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流程的理想結果是實現產品、信息和資金的穩定流動,從而使客戶的需求得到滿足。要實現這一點,就要使各個流程在供應鏈中的企業之間以及企業內部形成適當的協調。如果能夠實現供應鏈中不同企業間業務流程的融合,則可以找到真正的“黃金”;供應鏈管理實質上是指從最終用戶到原始供應商之間的關鍵業務流程的集成。
因此,了解各個業務流程是供應鏈管理的基礎。對供應鏈流程和流通的討論還需要考慮另外兩個方面。一方面,必須考慮供應鏈的結構以及產品流通的渠道,供應鏈網絡的結構決定了產品將通過哪些渠道從制造商流向最終用戶。另一方面,還需要對供應鏈中各個流程和利益相關者之間孰輕孰重進行權衡,不同流程之間的協同效應將對產品流通、流程成本以及供應鏈的競爭力產生影響。
一、供應鏈與物流流通供應鏈管理的主要目標是促進各個要素在整個供應鏈之間平穩、協調地流通。通常,供應鏈中存在三種要素的流通,即產品和相關服務的流通、信息流通以及資金流通。下圖是一個簡化的供應鏈,其中參與者的數量有限,三個要素即產品、信息、資金的流通,這些流通既發生在下游也發生在上游。如下圖所示。
1、物理層面的流通從傳統上來說,物資運輸一直是后勤人員關注的重點,而且現在依然是供應鏈管理中的重要元素。為滿足客戶需求,企業應將客戶訂購的產品及時、可靠且無損壞地交付給客戶,而運輸和倉儲對實現這一目標至關重要。
企業還需要清楚的是,由于客戶退貨、產品未售出、產品維修以及包裝的重復利用或者回收等,已經發出去的產品和包裝可能會被退回來。實際上,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增長和可持續性發展計劃的增強,逆向物流(負責處理產品逆向流通的物流功能)因其戰略和財務重要性而越來越受到各個企業的關注。
2、信息層面的流通數據和知識的及時共享是實現有效供應鏈管理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供應鏈管理的一個關鍵方面是能夠基于準確的信息快速做出戰略決策。每個供應鏈都有一條與產品流通配套的信息鏈。沒有在正確的時間將正確的信息傳遞到正確的地方,就不會有采購訂單、運輸消息、支付行為以及協調互通的市場營銷和銷售工作,就會導致供應鏈失敗。因此,在供應鏈利益相關者之間進行大量的信息交流對供應鏈的有效運作是至關重要的。
在供應鏈中,正向和逆向信息流都是必要的。供應鏈中的正向信息流的實現方式多種多樣,如提前發貨通知、訂單狀態信息和可用庫存信息。而逆向信息流可以將市場需求以及顧客偏好等信息從分銷商、零售商或消費者手中傳遞給供應鏈上游的成員。正向和逆向的信息流對供應鏈的平穩運行都是必不可少的。
3、資金流通資金流通側重金融交易方面的流通,特別是支付資金的流通。傳統上,支付資金的流通被視為單向向供應鏈上游的流通,即客戶為購買的商品、服務買單。然而,隨著逆向物流量的增加,供應鏈管理者也需要重視從制造商或零售商到客戶的支付資金流通。在逆向物流盛行的大背景下,及時退款會顯著提升客戶的滿意度,因為沒有客戶愿意等待很長時間才能拿回退款。
無論規模大小,企業都會特別關注其資金的流通。企業必須認識到,供應鏈的資金流通對營運資本有著重大影響。因此,除了訂單周期外,企業還會根據現金回流周期衡量供應鏈的表現。
現金回流周期也被稱為現金轉換周期,是指資本被用于原材料采購之后,現金回流到公司所需的時間。戴爾等一些公司成功地實現了負現金轉換周期,即在向供應商付款之前先向客戶收款。例如,戴爾公司從向客戶收款到向供應商付款之間的時間可能達到了30 ~ 45 天,因此在這30 ~ 45 天的時間里,公司向客戶收取的資金可用于其他用途,如金融投資或產品開發。
二、供應鏈與物流系統相互作用
在常規的簡化供應鏈結構中,參與者的數量非常有限。但是,認為供應鏈是指原材料供應商和消費者之間的直接線性關系的想法過分簡化了供應鏈的真實結構。實際上,大多數供應鏈都是復雜的、動態的、各不相同的網絡,涉及許多不同的業務流程。企業的供應鏈結構受其所在行業、地理活動范圍、供應基礎、產品種類、實現方法以及需求模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圖所示的液晶電視機供應鏈的結構。從電視機制造商的角度來看,可將進行電視機裝配作業的公司定位為上游企業,將負責通過供應鏈渠道將成品電視機交付給消費者的公司定位為下游企業,將直接向電視機制造商提供零部件的供應商稱為一級供應商。一級供應商也可以在其上游供應商(二級供應商)處進行采購。因此,電視機制造商既是供應鏈中的下游客戶又是上游供應商。其實,供應鏈中的大多數企業都扮演著客戶和供應商的雙重角色。
當然,其實上圖仍未完全反映大多數供應鏈的復雜結構。一些上游企業既是電視機制造商的一級供應商,又是二級供應商。而且,下游消費者可以從多家零售商、批發商和制造商那里直接購買電視機。此外,上面圖中并未清楚地描述其他提供了輔助功
能的供應鏈參與者。例如,可能存在第三方財務服務提供商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承擔一些風險并提供財務建議;也可能存在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3PL)為企業運輸貨物,以促進貨物流通;或者可能存在市場調研公司為企業提供有關消費者的信息和分析。
