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美國物流管理協會正式更名為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標志著全球物流進入供應鏈時代。從物流到供應鏈,是物流產業發展從量變到質變的必然過程,“21世紀的市場競爭已不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已經成為一個共識。
“對于物流企業來說,這一市場變革既意味著機遇,也是挑戰,關鍵就在于如何介入供應鏈核心企業的全面供應鏈管理之中,甚至助其成為主導供應鏈發展的核心企業。”中國物流學會常務副會長戴定一認為,物流企業在參與供應鏈競爭的過程中,要充分重視信息化的作用,才能贏得更多市場機會。“信息化不僅能夠支撐物流企業業務模式的轉變,更能夠為企業帶來增值,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利器。”他說。
掘金供應鏈時代
戴定一認為,我們的時代到了一個產業加速走向集約化的新歷史階段,所以企業間的兼并更加頻繁,上下游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從競爭關系轉向競合,因此供應鏈也成為市場發展的必然。
然而目前,大多數國內物流企業都將業務重點放在物流網絡的培育和建設上,包括在重點城市建立倉儲設施,并借此整合運輸資源。而這些企業的業務多集中在銷售物流服務方面,能夠真正介入生產企業全面供應鏈管理,尤其是生產物流管理的并不多。
究其原因,戴定一認為,主要是很多企業不習慣將生產物流和采購物流等涉及商業機密的業務外包,使得物流企業介入客戶供應鏈的難度較高。同時,物流企業自身也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多數企業的業務仍局限于簡單的倉儲和運輸管理,缺乏對整個供應鏈管理的理解和實際操作經驗,尤其缺乏經驗豐富、從事過跨國公司供應鏈管理的人才。另一方面,不少企業在同客戶結成長期合作伙伴,并投入相當的資金以完善專用倉儲設施和信息系統方面,缺乏前瞻性和果斷性。
在這種情況下,國內多數物流企業就不得不擠在銷售物流這條“獨木橋”上,進行殘酷的競爭。其中不乏相互壓價、盲目擴大倉庫和車隊等手段。
對此,戴定一認為,在供應鏈時代這個大洪流中,如果善于捕捉,物流產業不僅能夠擺脫惡性競爭,還將取得更大的發展。他說,物流企業可以從現有的客戶基礎入手,延伸和拓展服務。比如,原來只做倉儲的,可以嘗試擴展代理采購、運輸,甚至金融、保險等增值服務。
顛覆傳統市場競爭
而對于物流企業來說,在參與供應鏈競爭的過程中,盡管獲得了很多發展機遇,但同時也面臨不少新的挑戰。戴定一認為,供應鏈競爭與傳統市場競爭的不同,也讓不少物流企業感到不知所措。
首先,第三方物流企業必須更加充分利用自身在專業領域的知識和經驗優勢。因為,作為客戶的戰略性合作伙伴,其功能早已不再局限于簡單的執行客戶企業的倉儲和運輸指令,而是要從各個方面,幫助客戶完成物流戰略規劃、資源整合、建立管理體系、流程優化、人員培訓、計劃管理等一體化的專業的物流功能。但很多物流企業,還做不到這一點。
其次,目前來看,物流企業在供應鏈中,還做不到鏈主的地位,而是要聽命于產業鏈中的核心企業的要求,但很多物流企業往往不適應這樣的地位改變。
第三,商業模式發生了變化——從傳統的只提供倉儲運輸服務,到現在的利益共同體。在傳統物流服務過程中,物流企業只要完成了上述服務,就可以收取相關費用。但在供應鏈中,物流服務商必須幫客戶贏得利潤,自己才能夠贏利。“客戶現在不是給你一單運輸生意,而是要你保證我產品的供應。”“關鍵是要辨清方向,找準定位。”戴定一表示,“目前物流產業發展有兩大方向:一個是‘做大’,一個是‘做專’。”具體來說,“做大”是以提供標準服務為主,加速網絡建設,擴大規模,進一步占據市場份額;“做專”則并不一味地追求規模擴張,而是要在某個細分領域深耕細作,走專業化道路。
戴定一強調說,尤其對于很多小企業來講,在專業物流領域,是有很多市場機會的。“但無論是向著哪個方面發展,當前最緊要的是必須要作出一個基本的選擇,給自己一個清晰的定位。否則有什么單子做什么,沒有積累,永遠不會發展起來。”
贏在信息化
正如戴定一所言,在供應鏈時代,傳統的游戲規則被顛覆,市場競爭從單純的競爭變為競合——同客戶結成利益共同體。在這個過程中,信息化的作用變得更為重要,市場也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現代物流不能沒有信息系統,供應鏈物流管理更是不能脫離信息系統的支撐。在供應鏈時代,信息系統的作用在于溝通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物流聯系,及時交換物流信息;并且能夠同時了解最前端的市場信息,以便供應鏈相關企業可以對市場做出快速反應,從而降低整個供應鏈的運營成本,提高贏利能力。“在供應鏈時代,信息化不再單純是為了降低物流成本,而是要控制資源和市場,從而控制整個產業鏈。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信息化也要從企業內部走向外部,支撐新的商業模式。”戴定一告訴記者,“不管你有沒有管好內部,外部都已經到了供應鏈時代——信息化需求發生了變化,從ERP(企業資源計劃管理)升級到SCM(供應鏈管理)是必然趨勢,也只有適應了這樣的趨勢,才能支撐業務模式的改變,從而滿足供應鏈時代的信息化需求。”
這其中,自然也蘊含了大量商業機會。戴定一表示,物流企業可以借助信息化,從單一服務,發展成為解決方案提供商,以獲取更多利潤。而且也只有在信息化的支撐下,這種業務模式轉變才能得以實現。戴定一分析說,當物流企業為客戶提供專業化服務時,你的價值是體現在專業化控制上,也就是提供專業化解決方案上。而這些專業化的解決方案,都是以固化在信息系統中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為前提的。也就是說,如果客戶想要用你的服務,就必須跟你的信息系統對接,這也起到了穩定客戶的作用。
在供應鏈時代,物流企業作為客戶供應鏈中的重要的參與者,不僅扮演著物流服務的整合者,甚至還是策劃者。如與客戶乃至整個供應鏈中上下游的相關企業,結成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通過所有參與者都認可的標準化業務流程的運用,真正融入供應鏈。這樣的服務模式,已經成為第三方物流服務的重要發展趨勢。因此,物流企業應順應趨勢,充分重視信息化的作用,以借此實現自身的跨越發展,促進產業進步。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