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兩年物流領域融資案例來看,拿到融資的物流企業越來越少了。與此同時,頭部的項目都走到了中后期,動輒數十億元的融資額,放在資本募資難的大背景下,讓投資人不得不重新思考投資物流企業的性價比。
另外,當前物流行業價格戰內卷從快遞滲透到快運、大票零擔等領域,隨著競爭陷入同質化,企業都在尋找提升自身競爭力、提高企業運營效率的辦法。
而且不僅是一級市場遇冷,事實上二級市場情況也不那么樂觀,過去一年,上市物流企業市值縮水都比較嚴重。
因此綜合來看,柚子投資合伙人彭程認為:“不是說好企業越來越少,而是資本不太關注物流企業了。現在如果做不到 200 億元市值,企業在國內上市意義不大。放到物流行業來看,除了個別物流企業能做到之外,更多的上市機會集中在物流裝備、物流科技領域。”
近日,彭程做客運聯直播·物流會客廳,做了一場《內卷中,如何提升物流的效率》的主題分享。作為投資人,他如何看待物流行業接下來的機會?
以下為其演講實錄(有刪改):
我們作為一個投資機構,從投資視角看物流比較有意思。過去,所有創業者都在說自己對物流行業效率的改進;但是要明白,物流行業不是造火箭,行業核心變革不只是依靠技術的,技術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人。說好聽點,就是運營,運營環節講究的就是如何提升組織的效率、人的效率。
因此,站在我們的角度來看物流行業的機會,就是找技術提升的空間和運營提升的空間。
我們列了幾種。在技術的維度,比如有自動化設備、LNG、運籌學大數據等提升效率;在運營的維度,物流行業大部分都是手工作坊,大家都是小團隊在做,這里面如果誰能把它標準化變成流水線,做成工廠,就會是一個有效的方式。另外,這種從作坊到工廠的推進,可能不單純是一個業務層面的,類似順豐、京東這樣包含快遞、快運、倉配、冷鏈、跨境等多業務形態的組合,怎么把這些業務做成模塊的標準化,變成可隨機組合的方式,這是千億級物流公司面臨的難題。
物流技術的機會:自動化設備、LNG、運籌學大數據
1)自動化設備
近幾年,自動化起量最快的是快遞交叉分揀帶。這個行業高增速背后的推動力,是快遞行業的價格戰競爭倒逼的。以前,快遞公司分撥中心的設備投入是三五百萬元,現在基本都是上億元的設備投資。這快速拉動了設備廠商的增長,其中催生的上市公司如中科微至,其前幾年業務基本保持著超100%的高增速。
反過來,我們看其他行業,比如合同物流、電商倉配領域,就沒有那么強的價格戰,所以庫內自動化進展得就比較緩慢。
自動化是大勢所趨,包括現在的快運、專線行業,都有這樣的機會,我們也已經看到很多無人叉車。隨著安能、百世快運進入上市潮,快運很可能就會步快遞的后塵,新一輪價格戰可能在快運行業重演,這時候大家可能會通過投自動化設備、重資產投入等手段來進一步降本。
2)LNG
自2015 年LNG 車輛推出來,最早的應用是在礦山等大宗物資運輸場景。當時主要是加西北過來的管道天然氣,現在 LNG 經過市場改革,沿海的進口液化天然氣也越來越多了。各家物流企業都在上天然氣車,中通快遞、三志物流等企業的上車規模都達到幾百輛,隨著車輛成熟加上氣網絡的全面覆蓋,天然氣重卡的普及率會慢慢鋪開。
這里面有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天然氣供應和價格不穩定。現在有企業出來一個解決辦法,比如中海油、赫森,大的快遞公司都會跟他們簽長期合作協議,前提是要保證旺季氣價波動不超過柴油。放在全年來看,這對物流企業而言,降本是很明顯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赫森的股東之一——新奧燃氣是民營天然氣的龍頭;同時,“通達系”里中通、韻達、申通都設立新公司成為了赫森的股東。所以可以看到,不僅是國家隊想干這個事,而且行業里面的龍頭也開始布局,尋找降本的空間。
3)運籌學/大數據
物流行業的運籌學應用涉及到三個步驟:第一,把物流的企業數據化;第二,根據數據建模,仿真模擬;第三,根據條件求最優解。
這其中,不同的行業面臨的問題不同,我們看到應用最多的是倉庫選址。因為這個數據相對比較簡單。而場景復雜的領域,你會發現企業大部分業務數據不夠標準化或者說根本就沒有數據,就會導致計算機根本沒有辦法求解。
