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貨位系統增加數據項,除了Location、SKU外,增加Quantity項,例如補貨區的庫存記錄表如下:
C.檢貨區庫存系統中增加安全庫存數據項,當實際庫存數量低于安全庫存時,觸發補貨邏輯;檢貨區庫存系統中增加最大庫存數據項,用于判斷補貨數量;
D.在檢貨區中,同一個SKU,只有一個Location;在補貨區中,同一個SKU可以有多個Location;
E.收貨上架時,由系統根據檢貨區庫存數量,生成上架任務。
該貨位系統相當于兩套庫存并行運行,檢貨區用于滿足最近一段時間的訂單需求,存貨區用于大量的存儲和長尾商品的存儲。兩套庫存之間,是單向傳遞的關系,傳遞的方式是補貨。
F.系統周期性判斷相關產品的檢貨區庫存數量、存貨區庫存數量、訂單占用庫存數量,觸發補貨邏輯。
與檢貨需求相關的庫存的數量發生變化(包括檢貨區庫存數量、存貨區庫存數量、訂單占用庫存數量)時,系統會生成補貨的需求。
補貨邏輯是這一套系統運行的核心,講幾個要點:
A.哪些貨放在檢貨區:
檢貨區是為了滿足訂單的快進、快出需求的,放在檢貨區中的產品,最大的特點就是在近期內會產生檢貨的需求。
WMS從哪里知道這些產品近期會產生檢貨需求呢?首先,根據歷史的銷售數據,對于產品的近期銷售情況作預測;其次,根據當前的促銷政策對于產品的近期銷售情況作預測;最后,根據已經生成的訂單,判斷產品的檢貨需求。
B.有兩種情況補貨:
一是收貨上架時直接將一定的數量上到檢貨區,二是正常出貨時,檢貨區的數量不夠,從補貨區將庫存移動到檢貨區。
收貨上架直接上貨到檢貨區,這一情況應用較少,虛庫存時候會使用到,另外熱銷產品的備貨不足也會導致收貨后直接上架到檢貨區。
從補貨區移動庫存,這是正常的邏輯。檢貨區的庫存只保留一部分,應付兩天(可以自由調整)的正常銷售量。另外,在前面講檢貨區的庫存系統結構時,提到了兩個數據項:Secure Qty和Max Qty,這兩項是補貨邏輯的基礎。
C.什么時候補貨:
當貨位的當前庫存低于Secure Qty時,觸發補貨邏輯。Secure Qty是至少應該達到補貨操作的這一段時間內的可能銷售數量,一般會高于這個數字,提高安全系數。
D.補多少貨:
補貨數量為Max Qty-當前貨位庫存+當前訂單已經占用庫存,如果補貨區的庫存低于這一數量,則將所有補貨區的庫存都補過去。Max Qty為未來兩天(該公司不同情況作調整)內該產品的銷售數量預測。
E. 補貨邏輯被觸發后的操作:
補貨邏輯被觸發后,生成了某一產品的補貨需求,一般是這樣:從補貨區的某個貨位,移動N個庫存,到檢貨區的某個貨位。這與訂單其實是有相似點的。一般情況下是會將補貨的需求批量化處理。
對這個系統作一點分析吧:
優點:
1. 將庫存數量與貨位相綁定;
2. 基本解決了冗余信息的問題(系統自動定時清理Qty數量為0的記錄即可);
3. 單獨設立檢貨區,可以提高檢貨的效率,因為檢貨的區域變小了;
4. 單獨設立存貨區,可以提高庫存的容積率,因為可以使用立體式貨位;
5. 盤點較為方便,一個產品在檢貨區只有一個貨位;存貨區和檢貨區的盤點可以分開進行;
缺點:
1. 系統邏輯非常復雜,首先需要為檢貨區、存貨區分別建立庫存表格,其次要根據這兩部分的分割,將上架邏輯、檢貨邏輯、補貨邏輯分別設計;
2. 前面所說的補貨邏輯、檢貨邏輯信賴于產品的Secure Qty和Max Qty這兩個參數,每個產品的參數需要單獨設定;
3. 系統的整體表現對產品參數設置的信賴程度很高,以Secure Qty為例,過小會導致補貨不及時,訂單處理延誤,過大則會導致浪費檢貨區的存儲空間。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