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具體分析商超零售業態的冷鏈倉運作特性及特點。
從商品角度分析
1)冷鏈商品對環境溫度要求高,存在短保、易腐等特點,損耗成本較高
2)冷鏈商品包裝規格不統一,導致倉儲空間受限、利用率降低
3)冷鏈商品外包材料要求高,易凝水濕腐,需要具有防水防腐功能從運作角度分析1)冷鏈運作成本高(包括維保費、人工費、設備折舊費(造價高)、運費、能源費等)
2)冷鏈時效性要求高
從安全角度分析管要求越來越嚴格
1)冷鏈食品安全監
2)冷鏈倉庫安全管理要求越來越高(包括消防安全、特種設備安全(叉車需要防凍)、有限空間管理等)正因為冷鏈運營具有以上特點,所以相較于常溫運營,冷鏈運營在成本、安全等方面的管理變得更加復雜和困難。接下來將從4個方面關注冷鏈運營管理和冷庫維保方面的專業知識。
一、冷鏈運營管理成本的現狀
通常來說,冷鏈運營成本遠?常溫物流投?要?。下面幾組數據具體闡述了這種情況。
1、固定成本投入基礎冷庫投入
冷庫建設投入成本較高,后期轉為固定資產折舊,根據冷庫建設體量不同,一般占總運營成本的23%-28%配套冷鏈運營的設施投入車輛多出約50%-60%
a)冷鏈車輛采購需要額外增加制冷劑及保溫板等,單價比常溫
b)冷鏈設備設施在投入時更多采用防銹防腐蝕的材料,比如不銹鋼或者熱鍍鋅材料,整體設備造價成本相對更高,同類產品采用不銹鋼單價比常溫設備多增40%左右
c)冷鏈低值易耗品需要在塑料顆粒中加入抗凍劑等原料,與常溫的同類產品相比,單價根據工藝不同增長比例可達40%(上述內容是在常溫設備基礎上為冷鏈增配的單價比較)
2、變動成本
(1) 能源費:冷庫運行產生的能源費一般占比運營成本的14%-17%
(2) 維修保養費:一般是按冷庫系統2%-4%的費用計
(3) 冷鏈運費:冷鏈運費相對常溫運輸需要增加至少4%的費率,主要包括運輸過程中制冷引起的油耗的增加果、雞蛋)等費用
(4) 其他還有人工成本(低溫補貼、分揀拆零等)與商品損耗(蔬整體來看,冷鏈設備成本較?。冷鏈物流中?倉庫和冷鏈車輛的成本?般是常溫倉庫和車輛的數倍,?且因涉及到?品等需要特殊的設施設備,需要?量的資?投?;其次,冷鏈物流運營成本較?,冷庫需要不間斷地打冷才能保證溫度處于恒定狀態,從而造成冷庫的電?成本居?不下;最后,冷鏈車也需要不間斷打冷才能保證產品的溫度恒定,這就需要更多的油費,導致冷鏈物流資本回收期較長。
二、前期建設對于冷鏈運營的影響
冷鏈運營布局相比常溫,有著更多的溫區隔斷,特別是在生鮮加工這類需要持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動線布局更加復雜,因此如果前期建設管理到位,會對后期的運營管理有著很好的支撐作用。反之,后期運作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彌補設計上的缺失,極大影響了后期的運作效率。
根據建設流程,一般是以運營方提需求,設計方出圖紙,廠方提供設備,施工方按圖施工。如果運營方聘請了咨詢方,咨詢方負責方案咨詢,如果運營方有需要,可能還會涉及招標等流程。這些流程看上去沒什么問題,但是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卻普遍出現了如下現象:
? 運營方提出的需求不明確或者不全面
? 運營方在專業技術上不是特別專業
? 咨詢方更偏向于數據化、市場化
? 咨詢方對各廠家的商品信息了解不特別全面,設計或者標書存在偏向性
? 設計方設計的方案和圖紙更注重于各類標準
? 設計方的設計方案更偏向于土建、制冷等領域,在運營設備的布局上考慮較少或者未涉及,較難貫徹運營方的理念一旦上述問題沒有得到有效溝通,那么就會對中期運營管理產生很大的影響:
