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曾指出,目前“冷鏈物流各環節的設施、設備、溫度控制和操作規范等方面缺少統一標準,冷鏈物流各環節的信息資源難以實現有效銜接,在發達國家普遍推行的相關管理辦法和操作規范在我國尚處于推廣的起步階段”。這正是我國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的突出體現之一。缺乏國家標準固然掣肘冷鏈物流發展,但更使行業困擾的是,即便有了標準,也缺乏監管者去嚴格要求企業執行。
據悉,2011年初,商務部已經批準發布了《黃瓜流通規范》等7項國內貿易行業標準,并于3月1日起實施。這7項標準對黃瓜、番茄、青椒、洋蔥、豇豆、鮮食馬鈴薯、冬瓜等主要農產品的商品質量、等級、包裝、標識均作出了規定,對產地采購、運輸、批發、零售等流通過程也提出了具體要求。類似的農產品流通標準,目前不下200個,包括倉儲、物流、銷售等環節,可是大多數仍停留在紙質化階段,對實施情況缺乏有效的監督。
這主要是因為,現在的冷鏈物流標準只是推薦性標準,對不執行標準的相關冷鏈物流企業缺少制約辦法。據悉,《低溫倉儲作業規范》、《食品冷鏈物流追溯管理要求》及《冷庫管理規范》等三項重要全局性國標目前正在制訂之中,預計將于今明兩年先后出臺。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