對于大多數企業和行業而言,網絡結構是最適合的供應鏈結構。“網絡”一詞意味著一種復雜的結構,在這種結構中,各企業通過產品、信息和支付資金的雙向流通而產生關聯。供應鏈網絡結構囊括了跨越企業邊界的多個流程,管理者必須將供應鏈網絡結構視為一個系統,因為需要從流程之間如何交互的角度來理解供應鏈網絡結構。在供應鏈網絡結構中沒有一個企業是孤立的,因為每個企業的輸入和輸出都受其他供應鏈參與者的影響。
與傳統的管理哲學相比,供應鏈結構的另一個顯著特征是供應鏈成員之間的關系。在供應鏈觀點下,企業的業務結構不再是企業間各自為營的、松散的,而是企業間互通協作的,所有企業都致力于提高供應鏈效率,并增強企業競爭力。與傳統的對抗性業務關系相比,供應鏈管理的基本理念是實現企業間的互通協作,降低風險,并大大提高整個供應鏈流程的效率。這種互通協作需要供應鏈成員間的信任和承諾,而這反過來又將促進供應鏈中的免費的信息共享和互通協作。
綜上所述,總體來判斷由于國際貿易、產品種類和電子商務的不斷擴張和增長,供應鏈結構的相互依賴性和挑戰性也正在變得越來越強。例如,如今大多企業都在全渠道環境下運營,在這種環境中,客戶們都希望能夠通過多個渠道購買和接收產品。因此,供應鏈管理者應該設計一種能夠支持客戶通過零售商店、電子商務站點、批發商、分銷商以及制造商等多種渠道購買產品的物流系統結構。企業管理者須建立靈活的多渠道物流系統結構同時完善數字信息系統,以確保產品、信息和支付資金能夠通過供應鏈網絡及時、有效地流通。
三、供應鏈視角的物流流程分析
相對于傳統上將供應鏈活動按功能單元或部門進行劃分的做法,供應鏈流程模型是一種漸進式的替代方案。傳統供應鏈通常將重點放在供應鏈中不同企業之間或同一企業不同部門之間生產活動的分工上,目光較為短淺。而新的供應鏈流程則擴大了企業的生產重點,促進了企業間的交流和協作,以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并創造價值。在供應鏈內利益相關的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實施流程管理方法,能夠促進高效交易,并催生更有效的關系結構。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注重流程管理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可能是一項極為復雜的工作,因為供應鏈既涉及戰略流程,又涉及運營流程。
此外,在滿足客戶需求的整個供應鏈流程中,既涉及主要流程,又涉及一系列子流程。除非企業對每個流程都有正確的識別能力、清晰的理解能力以及一致的管理能力,否則供應鏈的成功將是轉瞬即逝的。
關于供應鏈體系中的五個主要物流流程,這可以通過一個已經被普遍接受的基于供應鏈運作參考(SCOR)模型的框架來實現。SCOR 模型采用一組通用的定義和度量標準,使得企業能夠理解供應鏈流程并評估績效。下圖相信大家在網絡各種渠道都曾經見過,這個供應鏈流程經典架構圖既揭示了規劃、采購、生產、交付和退貨等流程是如何在企業內運作的,同時也告訴供應鏈從業者如何在企業間建立自然協調高效的流程聯系。
供應鏈規劃指的是制定總體戰略以使供應鏈中的供給與需求實現同步,具體是指為實現在供應鏈中以最低的成本為客戶提供最好的服務的目標,企業需要提前制訂計劃來對資源、流程和關系進行管理。根據供應鏈理事會的定義,規劃的過程包括收集客戶需求、收集有關可用資源的信息以及平衡需求和資源之間的關系(以確定規劃和實際資源之間的缺口),最后一步是決定為彌補規劃和實際資源之間的缺口應采取的措施。
在其他業務流程中做出的決策都是基于需求規劃的結果,因此需求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實際上,需求是驅動供應鏈的重要的因素。如果從供應鏈的角度來看,供應鏈中只有一個獨立的需求,即向供應鏈中的最終用戶按照其指定的時間和地點交付指定數量的產品。無論最終用戶是零售商店或網上購物的消費者,還是購買產品以進行進一步加工的企業,這些最終用戶決定著真正的產品需求。供應鏈中負責服務最終用戶的企業會遇到這種獨立的需求,而其他企業遇到的需求則會因供應鏈中其他企業的履行和購買政策而受到限制,這種需求被稱為衍生需求或從屬需求,因為這種需求是供應鏈中其他企業為滿足其直接客戶的需求而產生的間接需求。因此,在任何一個特定的供應鏈中,只有一類企業會面對來自客戶的直接需求,其余企業面對的僅是由直接需求衍生出的間接需求。企業必須從綜合的角度進行供應鏈規劃。在供應鏈成員之間共享需求規劃可以實現從一個流程到下一個流程的無縫銜接,而物流過程是一個物資流轉過程,同時更是一個價值流轉和信息流轉的過程,物流貫穿于整個供應鏈的各環節,是企業間聯系的紐帶。
在受到疫情影響的全球供應鏈結構積極調整的背景下,隨著供應鏈理論實踐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物流系統與物流管理的范圍也不斷擴大。傳統的物理管理局限于倉儲與配送的范疇早已捉襟見肘,通過數字技術擴展邊界的全新多維物流管理范疇,集成了市場需求預測和智能制造功能之后,物流管理又擴展到上下游供應鏈企業之間的信息協同與工程管理上。綜上,未來市場的競爭是供應鏈聯動物流系統的競爭而非傳統供應鏈管理或物流單一流程管理之間的隔斷競爭,因此未來企業應站在整個供應鏈的視角看待物流系統與物流管理。可以說疫情之后的全新供應鏈結構的思維變革從根本上改變了物流的管理方式與運作模式。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