1、設計出的冷庫能用,但是用的不舒服,運營方會覺得存在空間浪費,利用率下降、自己的需求沒有被滿足的現象
2、運營需求不明確,造成后期動線布局、設備布局等規劃存在難度或瓶頸
3、咨詢方設計更理論化,更美化,但業務作業上更講究實際,畢竟業績最重要,造成投資浪費
4、招標文件可能存在漏洞,容易發生惡意中標現象
5、建設方按圖施工,現場產生的實際問題得不到解決或者施工經驗沒有有效途徑去實施;一旦投入使用后,難以整改,效果也不盡如意
上述問題也會對后期的運營管理造成很大的不利影響:
? 因動線過長或者重疊,造成人力成本增加,食品安全風險增加
? 因需求不明確可能造成制冷系統高負荷運作或者超負荷運作
? 冷鏈系統存在短板,需要后期花費較大的成本去改造
? 上述原因不僅造成能源費居高不下,甚者容易在夏季極端高溫天氣產生系統故障。
在冷鏈運營要求越來越高的背景下,上述問題可能已經成為各家運營商的主要痛點之一。
解決上述運營問題,未來需要這樣一家“調和劑”公司,承擔用專業的技術能力、全面的產品知識,豐富的運營經驗去通俗易懂的“翻譯”各方的專業術語,為運營方提供專業的參考意見,造出適合商品類型運營的冷庫,降低前期投入成本,提升倉庫運營質量,降低后期運作成本,為設計方完美詮釋運營方的需求,完善設計方案。
三、冷庫維保的現狀與趨勢
維保的重要性是所有對機械略知一二的人都知道的事情。但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各公司的維保程度參差不齊。根據目前,從市場上了解到的信息來看,可以對國內企業在維保方面的重視程度進行以下比較:
? 外企>國企>私企(主要因體制因素)
? 氨冷庫>氟利昂冷庫(主要因行業監管因素)
從企業運營角度分析,我們會發現業內在維保方面普遍存在的幾個特點:
1、維保投入批復難度遠高于建設投入
2、維修投入比維保投入更容易,國內一直流行以修代保這樣的理念
3、維保費用不透明,企業之間技術差異性較大,沒有統一標準
4、廠方在維保項目的重視度遠低于建設新項目
在實際維保操作中會發現:
1)須專人管理冷庫設備
2)維保費用投入成本高,備件預算高,部分廠方還需要甲方提前購買不知何時使用的備件
3)保養須停產停工
除了以上原因外,維保人才的欠缺也是目前行業遇到的窘境。
在專業度上,建造冷庫的難度遠遠低于改造、維修的難度。建筑工地的工人、電工、機修工(電焊工)平均年齡都在40-60歲,50歲以上年齡偏多,且招工困難。可用于建造冷庫的人都相對較少,能夠懂技術做維保的人就更少了。
就上述所說,維保方面碰到人才瓶頸:
1) 維修人員老齡化程度高
2) 藍領人員技術不足(除了基礎,更要懂變頻系統、控制原理等)
3) 人員培養沒有可觀的發展前景(工資低、尊重程度低)冷庫的運營管理需要一個穩定的、熟悉設備的、有技術能力的團隊,這不僅僅是冷庫需要考慮的,更是整個維保部門的發展。要解決這方面的人才問題不僅需要冷庫行業的努力,還需要相關的培訓或者教育機構也能同步加大這方面的人才培養。
維保方面碰到瓶頸,但是維保不重視或不到位會造成下列后20%的差額)
? 首先是能耗增加(保養與不保養,單在電費方面,就會出現高達
? 冷庫溫度難以維持標準要求,造成食品安全風險
? 機組(系統)故障,冷庫無法開啟
? 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冷庫維保未來的發展趨勢
(一)智能化
無人駕駛車輛正在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從人工啟停壓縮機組到現在的自動控溫機組,從活塞機發展到變溫雙螺桿機組,從氨制冷歷經各類氟利昂機組到現在的二氧化碳機組,冷鏈設備在不斷地更新換代,制冷設備智能化程度在不遠的將來勢必會更高。