這里面核心的幾點在于,標準化、業務體量大、數據量大。專線市場,數據準確度不高,還有很多隱蔽條件比如超載、車型等,因此很難實現仿真;合同物流市場,客戶運輸需求極具個性化,同時還面臨業務體量、單邊線路、數據量不夠等問題,也比較難實現;快遞、快運市場,車型、時效、線路等數據都比較標準化,所以快遞、快運公司都建立了這樣的數據部門去做優化。
物流運營的機會:成本還沒有降到最低
圈里面投資人包括物流企業都沒有認識到一點:物流行業并沒有把成本降到最低。
大家常舉一個例子,就是專線已經把價格壓到最低了,但其實并沒有。我們看過專線夫妻店,自己找活、拉貨、裝卸、送貨。這種方式之下,場站、車輛、人都非常低效。我們都知道,如果一個人只干一件事,可以把效率做到很高,同時做四五件事,效率就低。
所以,德坤、三志物流這樣的大票零擔平臺,其實是在致力于改善專線的生產流程,提升運營效率。過去粗放的運營環境下,這些問題很難解決;而現在行業內卷的情況下,大家開始摳成本。我們驚訝地發現,這些公司在做環節優化的時候,每個環節都還能摳出來 0.5%左右的利潤。
這里最適合類比的對象是海底撈。海底撈把拿工資的績效方式,變成基層計件制、管理層承包分紅制,每個層級的職責明確之后,每一個單元的人都有戰斗力。所以,看公司不僅是看商業模式、看技術,更多的是看公司是不是創造了一種文化,每個人都可以靠自己的雙手去改變命運。
另外,我們也可以從順豐、京東等大公司看出來一個演變路徑:標準化+解耦=云計算。
以前,這兩家企業都有打底的業務,京東是倉配,順豐是時效件;現在,他們都把手里的物流變成了基礎設施,背后的核心就是把物流的實操變成“機房”,通過中間的數據驅動去做全局優化。
市場上大家都覺得順豐、京東都是靠低價搶一些合同物流客戶;實際上,隨著客戶群體的累計,核心問題在于將其電商件、同城網、快運網、冷鏈網、合同物流等幾個指頭,最終握成一個拳頭,如此產生的合力效果會非常強大。
順豐專門成立了一個大客戶部門,定位于幫八個行業去做整條鏈的服務,并協調所有版塊將這個戰略落地。這個部門由王衛親自負責。其中心在于,一個物流公司開始說我們要用大數據,重新編寫企業 DNA。
從這個演進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幾個特點:一是,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
二是,PaaS,平臺即服務,是核心驅動引擎,是標準化的關鍵。其核心是以數字化+算法,來優化運營,降低客戶的成本,如倉儲位置、運輸線路、車輛貨物的配載等。算法是數據量越大,效果越明顯。
三是,SaaS,軟件即服務,是滿足不同客戶個性化的需求。要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就需要在方案設計層面形成個性化。不同行業、不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都不一樣。
這個過程中,低代碼會成為趨勢。低代碼(包括無代碼)開發,就是以“拖、拉、拽”的可視化方式,讓企業中專業的軟件開發人員以最少量代碼快速開發應用軟件,讓非 IT 出身的普通業務人員以零代碼方式開發符合自己需要的工具軟件。據 Gartner 預測,到 2024 年,65%的企業應用軟件開發將基于低代碼開發方式。
最后講一下整合。人之間的整合是非常復雜的,每個企業有每個企業的文化,有不同的成長路徑,慢慢長出了自己的骨骼、肌肉;硬要兩個人合并在一起,如果沒有運營、技術的提升,就會變成一個內卷的事情,兩個團隊之間斗來斗去。所以我們覺得很難成功。
另外一個就是大車隊,很多人都交了學費,特別是收購過大車隊的公司。我們總結完發現,大車隊玩的就是一個財務技巧。
對于商用車后市場的整合,我們要意識到,物流和車后市場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行業。對標乘用車領域,就是要把以前綜合的修理廠做減法,目的是為了做標準化;業務標準化后運營的難度降低,老板的難度也就降低了,核心在于把人的門檻,特別是對店長的門檻降低,最終把一個店型推向全國。
同時,商用車后市場的整合還需要有引流產品+盈利產品的組合。目前市場上還沒有特別懂市場的人,所以這一領域的整合還在后面。
現在這個內卷的環境中,大家還是可以通過技術或者運營的手段去提升自己的效率。我們總結起來,最大的幾個機會點是 LNG 車的應用、低代碼系統的應用,以及真正組織力的變革,提升組織效率。
運聯智庫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