分的定價方式,其細分維度就是“配送距離”。也就是說,Jet.com在銷售商品的同時,把配送物流也當做一種服務來銷售。如果你的配送成本更低,為什么要支付和其他配送成本高的用戶相同的配送費用呢?
進一步,我覺得Jet.com可以衍生出“基于配送時間動態定價”的模式,并通過這種方式更好的滿足用戶對“及時送達”服務的需求。解決“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是近期的熱點。國外有Instacart為代表,國內有社區001、愛鮮蜂等都在進行嘗試。但這些社區O2O類服務都是通過與商超、社區小店等零售渠道合作來完成即時配送服務的,受到上游零售渠道的制約,利潤空間相對有限,而且在定價的靈活性上也沒有太多操作的空間(除非愿意以虧本的方式操作)。
若Jet.com自己對接供應鏈,能夠對成本進行控制,在商品價格上會比上述O2O平臺更有優勢。而Jet.com比起一般電商在”按需服務“方面又更進一步。Amazon目前僅能做到”當日送達“,對于那些希望下單后就馬上拿到商品的用戶來說似乎還沒有電商平臺去對接他們的需求。如果用戶愿意為了這樣的服務溢價,為什么不做呢?反過來,對于那些對配送時長不敏感的用戶來說,替他們降低快遞的價格也許更符合他們的心意。而且,用戶對配送時間的需求往往與商品的屬性直接相關,若能將商品信息與配送需求信息更好的整合起來,將會有更多想象空間。這是一個關于“最后一公里”的按需服務。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