目前我們已經看到了探頭式自動化霜系統,解決了冷庫化霜的難題,基本解決了冷庫結霜的難題;快速卷簾門解決了冷庫頻繁進出貨造成設備結霜、溫度難以控制的難題。自動報警系統能夠在溫度異常等情況下及時報警,使工作人員能夠第一時間了解現場情況。
未來我相信智能化的程度會更高,冷鏈控制系統將更加智能,通過各類傳感器,供液自動切斷等功能會逐步實現,能夠第一時間對各類突發事件采取應急處理。設備維修維保會更加便捷,類似汽車故障診斷儀等設施能夠更快更精確的查找各漏點點位,這能夠大大提高人工維保的效率,我相信這不是夢想,未來一定會實現。
(二)維護模式
車輛維保從最早的80-90年代的汽修店,到了2000年的4S店,到現在的途虎養車、各類精修店,汽車維保在大眾百姓的觀念內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改變。
制冷行業從原來的其他制冷公司采購壓縮機組進行施工安裝維修,到原廠廠方施工安裝、維修,類似汽車維保的現象也在重演。
所以未來的維護模式也會在原廠和維修廠內開展。
(1)壓縮機原廠維保由各壓縮機廠進行維保
特點:
? 主打4S店模式
? 備件采購速度快(優先級高)
? 設備系統熟悉程度高
? 人員結構簡單,專業能力較為平均
? 維護成本高
(2)專業制冷公司維保
這類公司可以分成2大類:
一類是目前已經具備一定知名度及專業能力的制冷維修公司另一類是以互聯網為平臺的規模性制冷維修公司
特點:
? 冷鏈系統涉及面廣
? 系統專業知識齊全
? 有一定的資本注入或本身具有一定的規模
? 備件渠道齊全,但周期可能較長或要求甲方購買主要備件
? 人力資源復雜,專業程度不一
? 維護成本相對較低
(3)公司自主維保+三方支持
自主培養:企業可以培養專業的員工,落實老師傅帶徒弟特點:
? 企業忠誠度高
? 需要有明確的培養體系
? 響應時間迅速
? 對公司自身設備熟悉度高,能夠第一時間發現問題
? 綜合成本低,抗風險能力強
三方支持:公司自主維保能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能施以日常的維護保養。但是對于機組等專業故障,需要原廠技術支持或者專業制冷公司技術支持。
四、冷庫全方位安全管理的探索
近十年來,冷庫發生的事故呈現出多樣化,不僅涉及消防安全,更涉及特種設備、危險化學品作業安全,食品安全以及疫情安全,還可能涉及有限空間安全,登高作業安全等。政府對于安全的監管越來越嚴格,而在實操中,運營管理上與安全管理上往往存在很多相悖的情況。
安全管理的探索已經逐漸變成了當前運營管理中無法避免的課題之一。
目前主流的安全管理的硬件設施或管理軟件有以下幾種:
1、消防自動噴淋系統(干式系統、預作用噴淋或者濕式系統干式噴淋頭)
2、消防煙感系統、空氣采樣等自動報警系統
3、消防防排煙系統
4、警鈴關人報警裝置
5、各類氣體探測器
6、水噴淋系統(噴霧系統)
7、應急救援水池
8、“滬冷鏈”APP
9、GPS溫濕度定位導航
10、……等各類智能化設備
通過上述各類設備確保消防安全、特種設備、食品安全、防疫安全等。由此可見,未來的冷庫安全設施會根據需求,往更智能、更實用的發展推進。
雖然冷庫現有設備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越來越智能化,但設備本身的短板也逐漸暴露出來。設施設備在冷庫的低溫環境中故障率極高。電氣設備最怕的就是水,但是冷庫最多的就是結露,消防報警系統(煙感、聲光報警器)故障不斷。這也是整個行業的未來探索方向之一。
未來,冷庫設計將以節能減排、安全智能為主題,不斷適應社會發展的多樣化需求。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