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20多年的磨難和發展,中國的ERP市場又開始顯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而且大有“躍進”的跡象和勢頭,各ERP企業也紛紛打出針對廣大中小企業的市場的產品,一時間,大大小小的企業ERP項目遍地開花,一片“繁榮”景象。然而,這些實施ERP的企業究竟如何了呢?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據國內一個權威調查顯示,企業ERP項目的實施成功率只有不到30%。
我們常說的ERP,英文為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即企業資源規劃,是二十年前由歐美引入到國內,其真正的含義是用信息化的手段有效規劃、合理整合和充分利用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各項資源,為企業的市場競爭服務。按理來說,這是對企業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應該受到所有的企業的熱烈歡迎和擁護,但是,為什么現在有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卻在ERP的大門前猶豫彷徨。
但縱觀近十年來的市場發展,不管是主流還是非主流的媒體,各種ERP失敗的案例與總結的報道層出不窮,甚至到了鋪天蓋地的程度,而ERP“成功”的案例與總結,但無論在文章的數量、力度、深度等方面,都遠遜于前者。而且,觀之ERP失敗的案例與總結,雖有模式化、面具化的趨勢,但確有不少文章讓我們看了之后,有一種酣暢淋漓、大呼痛快的感覺;而反觀ERP成功的案例,卻總是一幅溫吞樣子,不痛不癢,完全與成功這兩個充滿激情的字眼無關。
ERP的成功項目在哪里?
既然ERP并不缺乏成功,為何卻不敢為成功高呼?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
一曰項目是成功的,但缺乏媒體和市場權威的重視。
如果說ERP產業是江湖,是江湖就總會有大佬。可惜的是,絕大多數成功的ERP項目,是燈下看美人,美則美矣,但不清楚。大佬也有難啊!贊美吧,摸不清底細,萬一是個幌子,一世英名,付諸東流。一旦被冠以某ERP產品的說客頭銜,其感覺總是不好受的。因此,缺乏大佬的激揚文字,縱有一般嘍啰在拼命搖旗吶喊,也掀不起滔天巨浪。
二曰項目是成功的,但其成功關鍵不可大力宣揚。
有人說中國的消費者,從來沒有像成功的ERP用戶那樣,真真切切地享受了“顧客是上帝”的全面周到的服務。因為,ERP服務伊始,企業要確定該用戶是否納入本公司的戰略客戶、樣板客戶或者典型客戶;一旦確定,就要幫忙查看部、省、市、廳等各信息化支持部門有無政策支持,若有,比如現金補貼,則趕緊幫助起草重大科技立項報告。該考慮的,不該考慮的,統統替客戶考慮到。
除此之外,ERP廠商還要建立用戶與軟件廠商、咨詢機構之間的高層熱線通道。這事兒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是一個龐大的工程,一有風吹草動,要能夠迅速直達各層面的負責人;這些都做完了之后,最后還要想辦法跟用戶達成一致意見:您哪,作為我們的樣板工程,咱有什么重要客戶,到您那里要參觀,您得擔當點;咱有什么重要活動,需要您上臺活動胳膊的,您也得走兩步;咱有什么重要文章,需要您露個面的,也得請您賞個臉。一句話,我們給您滿漢全席的服務,您得給我們海陸空的支持。
這些還不算,古人云:“食無定味,適口者珍。”又曰:“眾口難調”。每個人的口味都不一樣,甚至同一個人的口味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環境中也不一樣,要想大家都滿意,怎一個難字了得?能說服的說服,能繞彎的繞彎,用盡各種手段,使上十八般武藝,最后不過為了兩個字,“開發”!
沒法子,這就是咱的典型客戶,咱得好好伺候。惹惱了,這項目暫停或停了,間接損失可大了,再假如鬧出像“四大名捕”這出戲來,想聲名遠揚、傳播悠遠,是件容易又輕松的事情。因此,哪怕再苦再累,哪怕投入大于產出,咱也得做!即使做上一年兩年的!
所以,不是咱在宣傳ERP成功項目時故意采用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策略,是實在沒法子說清楚。一旦說清楚,每個項目都要這樣做,那不虧大了。
三曰項目是成功的,但只是局部的成功。
雖說“顧客是上帝”,但這是典型用戶、戰略用戶才能享受的服務。至于“非典”用戶,實在不好意思,只能暫時享受“成功實踐”的復制、移植服務。至于“成功實踐”的具體內容,移植后會不會產生“排異反應”,那都是沒辦法的事。中國人喝洋鬼子墨水的當上的還不夠么?前有李德,后有施拉普納,跟著洋鬼子拉車,只有做車轱轆的份。
人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用一個、幾個企業的管理模式、方法、流程、表單來要求其他企業標準化,其要害不只在于抹煞了企業的個性化需求,且企業只要稍有變動,便不得不冒傷筋動骨的危險。這就好比讓江浙一帶的女孩子,穿上鄭海霞的服裝,可行么?愿意么?既然買了服裝,穿了又不合身,要么大刀闊斧重新加以裁剪,能用則用;要么只有束之高閣,成為“爛尾樓”!一個成功卻有著明顯局限的項目推廣開來,結局往往不是不了了之,就是廠商和企業的雙重失敗。
ERP的成功能否自己做主?
ERP引入到國內已經將近二十余年,國內對ERP的探討與實踐也一直沒有停止過。但我們卻不得不承認,大量的簡單復制和照搬照用使我門的ERP市場已經成了大多數人眼中的雞肋。開發廠商心力交淬,企業對ERP更是早已失去了信心,甚至望而生畏。要想改變這種現狀,恢復市場信心,減少“爛尾樓”工程,對傳統ERP的改革已經勢在必行。
是否可以讓企業在學習和了解ERP的過程中實施ERP呢?是否可以讓企業根據企業的自身狀況和發展變化來自主維護和發展企業的ERP系統呢?是否可以把屬于每個企業自己的個性化管理和業務模式融化在ERP系統中呢?答案是肯定的。
通過多年的研究和發展,以及經驗、教訓的積累,中國本土的管理軟件企業——上海博科資訊公司開發出了國內首個ERP自主平臺——MyERP,企業可以在這個平臺的基礎上,自主發展企業的ERP系統,未來也可以根據企業的市場發展需要自主維護和拓展ERP自主平臺的功能。
博科資訊的ERP自主平臺不僅為中國的中小企業提供了一個便捷的實施企業ERP的途徑,同時也徹底改變了傳統ERP的應用和商業模式。應用ERP自主平臺的企業ERP系統可以不再依賴ERP廠商和分銷商自主運營和發展。建立在ERP自主平臺之上的企業ERP系統是一棟可以自主成長的企業信息化大廈,因此,ERP“爛尾樓”項目的局面將不復再現。
ERP自主平臺的誕生不僅將極大地提高項目的成功率,還將掀起ERP市場真正的推廣和應用高潮。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