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國工業物流拐點的體現?
當西安超越上海,鄭州超越深圳,中國工業品物流會發生巨變么?
2022年西安汽車產量達到125.55萬輛,同比增長96.48%。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101.55萬輛,同比增長277.5%,占全國份額的14.38%。
憑借此成績,西安超過上海(99萬輛)成為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的城市,也是全球第一,這也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工業的一個拐點事件。不過拐點不只在新能源汽車,在智能手機制造領域,鄭州已經超越深圳位居全球最大的蘋果手機生產基地。而這背后物流在發生什么變化?
西安反超上海:鏈主比亞迪
2022年2月,中國最大的民營汽車物流企業長久物流宣布以1350萬元全資收購西安天元偉業模板有限公司(簡稱西安天元)。
人們奇怪,一家汽車物流企業為何收購西部的建筑模板企業,被收購公司近三年未開展實際業務。而對長久物流來說,卻十分清楚,這只是為布局西安汽車物流市場的一個巧棋。
(一)形成汽車生產集聚區
2022年西安比亞迪工廠的新能源車產量為99.5萬輛,占西安新能源汽車年產量的98%。
2022年比亞迪全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186.35萬輛,同比增長208.64%。作為比亞迪北方總部基地的西安,銷量貢獻超53%。
耐人尋味的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把全球最大生產基地(超級工廠)放在上海。比亞迪為什么這個選擇?
近年來,東部沿海地區生產及物流成本逐年攀高,加之美國加緊供應鏈所謂友岸外包,使得美國、日本、德國等部分汽車制造企業開始把產能轉向越南、印度等轉移。但市場現實是中國才是全球最大的汽車銷售國,仍是全球最大汽車生產國,汽車企業產能向海外轉,還是向西部轉?在這個過程中西安、成都、鄭州等內地大型城市都在競爭。但誰能想到沒有水運優勢,處在西部更西的西安會成為領跑者?2018年西安市發布的《西安市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中明確“2021年西安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達到60萬輛,2025年達到150萬輛以上,成為全國重要的汽車科技創新中心,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
汽車供應鏈很長,要真做好離不開鏈主企業。而西安或許得益于有大鏈主帶動效應。早在2003年,比亞迪收購西安秦川汽車廠后,由此開始在西安布局乘用車、商用車、電子、汽車金融、軌道交通和動力電池等全產業鏈。
經過20多年發展,西安已成比亞迪除總部深圳以外,布局最全、業務合作最廣的城市。到2021年10月,比亞迪在陜西已累計投資315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3841億元,解決就業超6萬人。
到2022年西安地區比亞迪總產值估計到1000億元,西安比亞迪也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2022年7月,比亞迪宣布再在西安投資150億元擴產能。2022年吉利也持續發力,在西安建成吉利全球首個全架構、全能源、全車系超級智能“黑燈工廠”
借助鏈主企業效應,西安也進一步完善汽車生態圈。目前,西安經開區汽車產業聯盟目前已經圍繞重卡產業鏈和乘用車(新能源)產業鏈兩大重點產業鏈。目前,西安市已形成“一南一北”兩大汽車產業集聚區:城南以高新區、鄠邑區為依托,比亞迪、南京金龍開沃為支撐,形成集汽車新技術研發、應用、測試為一體的高新區汽車產業集群;城北以經開區、秦漢新城、高陵區為依托,并以陜汽、吉利、寶能為主要代表的汽車產業成為千億級產業集群,形成了以陜汽重卡為支撐的汽車產業發展格局,涵蓋整車、專用車制造以及動力系統、整車熱管理、底盤系統、車身系統、汽車電子等汽車產業全鏈條。汽車出口往往依賴港口水運。比亞迪為什么押寶西安?(二)形成汽車物流集聚區廉價的人力和土地,方便的物流或是西安的比較優勢。
2023年1月16日,滿載著261輛陜西制造汽車的X8256次中歐班列從西安國際港站駛出,一路向西開往俄羅斯首都莫斯科。
全程約20天,這是陜西開行的首趟中歐班列汽車出口專列,為助力國產汽車走向世界,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開辟了一條安全、高效、便捷的國際物流大通道。
西安作為“一帶一路“節點城市,汽車物流外銷運輸具有明顯的優勢。2022年,中歐班列(西安)開行突破4600列,開行量、貨運量、重箱率三項核心指標位居全國第一。
毫無疑問,上海沒有的歐亞大陸物流通道優勢,西安有了。如今,西安是陸港型、空港型、商貿服務型,生產服務型四種類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建設承載城市。西安作為生產服務性國家物流樞紐是在2022年11月獲批。獲批的西安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位于全國首批國家級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國家級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樞紐南北兩大片區分為七大功能區。包含國際物流、新能源汽車和裝備制造、科技裝備3個物流功能區;經開片區占地1.32平方公里,包含汽車裝備、生產加工、城市配送等4個物流功能區。該物流樞紐與高速公路、高鐵和城市軌道無縫銜接,交通條件極為便利。
而長久物流的西進實則就是抓住西安新能源汽車物流需求。西安天元在西安市臨潼區擁有核心土地資源,此次收購能夠整合其土地資源,完善長久物流倉儲網絡布局,進而占據西部汽車物流高地,抓住中歐班列汽車出口機遇。
鄭州超深圳:鏈主富士康
中部城市通過綁定頭部企業,超越沿海或珠三角的發達城市,實則早有先例。
到2022年,鄭州機場客貨運全國排名已經連續6年保持中部“雙第一”。2022年9月29日,中國物流集團國際速遞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物國際速遞)成立,注冊資本10億元。
這也是首家國際速遞公司把全國總部落戶鄭州,鄭州魅力在哪里?
(一)蘋果全球最大生產基地
在于這里有蘋果手機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而蘋果手機芯片及手機等作為高附加值產品,基本都依賴空運。
2010年,富士康將iPhone主要生產線從深圳搬遷至鄭州,這一舉措才成就了今日的中國“蘋果城“。
富士康占河南省外貿進出口的比重從2011年的28.7%一直攀升至最高峰2015年的67.5%,到2021年占全省60%,鄭州市的80%。
數據顯示,全球約有90%的iPhone從中國生產出去,其中的80%以上都是從富士康的鄭州產業園生產。
作為超級鏈主企業,鄭州富士康員工總數高達30余萬人。富士康的進駐,鄭州航空港區陸續吸引了300余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形成以智能終端為代表的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成為鄭州舉足輕重的千億級支柱產業。(二)手機供應鏈帶動航空物流空運物流是手機等高附加值產業的聯體保障,如果鄭州沒有先進的航空物流體現,恐怕富士康也不會把最大生產基地落戶鄭州。隨著鄭州航空試驗區在2013年3月正式獲批成全國首個空港經濟試驗區,現已從區域性機場發展成為全球重要的航空物流樞紐。富士康和空港經濟已經相輔相成。作為中部省份的河南繼2021年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8000億元之后,2022年首次突破8500億元大關,進出口規模位居全國第9,進出口總值和進出口排位均再創歷史新高。手機及其零部件為河南省主要進出口商品。2022年,河南省手機、集成電路、音視頻零件、平板顯示模組等4項商品合計進出口4502.7億元,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52.8%。其中,前三季度河南手機進出口額1864.8億元,占全省出口額的48.5%。手機、集成電路等產品體積小、附加值高,對運輸速度要求高,成為臨空經濟的代表。2022年鄭州邊檢站查驗出入境貨運航班突破1萬架次。
(源鄭州日報 張玉東 攝)
據鄭州日報報道,在鄭州機場運營的全貨運航空公司達31家,開通全貨機航線44條,通航城市57個,鄭州航空口岸初步形成橫跨歐美亞三大經濟區、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多點支撐的國際貨運航線網絡,。不過,隨著美國對華供應鏈脫鉤愈演愈烈,加上2022年疫情管控問題,蘋果公司及代工企業富士康也在向印度等地區轉移產能,2022年河南出口手機2547.9億元,下降6.6%,占全省出口值將為48.6%;進口集成電路1116.7億元,下降3.4%。未來,鄭州航空物流還能繼續香么?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